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1月27日漏签0天
甲午大海战吧 关注:601贴子:5,252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6回复贴,共1页
<<返回甲午大海战吧
>0< 加载中...

[专访]《文史参考》杂志专访导演冯小宁:电影回顾甲午海战全程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文史参考》杂志官方微博:
【7.1新刊 封面】“这次在电影海报上,我就写了几个大字:‘退让丧权,腐败亡国。”二十年前在《北洋水师》里我就提出问题:‘我们每一个国民,自己的责任是什么?’” 本期专访《甲午大海战》导演冯小宁《菊与刀的民族赢得战争》。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文史参考》杂志【2012年 7月上 新刊封面】专访《甲午大海战》导演 冯小宁
《甲午大海战》导演兼编剧专访
冯小宁:菊与刀的民族赢得战争
本刊记者 | 武云溥
全文: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623235.html?time=1341490700#comments19036674
囧囧也飘过:
买了一本回来,非常丰富,值得买。
导演全面肯定日本的长处和务实精神,批判和警醒其侵略性,对大清海军从体制到装备到国民心态全面反思,电影《甲午大海战》不会是一部狭隘的民族主义电影,除了歌颂我们的英雄,还会反思我们的历史。冯小宁除了拍喜剧调侃过鬼子,在其正统的战争片《红河谷》《紫日》和《北洋水师》里都不丑化矮化对手。
这本杂志很充分地反映了《甲午大海战》不会是一部狭隘的民族主义影片,也不会仅仅有歌颂。



2025-11-27 19:38: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内容节选]
体制·民主打垮了腐败
文史参考:二十年时间,两次拍摄关于甲午之战的影视作品,你看待这场战争的视角有什么变化?
冯小宁:在拍《北洋水师》那个年代我研究史料,就很清楚地知道:甲午之败是必然的。从战略高度来讲,其实李鸿章和洋务运动的这些大臣们,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海权”的重要。中国近代史上每一次挨打,敌人都来自海上。发展海军的急迫性,就连慈禧太后也意识到了,所以她同意花重金买洋人的军舰,建立清朝自己的现代化海军。这个架子已经搭起来了,而且拥有了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实力,为什么甲午年被日本打得一败涂地?应该说,清王朝输在腐败的体制上,输在没有与时俱进。战略方向虽然对路,可发展海军是需要长期坚持推进的过程,不是一锤子买卖。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细节·运气偏爱日本人
文史参考:
我们从技战术细节来探讨一下甲午战争,在你看来,武器装备的差距,对胜负的影响有多大?
冯小宁:这个影响很大,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的火炮数量、射速和炮弹质量,都落后于日本很多。应该说双方参战官兵都非常英勇,作为军人来说都尽职尽责了,那么战场上的胜负就在毫厘之间,偏偏我们的“毫厘”差距太多。
文史参考:其实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的防护能力很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火力的不足。
冯小宁:李鸿章当年买这两艘世界上第一流的战舰是对的,日军发射的炮弹近千发击中这两艘军舰,居然无一发穿透装甲。不过其他几艘被击沉的舰就不用提了,木质结构太多,这种东西两发燃烧弹打上去,自己就烧没了。
文史参考:交战双方的阵形排列也有问题。
冯小宁:日本的布阵确实优于清军,他们分成两个队打游击,等于把自己分成两个人打仗,充分发挥了日本战舰快速机动的优势,造成北洋舰队腹背受敌。你看吉野带着秋津洲,浪速带着高千穗,这四艘军舰总是集中火力打击北洋舰队的某一条船,实际上就是中国兵法理论中讲的,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短其一指的打法。
而北洋舰队排出了雁行阵,一艘强舰带一艘弱舰,平行冲击。这个布阵思路本身没错,世界海战史上曾经多次成功过,问题在于舰速——我们的主力舰在正中间,速度很快,两翼的弱舰却是低速舰,往前一冲就成了人字形,原来设想的主力舰和弱舰互相掩护的作用没有了,导致日本人首先就用他们最强的舰包围歼灭我方弱舰。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民族·邻居手握菊与刀
文史参考:想请导演分析一下影片里夏雨演的这个角色——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在电视剧《北洋水师》里这个角色是陈道明饰演的。在中国电影里塑造日本人形象,你的思路是怎样的?
冯小宁:大家看完以后就会发现,就像《北洋水师》一样,我们根本没有妖魔化日本人。相反,我觉得是冷静地站在历史的高度,重新回望日本在军国主义刚刚萌芽时候的疯狂状态。日本的地缘特色,决定了大和民族血液里的侵略性。我个人有很多日本朋友,我也非常欣赏日本文化,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日本民族的特性——我们这个邻居,可爱侵略了。为了中国的土地上不再燃起战火,我想用电影提醒日本朋友,坚持走和平之路。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回到你的问题,伊东佑亨这个角色正是为此而设置。你知道当年北洋水师很多舰长都曾留学西方,有些人和日本军官都是同学关系,彼此私交是很好的。甲午战争到尾声的时候,日本人给北洋舰队送来劝降信,里头就写道:回想当年友谊,备感温馨……中日之战是国家之战,非你我私仇也,中国之败是因为……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回到你的问题,伊东佑亨这个角色正是为此而设置。你知道当年北洋水师很多舰长都曾留学西方,有些人和日本海军军官都是同学关系,彼此私交是很好的。甲午战争到尾声的时候,日本人给北洋舰队送来劝降信,里头就写道:回想当年友谊,备感温馨……中日之战是国家之战,非你我私仇也,中国之败是因为……最后日本人就劝道,同学们投降吧,你们不要死掉,我们保证你们可以在日本好好生活、学习,等到你们国家这种腐败的体制崩溃之后,再回去用你们的才华报效国家,胜过做无谓的牺牲。
大意是这样,这封劝降信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电影里我让演员照念原文,有很多感人之处。你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对事实的判断是准确的,而且他们很了解对手,很务实。
文史参考:在历史的语境里再谈甲午,日本到底赢了什么?
冯小宁:一八九四年这场仗,日本是赢了。但是把眼光拉长到整个二战的历史,日本为军国主义路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然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损失更大,所以战争是没有赢家的。在和平年代为什么还要铭记战争?我给自己的座右铭是:上不辱祖先,下不误后代。《甲午大海战》的历史顾问是年近九旬的戚其章老先生,我把剧本给他,他看完之后的原话是:这是我一生中,看到写甲午战争最好的剧本。



  • 贴吧用户_0a5P12C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早!


2025-11-27 19:32: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花开一朵朵
  • 核心吧友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导演的这篇访谈很深入,想得很透,脉络很清楚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一期《文史参考》杂志,除了冯小宁访谈,还有记者编辑的甲午大海战全程资料:
2012年《文史参考》七月刊(上)
专题:《1894,日本为什么赢》
1、《甲午大海战》导演兼编剧专访
2、1894.06.02--1894.07.19,东京:陆奥宗光决意开战
3、1894.07.19—1894.07.23,长崎:一支忐忑不安的舰队
4、1894.07.23—1894.07.25,丰岛:突袭!高升号被击沉
5、1894.07.29—1894.09.24,平壤:清朝陆军不堪一击
6、1894.08.16—1894.09.17,黄海:硬碰硬的惨烈对决
7、1894.08.14—1895.03.07,鸭绿江:疯狂暴走的“皇军之父”
8、1895.01.20—1895.02.17,威海卫:北洋水师的坟墓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贴正文,能贴多少算多少吧
------------
人民日报《文史参考》杂志【2012年7月上 新刊】专访《甲午大海战》导演 冯小宁
《甲午大海战》导演兼编剧专访 冯小宁:菊与刀的民族赢得战争
本刊记者 | 武云溥
体制·民主打垮了腐败
细节·运气偏爱日本人
反思·国民心态不团结
民族·邻居手握菊与刀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十年前,一部电视剧《北洋水师》让很多观众熟悉了1894年黄海海面上弥漫的硝烟;二十年后的今天,电影《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挟裹惨烈战史再现银幕——两部影视作品讲述同一段历史,导演和编剧也是同一人——冯小宁。在这位拍过《红河谷》、《举起手来》、《紫日》等一系列战争影片的导演看来,甲午之战,双方的胜负之道何在?历史遗留的问题何在?
文史参考:二十年时间,两次拍摄关于甲午之战的影视作品,你看待这场战争的视角有什么变化?
冯小宁:在拍《北洋水师》那个年代我研究史料,就很清楚地知道:甲午之败是必然的。从战略高度来讲,其实李鸿章和洋务运动的这些大臣们,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海权”的重要。中国近代史上每一次挨打,敌人都来自海上。发展海军的急迫性,就连慈禧太后也意识到了,所以她同意花重金买洋人的军舰,建立清朝自己的现代化海军。这个架子已经搭起来了,而且拥有了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实力,为什么甲午年被日本打得一败涂地?应该说,清王朝输在腐败的体制上,输在没有与时俱进。战略方向虽然对路,可发展海军是需要长期坚持推进的过程,不是一锤子买卖。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文史参考: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中国为什么输”,更需要思考“日本为什么赢”。
冯小宁: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变成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无论天皇掌握多少权力,都还有立宪体制来形成制约。所以说,当国家命运掌握在一个人手里时,这个国家是不可能同世界列强相抗衡的。还有日本人发动战争的决心很强大,清朝备战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对日本人心理的判断失误,认为日本只是跟我们叫板,不敢真打——其实他们早就准备好开战了。
文史参考:现在有研究表明,在战前,日本海军的信心也不是很足。
冯小宁:是的,日本人在打仗之前也在盘算,万一打败了怎么办。我在电影里也讲到了,日本人说我们已经做好战败的准备,大不了就是退守本土,承受清朝的强大报复。实在顶不住的话,天皇甚至准备退到北海道,这个战争预案是有的,最后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反而大获全胜。对日本来说,他就是赌,你以为我不敢打,我偏要狠狠地打。李鸿章的观念就是日本人会收敛,可以通过美、英、俄列强来给日本施压,因为列强都要维护远东利益。错了,甲午战争的教训就是,退让将导致更大的牺牲。甲午之战造成日本的野心越来越大,终于走上全面的军国主义道路,直到二战,我们用三千五百万人的生命保卫国土,这个教训不可以随便忘掉。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细节·运气偏爱日本人
文史参考:我们从技战术细节来探讨一下甲午战争,在你看来,武器装备的差距,对胜负的影响有多大?
冯小宁:这个影响很大,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的火炮数量、射速和炮弹质量,都落后于日本很多。应该说双方参战官兵都非常英勇,作为军人来说都尽职尽责了,那么战场上的胜负就在毫厘之间,偏偏我们的“毫厘”差距太多。
文史参考:其实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的防护能力很强,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火力的不足。
冯小宁:李鸿章当年买这两艘世界上第一流的战舰是对的,日军发射的炮弹近千发击中这两艘军舰,居然无一发穿透装甲。不过其他几艘被击沉的舰就不用提了,木质结构太多,这种东西两发燃烧弹打上去,自己就烧没了。
文史参考:交战双方的阵形排列也有问题。
冯小宁:日本的布阵确实优于清军,他们分成两个队打游击,等于把自己分成两个人打仗,充分发挥了日本战舰快速机动的优势,造成北洋舰队腹背受敌。你看吉野带着秋津洲,浪速带着高千穗,这四艘军舰总是集中火力打击北洋舰队的某一条船,实际上就是中国兵法理论中讲的,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短其一指的打法。
而北洋舰队排出了雁行阵,一艘强舰带一艘弱舰,平行冲击。这个布阵思路本身没错,世界海战史上曾经多次成功过,问题在于舰速——我们的主力舰在正中间,速度很快,两翼的弱舰却是低速舰,往前一冲就成了人字形,原来设想的主力舰和弱舰互相掩护的作用没有了,导致日本人首先就用他们最强的舰包围歼灭我方弱舰。



2025-11-27 19:26: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绝色皆空
  • 核心吧友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文史参考:但是在战场上,总有很多偶然因素在发挥作用,甲午年清日双方的运气怎么样?
冯小宁:装备和战术都是前提,再往下发展,我认为只能说是“天命”了。比如当年没有无线电,只有信号旗这一种联系方式,偏偏刚开战北洋舰队指挥舰定远的信号旗就被打掉了,整个舰队失去统一指挥,五个小时就是乱打一气,没有情报了。
打到后来其实还有几次机会,一度有三艘日本弱舰落在主力舰后头,掉进清军阵中。这三艘日本弱舰,比睿和赤城都是早年的老式军舰,西京丸干脆就是个商船改装的,几百吨的排水量,哪怕撞一下都沉了。双方距离最近时候也就一百多米,来远号上的官兵已经拿着步枪准备跳上敌船俘虏对方了,这么近的距离居然没有击沉日舰,很可惜。
文史参考:这是机会把握的问题,还是战斗灵活性的问题?
冯小宁:清军的主动性差,结果就很倒霉。最后西京丸已经没有炮弹了,就一个空船停在海面上,这时候北洋舰队的鱼雷艇靠近它,连发三颗鱼雷,居然一发都没有命中。拍电影时候我们考证过,当时鱼雷发射管在艇身一侧,要横着射击,海浪中艇身倾斜角度过大,导致鱼雷入水过深,从日本船底下过去了。看到这里你能不扼腕长叹吗?我说这就是命,天命该清朝灭亡。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6回复贴,共1页
<<返回甲午大海战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