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练过芭蕾,这是一段让我终生怀念的时光。真正让我无法忘记的,不是芭蕾的美,而是潜伏在美之后的辛酸的血泪。
练芭蕾的人,是没有资格诉苦的。每一堂芭蕾课,练功房里一定有哭泣声,或是小声地啜泣,或是目无旁人地嚎啕大哭。对于这些眼泪,我们早就没有感觉了。你可以哭,但是你绝对不能在众人面前哭。这是我们的原则。外人进来,会发现那些哭的孩子是不会有人同情和安慰的,她们孤零零的,像草一样在风中飘摇。我们不会同情她,有的,仅仅是鄙夷。这是美背后的残忍和生存法则,你必须忍,而且必须做到最好。
练劈叉的时候,近乎是哭声不绝于耳了。老师让腿摆好姿势,然后身体前倾。对于那些身体不能完全贴在地面的孩子,老师是一屁股坐在她的背上。然后便是再熟悉不过的尖叫,时间稍长一点,就变成哭声了。老师像听不见,丝毫没有站起来的意思。不忍也得忍。甚至,有时,老师坐累了,挑一个最重的孩子,让她继续坐在背上,痛苦不绝,哭声不绝。我很“冷眼”地看着,唯一想的就是她怎么不在家里练好,而在众人面前这么丢脸。
我偏爱芭蕾的疼痛。在这里,把没有借口发挥到了极致。这些动作,你必须会,而且在规定时间内必须练得纯熟。没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我迷恋这种感觉。舞蹈的美,几乎是与疼痛成正比的。那些领舞的孩子,哪个不是流了最多的血和泪?
曾经一次排练,记忆犹新。芭蕾的足尖鞋里有护脚套。是一个软软的小垫子,可以减轻脚尖的疼痛,不然脚尖与鞋子顶部的木头是直接接触的。之前在家中练习,忘记了带上脚套了,到了练功房才想起,后悔是来不及了。练习整整三个小时,中间几乎没有停留。我很悲剧地踮着脚,双腿一直发抖,站不稳。或许是老师看出来了吧,她没有喊停,也没有问我什么,反而让我领舞。(

)兴奋当然是有的,但这种快乐很快被疼痛淹没,脸上却得保持恒久不变的微笑的表情。终于等到排练结束,我小心地脱下鞋,脚尖破了,袜子和血连在一起,只好狠心地一把拽下袜子了。
这是芭蕾,有血有泪却不喊痛,不示弱的芭蕾。写到最后,突然想起一次练习,在老师打完一个孩子之后,老师的儿子突然冲出来:“如果我小时你这样对我,我早有一番成就了。”芭蕾的美,美在它的残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