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时代>>(第二次修改,争取吧友的修改意见)
在那特殊年代,不寻常的生活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不知道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往事,不是逐渐模糊,而是愈来愈清晰。它不断来我恼中骚扰,它不断在我梦里重现,活蹦乱跳,呼之欲来让之欲去,让我不得安宁,一直折磨着我的思续,呼唤着我力不从心地叙诉。
人老了爱怀旧,爱怀旧正是人老了的表现。人一老会增加许多无奈,无奈多了也就成了无用。人在无用的时候会回想起“有用”的时候也是一种安慰,也可以算是一种解脱。尽管我这些回忆是那么无味,无奇,无趣,但我又很难自拔。于是就去寻找亮点,采集精华,挖掘本质。从这个点出发,我走了很远的路,兜了很大的圈,不断谋求不同角度的尝试。有很多次,有很多事,我冥思苦想,似有所悟,并为之兴奋异常,欣喜若狂。我怨恨自己笨拙的词语,枯燥的不能笔下生花,恨自己浅薄麻木的头脑,迟钝的难以出奇突破。这又是一种无奈,是悔恨虚度年华的无奈,是哀叹无能为力的无奈,无奈之后只好自我安慰,自缘其说;“平平淡淡才是真。”
我知道,比我感受更深的也大有人在。因为这不只是我个人曾有过的经历,而是一代人走过的路程。它不会无声无息,也不会自消自灭。在这个旅途上,虽然有人走得远,有人走得近;有人走得累,有人走得顺;有人走得轰轰烈烈,有人走得默默无闻,甚至含冤而故。但是,谁也无法抗拒这将留下历史一幕的自然法则。我无力重现往事,就像不能重现流逝的时光一样 ,我只能描述一下我对往事的回想,给大家解聊。
此文是自序?是心得?不伦不类,什么都不像,如此而已。
声明:如果与那位曾经的事情相同,那是偶然巧合。尽管是纪实,因为没有提到您真实的名字。故此,不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我是长春市二十九中六九届初中毕业生,七零年四月一日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下乡到本省抚余县xx公社xx大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知识青年。因为记述的是真实地事情,所以隐去真名实姓和详细地址。
当我们十六个同学组成的集体户,离开长春市夹道欢送的人群,向往着充满理想的广阔天地,踏上奔驰的列车,驶向我们希望的田野上。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早已经飞向那辽阔,美丽,富饶的田野。我们憧憬着未来,我们早已经攒足了力气,要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广阔天地里边大显身手啦。决心要用我们的双手开发地球,钻通宇宙。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昌盛,更富强。相信吧,那个希望的田野一定会实现。我们激动的一遍遍唱着童年的歌曲《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 美丽的田野
碧绿的河水 流过无边的稻田
无边的稻田好象起伏的海面
平静的湖中开满了荷花
金色的鲤鱼长得多么肥大
湖边的芦苇中藏着成群的野鸭
风吹着森林雷一样的轰响
伐木的工人请出一棵棵大树
去建造楼房去建造矿山和工厂
森林的背后有浅蓝色的群山
在那些山里有野鹿和山羊
人们在勘测它们埋藏着多少宝藏
高高的天空雄鹰在飞翔
好象在守卫辽阔美丽的土地
一会儿在草原一会儿又向森林飞去
奔驰的列车终于驶过一百二十公里的路程,跨过雄伟壮观的松花江的大铁桥,停在了吉林省的边陲小镇陶赖沼的站台里。车箱外红旗招展,锣鼓宣天,人山人海,鞭炮齐鸣。加上匆忙的旅客真可以说是热闹非凡了,好一派迎接贵宾的场面。满脸笑容的生产队长和贫下中农代表冲上前来,热情的与我们握手,诚恳的欢迎我们的到来。稍作休息之后,又把我们请到站台外专程来接我们的几辆马车上。走出了拥挤峡窄的集镇之后,赶车的老板子扬起欢快的马鞭,甩出“叭”“叭” 悦耳的鞭声,三辆马头上戴着红稠串铃的大马车,疾驶在辽阔而又平坦的乡间的土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