七夕七章节
一,
……
【……乘坐CA8158次航班由杭州飞往北京的旅客,我们抱歉的通知您,由于航空公司飞机调配的原因,起飞时间延迟到北京时间9点整。对于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
航站楼的底层候机厅总是旅客稀少。几百平米的白砖地面有序的罗列着充斥视野的休息椅,以及为数不多真正得其作用的人。24小时便利店开着门,里面的店员打着呵欠整理柜台,偶尔经过一个旅客,也不徐不缓的越过店门走向卫生间。两旁的落地窗可以很好地展现整个飞机场的全景,从近处缓慢滑行的巨大尾翼,乃至远处随轰鸣声降落另一些来到这个城市的某序次航班。
时间还很早,解雨臣翻开手机看了看时间。如果飞机继续延误。他不介意再打车回西泠印社旁的古董店,也许老板会稍显讶异的抓着头发再迎他进去,当然前提是那张脸不会表现出任何酗酒未醒的烦躁。
他笑着把手机放回口袋,决定不去扰人清梦。深呼吸一口略显干涩的空气,随后将双眼闭上。
北京时间8点45分。
室内的空调似乎开得有些低,靠在座椅上的男人整了整衣服,僵硬的抖动了一下肩膀。
二
立秋刚过,便是一层秋雨一层凉了。西湖边上行人渐多,嘈杂声响;湖里的荷花却尽数凋落,孤零零支起一个个有些干瘪的莲蓬。长了些青苔的石板路在檐上滴落的水珠的润透下越发深绿,也让平常坚硬的石头零零角角些些浸上一片软意。
男人来到看着有些年头的店面前,敲了敲门,不一会儿就有个睡眼惺忪的中年男子一脸不耐烦的开了门。
他上下打量着眼前的男人,然后才道:“对不起这位老板,今天小店不营业。”
男人眉眼间有些狡黠的笑了笑,伸手张开了五个手指。
“我找小三爷。”
三,
一晃四五年,解雨臣经历了最初的疑惑到后来的知晓,辗转到今日却又有些不清不楚。他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一切都按照原有的计划进行,一步一印,没有任何差池。就算有些小小的瑕疵也无伤大雅。可就如同一身狼狈的爬到了迷宫尽头的人,满心欢喜的打开了结局,却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里,可大多数人会在身心疲惫后,怀着各种情绪坦然承认故事的结尾——或不甘,或焦虑,或愤怒。但是解雨臣却有一种很奇怪的习惯,尽管他可以是决定整个家族命运的制裁者,也可以是一挥手在四九城内掀起一番波澜的幕后人。可就是这样一类人,却接受不起另一个人面对这故事结局的态度。
四
华灯初上,酒过三巡。
解雨臣看着对面男人扑在桌面上,泛黄的头发遮住了他大半张脸。
这张脸有些倦怠,本才三十出头的人眼睛里却透着四十岁人应有的模样。他可以看出男人已经并不年轻,老板的眉头皱起,嘴角也时刻抿紧,甚至连闭着的眼角都出现了几条不太明显的纹路。老板的双手程握拳状,微微发出些鼾声——解雨臣只觉太早了,即使是生命走到盛时。
他知道这个老板从始至终对平静生活的期待(即使最初的踏入是满足幕后者多么愚蠢的需求),也知道这个男人在故事里是多么痛苦的扭动身体被动挣扎。却有些明白不了为何原本应是为此失去最多的人,偏偏在一切近乎结果时,依旧出现在这个并不适合他的世界,哆嗦着主动背负起更大的包袱。
嘿小三爷,你不是已经离开了吗,为什么还要回来?
五
北京时间二十二点整,解雨臣喝完最后一杯酒,拿起衣服准备打电话叫人把老板送回去。
初秋小冷,夜晚的西湖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打在几百年人们踏过的青石板上,倒有几分事事人非的味道。凉意和着诗人的风扑面而来,等下行人寥寥,湖里粼粼微光。
解雨臣靠着窗台,弯腰从老板怀里摸出一包烟点上,有些好笑的看着因为凉风吹得有些不适的衬衫男往里缩了缩身体。他已经很久没有抽烟了,一张笑脸不适合任何吐露情绪动作。他将衣服搭在男子身上,然后听见男子不经意嘟囔几句。
“……别喝了、胖子,嗝…把老子、老子灌醉了……”
“…你齤他妈嗝…妈的送小哥回去么……”
六
也许在很多年前,在这间酒店的这个包间里,也有着三个醉酒的年轻人,两个划拳灌黄汤的酒鬼,一个收拾残局的沉默客;形容的再详细一点,便是一个满嘴火车的胖子,一个插科打诨的和事佬,还有一个不能喝醉的过路人。外面飘着同样的丝丝细雨,里面侃着天南地北。相同的夜晚,灯光照一室暖黄。
这是一个不属于他的故事,他却沉迷其中。
七
他和老板的故事止步于几年前,或许更早,早于那辆从长沙开往北京的火车,早于那个小小的不现实的约定。他是一个旁观者,也是一个当局者;他在老板的故事里来了又走,不能自拔,不想自拔,并且曾极力试图改变故事的结局,却无奈于力量悬殊而罢手。他站在上帝的视角纵观全局,却做不到一挥而就。只能看着故事里的每个人,按照各自的路一如既往的走下去。
北京城外阴云密布。
他两手空空,越过层层的人群;听着大厅之上广播里依旧机械而又温柔的女中音;看着过往的离别,相遇,亦或是匆匆行步,一瞥就过的各式背影,只身来到飞机场外坐上了出租车。
一,
……
【……乘坐CA8158次航班由杭州飞往北京的旅客,我们抱歉的通知您,由于航空公司飞机调配的原因,起飞时间延迟到北京时间9点整。对于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
航站楼的底层候机厅总是旅客稀少。几百平米的白砖地面有序的罗列着充斥视野的休息椅,以及为数不多真正得其作用的人。24小时便利店开着门,里面的店员打着呵欠整理柜台,偶尔经过一个旅客,也不徐不缓的越过店门走向卫生间。两旁的落地窗可以很好地展现整个飞机场的全景,从近处缓慢滑行的巨大尾翼,乃至远处随轰鸣声降落另一些来到这个城市的某序次航班。
时间还很早,解雨臣翻开手机看了看时间。如果飞机继续延误。他不介意再打车回西泠印社旁的古董店,也许老板会稍显讶异的抓着头发再迎他进去,当然前提是那张脸不会表现出任何酗酒未醒的烦躁。
他笑着把手机放回口袋,决定不去扰人清梦。深呼吸一口略显干涩的空气,随后将双眼闭上。
北京时间8点45分。
室内的空调似乎开得有些低,靠在座椅上的男人整了整衣服,僵硬的抖动了一下肩膀。
二
立秋刚过,便是一层秋雨一层凉了。西湖边上行人渐多,嘈杂声响;湖里的荷花却尽数凋落,孤零零支起一个个有些干瘪的莲蓬。长了些青苔的石板路在檐上滴落的水珠的润透下越发深绿,也让平常坚硬的石头零零角角些些浸上一片软意。
男人来到看着有些年头的店面前,敲了敲门,不一会儿就有个睡眼惺忪的中年男子一脸不耐烦的开了门。
他上下打量着眼前的男人,然后才道:“对不起这位老板,今天小店不营业。”
男人眉眼间有些狡黠的笑了笑,伸手张开了五个手指。
“我找小三爷。”
三,
一晃四五年,解雨臣经历了最初的疑惑到后来的知晓,辗转到今日却又有些不清不楚。他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一切都按照原有的计划进行,一步一印,没有任何差池。就算有些小小的瑕疵也无伤大雅。可就如同一身狼狈的爬到了迷宫尽头的人,满心欢喜的打开了结局,却让人有些无法接受。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里,可大多数人会在身心疲惫后,怀着各种情绪坦然承认故事的结尾——或不甘,或焦虑,或愤怒。但是解雨臣却有一种很奇怪的习惯,尽管他可以是决定整个家族命运的制裁者,也可以是一挥手在四九城内掀起一番波澜的幕后人。可就是这样一类人,却接受不起另一个人面对这故事结局的态度。
四
华灯初上,酒过三巡。
解雨臣看着对面男人扑在桌面上,泛黄的头发遮住了他大半张脸。
这张脸有些倦怠,本才三十出头的人眼睛里却透着四十岁人应有的模样。他可以看出男人已经并不年轻,老板的眉头皱起,嘴角也时刻抿紧,甚至连闭着的眼角都出现了几条不太明显的纹路。老板的双手程握拳状,微微发出些鼾声——解雨臣只觉太早了,即使是生命走到盛时。
他知道这个老板从始至终对平静生活的期待(即使最初的踏入是满足幕后者多么愚蠢的需求),也知道这个男人在故事里是多么痛苦的扭动身体被动挣扎。却有些明白不了为何原本应是为此失去最多的人,偏偏在一切近乎结果时,依旧出现在这个并不适合他的世界,哆嗦着主动背负起更大的包袱。
嘿小三爷,你不是已经离开了吗,为什么还要回来?
五
北京时间二十二点整,解雨臣喝完最后一杯酒,拿起衣服准备打电话叫人把老板送回去。
初秋小冷,夜晚的西湖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打在几百年人们踏过的青石板上,倒有几分事事人非的味道。凉意和着诗人的风扑面而来,等下行人寥寥,湖里粼粼微光。
解雨臣靠着窗台,弯腰从老板怀里摸出一包烟点上,有些好笑的看着因为凉风吹得有些不适的衬衫男往里缩了缩身体。他已经很久没有抽烟了,一张笑脸不适合任何吐露情绪动作。他将衣服搭在男子身上,然后听见男子不经意嘟囔几句。
“……别喝了、胖子,嗝…把老子、老子灌醉了……”
“…你齤他妈嗝…妈的送小哥回去么……”
六
也许在很多年前,在这间酒店的这个包间里,也有着三个醉酒的年轻人,两个划拳灌黄汤的酒鬼,一个收拾残局的沉默客;形容的再详细一点,便是一个满嘴火车的胖子,一个插科打诨的和事佬,还有一个不能喝醉的过路人。外面飘着同样的丝丝细雨,里面侃着天南地北。相同的夜晚,灯光照一室暖黄。
这是一个不属于他的故事,他却沉迷其中。
七
他和老板的故事止步于几年前,或许更早,早于那辆从长沙开往北京的火车,早于那个小小的不现实的约定。他是一个旁观者,也是一个当局者;他在老板的故事里来了又走,不能自拔,不想自拔,并且曾极力试图改变故事的结局,却无奈于力量悬殊而罢手。他站在上帝的视角纵观全局,却做不到一挥而就。只能看着故事里的每个人,按照各自的路一如既往的走下去。
北京城外阴云密布。
他两手空空,越过层层的人群;听着大厅之上广播里依旧机械而又温柔的女中音;看着过往的离别,相遇,亦或是匆匆行步,一瞥就过的各式背影,只身来到飞机场外坐上了出租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