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吧 关注:247贴子:838
  • 4回复贴,共1

生产建设兵团人物通讯:爱读书的电工--老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爱读书的电工--老孟
“老孟,农家书屋的电插板坏了,快来修一下。”
“老孟,我们单位要办廉政书画活动,你来写几个毛笔字呗!”
“老孟,今晚的饭菜做的真不错!”
“老孟,我的门锁坏了,帮我更换一下...”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六连,“老孟”这个名字经常被人们唤起,他似乎有一身的本事,在很多地方都能够帮上忙。
这位“老孟”叫孟祥文,今年已经60岁,从承包土地的农业岗位退下来后,他却并没有闲下来。如今老孟身兼六连电工、机耕排看守员、伙房厨师、泵工等职,他还经常帮助连队做“文字工作”,如标语、文化活动中的书法等,六连农家书屋的铭牌也是他帮忙安装的。
老孟出生于1952年5月,家乡是河南项城。1984年,老孟一家4口人(老孟夫妻俩及一对子女)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六团六连,开始了他28载的团场生涯。28年以来,他在六连种植过水稻、棉花,做过安全员、电工、哨兵、厨师等。如今年至花甲的老孟,依然手脚麻利,充满干劲。老孟少时读过高中,在他们那个年代,能上高中是相当了不起的,至今,他依然非常爱学习,保持着读书的习惯。六连农家书屋建成后,他是第一个读者,借阅了第一本书。


1楼2012-08-22 19:45回复

    当被问起多年来对团场的感受时,老孟说:“新疆相比老家,可能算不上先进,但是,新疆团场人只要够勤快,就能比在老家挣更多的钱,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在团场这几十年来,我的生活条件差过、艰苦过,可是吃穿住用还是不愁,生活一直比较稳定。”
    对于自己来到团场后生活条件的改变,老孟首先谈到了自己这些年来收入的变化,他说:“1985年的时候,在连队干活的人收入都很少,生产资料也都是‘公家’提供,有的职工为了得到更多收入,甚至会偷拿公家的物资去变卖......从85年到90年,团场的经济条件变化不是很大,当时我做电工,每月的收入有70元钱,直到2000年左右,我兼职电工一年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变化最大是2002年以后,那时棉价、果价都有比较大的提升,团场、连队的经济效益高了,我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现在单单我兼职做电工的年收入也有5000元以上。”
    老孟接着说:“时代在进步,六连整体卫生环境在不断地改善,职工的对公共卫生越来越维护,公德意识更强了。连年的植树活动,使连队的绿化面积也是越来越大了!”


    2楼2012-08-22 19:45
    回复
      2025-11-09 23:27: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关于团场的变化,老孟讲:“我刚来新疆时,只看到一条柏油路,也就是阿-喀公路。如今,我们六团都有了自己的‘通连公路’,这在当时是难以想象的。团部的变化也大,我刚来的时候,大都是土块房,现在却都是楼房了,团部都变成小城镇了!”
      老孟还认为团场职工的文化水平也提高了许多。笔者曾问他:“这和团场经常性的职工培训、文化活动等有关吗?”
      老孟肯定的回答:“是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团场的职工队伍,对于怎样才能做好一名职工,老孟说:“就我个人来说,不管干什么,做人都得本分,尽心尽责的干好。我在六连这么多年来,做电工、做安全员等等,几乎每家每户的忙都帮过,可以这样说,只要他们叫一声,哪怕在吃饭,我也立马放下碗就去。”


      3楼2012-08-22 19:45
      回复

        如今,老孟的一双子女早已在团场成家,孙子、孙女也已经上小学了。随着子女的成家,孙辈的出生,老孟一家人从当初的4口人,增加到了现在的8口人,可谓是三世同堂。
        老孟长期兼职做电工,在连队有需要的时候,他还会主动提出兼做其它职务。在平日里,他是机耕排大院的门房哨兵;春耕春播、三秋等农忙时节,他是连队伙房的厨师;田管时节,他是连队泵房的泵工……
        最近几个月是连队的田管期,老孟在一所泵房做泵工,负责泵房看守和机器的日常维护。笔者问老孟是否每晚都睡在泵房里,他回答:“是啊,每晚都睡那里,这是规定嘛,我好几个月没在家睡了。”
        “你在泵房的空闲时间是怎么度过的呢?”
        “看书啊。这不,我刚从农家书屋借了本《海公案》。”正说着,老孟把手伸进宽大的深蓝电工服内侧,摸索出一本崭新的书籍……
        翻开六连农家书屋的借阅记录,在书屋开放的头2个月,老孟先后借阅了10余本书。


        4楼2012-08-22 19:46
        回复
          完毕
          新疆建设兵团六团六连通讯员报道
          邮箱:851241678@qq.com


          5楼2012-08-22 19: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