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惑玖寰妖吧 关注:750贴子:85,145
  • 9回复贴,共1

妖是佛前的一朵青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妖是佛前的一朵青莲,沐浴着清幽的梵唱,静静的微绽在忘忧河上。几乎静止的河水清澈明晰。佛说,忘忧河映射出的,便是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于是,妖常常看着那些男男女女,笑着,哭着,开心着,忧伤着。妖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总是笑的时候少,哭的时候多,开心的时候少,忧伤的时候多。妖问佛,佛爱怜的对妖说:人生在世就是一种修炼,只有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大彻大悟。妖还是不明白,佛说妖不需要明白。更多的时候,妖就静静的微绽着,听风,看雨,醉月。 
  妖还记得那个早晨,从未见过的景象出现在妖眼前。淡淡的,青色的,温柔的事物轻轻的笼罩了整个忘忧河,爱怜的抱着妖,如同佛注视妖一般。妖只记得佛低声的说着,孽缘,孽缘。妖不明白这两个字。妖问佛那是什么,佛说,那是雾。妖问佛,什么是孽缘,佛爱怜的看着妖,如同那雾抱着妖一般,说妖总有明白的一天的。 
  妖是佛前的一朵青莲,静静的看着人间,一天又一天,看着那么多人一次次的在轮回,重复着前世的故事。妖不明白,为什么有机缘在他们跟前的时候,他们不愿意放弃红尘。妖问佛,佛爱怜的掬着妖四周的水,说你美丽的绽放吧。 
  妖静静的绽放在忘忧河上,一年年的过去,看着人世的聚散离和,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也许是几十年,也许是几百年。终于有一天,妖对佛说,妖想去人间。佛依旧爱怜的看着妖,问妖是否真的决定好了,离开他身边去人间。妖其实也不知道,妖只是看着佛。佛轻声的说,注定的孽缘是逃不过的。佛说,不让妖喝忘忧河的水,让妖保留这里的记忆。佛说,他会接妖回来的。佛说,当妖真正获得一个人的爱的时候,就接妖回来。佛说,不让妖受到人间的玷污和伤害。妖正要问佛,什么是爱。佛把妖捧在掌心,送妖进入了红尘。 
  妖成为了一个人,一个女子。娘告诉妖,生妖的那年夏天,村前大池塘的莲池突然冒出了很多荷花的荷苞,妖出世的那天早上,荷花全开了,于是爹给妖取名叫菡萏。娘还说,妖出生后第三天,有个道行很高的高僧来看过妖,说妖有慧根,……娘还有话说,可被爹的眼光制止了。妖没有问,妖只默默的听着。妖知道,妖是佛前的一朵青莲。妖没有告诉爹和娘。 
  妖偏爱淡淡的紫色,妖总能想起在忘忧河的时候,妖是淡淡的紫色。妖常常忆起那梵唱,清风,幽竹,明月。妖常常在下午的时候,到村前的大池塘边去看着那满塘的荷花。 
  妖还记得那是个夏的下午,妖坐在那棵柳树下,娘说那柳树有五百年的年岁了,妖知道其实它有八百岁了,它也知道妖是佛前的青莲,妖每次去的时候,它都会跟妖说话,妖看着那满池的荷花,静静的,一如妖当初微绽时般。妖还记得当时有一阵微风,吹得妖的裙摆飘飘,在妖拂过挡了妖眼睛的头发时,一回眸看到了他,他穿着一袭青衫,如同几百年前那场雾,淡淡的。他看到妖的时候,手中的书掉在了地上,妖也忘记了回过头来,一直看着他。直到柳树轻轻的用它的枝条拂过妖的手臂,妖这才想起,娘说,女子不可以这样做的。妖提着裙摆,匆匆的走了。那年,妖十四岁。 
  后来,妖再去看荷花的时候,就常常遇到他,慢慢的,妖知道,他叫青。他总是拿着书,然后妖看荷花的时候,他看书,妖知道他也在看妖,是柳树告诉妖的。慢慢的,妖们开始说话,他教妖很多东西,他教妖的第一首古风便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他常常念的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然后就反反复复的吟哦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妖不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妖只是有那个清晨的感觉,像被那雾拥抱着。后来有一天,他有些紧张的看着妖,伸出他的手,对妖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妖其实并不懂,妖只觉得,那句话说出来时,就像佛平时跟妖说话一般。于是妖知道了,这个人,是佛为妖选的。于是,妖轻轻的,把手放在他手上。那年,妖十六岁,青二十二岁。 



1楼2007-03-13 19:27回复
      这个时候,青回来了,赶的很急的样子,一把拉开她,把妖抱在怀里。对她说,你走。她哇的哭了,还是走了。青拥着妖进了屋,急急的看着妖,语无伦次的解释着。妖知道,他是为了妖,如果不是为了不失去妖,他不会接受名义上的妾的。他焦急的看着妖,反复的说,水莲,妖的妻只有你,水莲,水莲。妖轻轻的抚着他的头,让他慢慢的静下来。青的青衫,还是妖做的那件,妖慢慢的对他笑着。青又一次对妖伸出他的手,说: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妖慢慢向他伸出妖的手,就在这个时候,妖突然听到了阔别已久的梵唱,妖知道了,佛来接妖了。妖看着自己的身体慢慢开始透明,而青的神情突然变的愕然,不,是惨然,他伸出手,想要来抱妖,可他无法靠近妖。妖最后跟他说了一句话:妖是佛前的一朵青莲。 
      那年,妖二十四岁,青三十岁。 
      妖是佛前的一朵青莲,又回到了忘忧河上,伴着清幽的梵唱。妖熟悉的看着忘忧河的清澈,风的清扬,竹的修长,月的皎洁,轻轻的舒展着自己。佛轻掬着妖四周的水,爱怜的说,妖接你回来了。妖看到佛手中的佛珠,少了一粒。 
      最初的恬适过了。妖又开始习惯的注视着忘忧河,看着人间的是是非非。妖看到了青。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妖回来多久了?青憔悴了,对,柳树教妖的这个词,憔悴。还是一袭青衫,站在村前的荷塘旁,注视着满塘的荷花。妖突然心里一阵说不出来的感受,妖的花瓣,飘落了一瓣,浮在忘忧河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青一点点的衰老,那个妖记忆中的红衫女子却没有陪在他身旁。他一年四季,每天都到荷塘。妖透过忘忧河,默默的看着他。佛从不说妖什么,只是爱怜的看着妖。妖只听佛说过一次,说用一粒佛珠为妖换了十年时间,可孽缘还是没能化解开。青一点点的老下去,妖觉得心都被胀的满满的,妖突然想,如果妖还是人的话,一定会流一种叫做眼泪的水。 
      那天,妖记得很清楚,淡淡的,青色的,温柔的雾轻轻的笼罩了整个忘忧河,爱怜的抱着妖,如同青拥着妖一般,妖记得很清楚,雾里,有青的声音,轻轻的唤着妖,水莲,妖的水莲。妖微微的笑了起来,粲然的盛开着,吐露妖所有的芬芳,妖知道了,妖终于明白了。佛曾经说过,修五百年同舟,修千年共枕。妖们是在忘忧河上就结下了因缘,只是妖们没有修够时间。爱怜妖的佛,用一粒佛珠弥补了妖们缺的时间。妖灿烂的绽放着,悠然在青雾中,妖的爱在青雾中。 
      青雾散去之后,忘忧河如昔般的沉静清澈,河面上满是美丽的青莲的花瓣,芬芳了整个佛前,唯留下一支莲蓬,微微的轻颤着。痴儿,痴儿,佛爱怜的叹息着,把手伸向莲蓬。一滴如眼泪的莲子落入佛的掌中,玲珑剔透,光华烁然,凝成一粒佛珠。 
      月不随人老。 
       任霜刀、万年削磨,依然娇好。 
       领略东君枝头意,雪域清光流照。 
       夜风起,疏香飘缈。 
       一缕入怀魂不定,把残冬尘梦都惊扰。 
       桂魄下,人来早。 
      年年对此嘘怀抱。 
       指从前、离合欢怨,寄情多少。 
       有恨何须婵娟度,天意从来难料。 
       千古事,盈虚莫恼。 
       斜倚雕栏灯如市,看尘寰、红绿歌新调。 
       谁共妖,悠然笑。 


    


    3楼2007-03-13 19:27
    回复
      2025-09-02 01:37: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门不当,户不对,一个如高楼耸立,一个却只能活在高楼的阴影后,人神纵然两情相悦,到头来终归天各一


      4楼2007-03-13 21:02
      回复
        想象之说


        5楼2007-03-13 22:45
        回复
          门不当,户不对,一个如高楼耸立,一个却只能活在高楼的阴影后,人神纵然两情相悦,到头来终归天各一方 
           
           
           作者: 柳依依~~ 2007-3-13 21:02   回复此发言 
           
          好见解
          楼主写得不错


          6楼2007-03-14 14:23
          回复
            不好意思哟 偶在网上看过——我是佛前的一朵青莲
            西西,和LZ写的一模一样,好神奇捏


            7楼2007-03-14 14:55
            回复
              骑马倚斜桥 满楼红袖


              9楼2007-03-14 18:03
              回复
                米仔细看,8过偶也经常PS文章,只要自己觉得好,又何尝不能借来用一下捏!


                10楼2007-03-14 19:47
                回复
                  2025-09-02 01:31: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文字的救赎


                  真希望文字能够带给我更多的救赎。

                  人似乎总是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时候想到自己的精神,比如很多书写病中吟的作家。我不太想去考虑生命的悖论,甚至现在只想获得一点凡俗的幸福。而我是想在书写中获得一点平静,我不是一个很洒脱的人,对于身体的问题,总是在平时的生活中不以为然,毫无生活规律、保养可言,等自己这部机器出了问题,又非常的紧张恐惧。我知道自己摆脱不了这种焦虑,对自己身体的关注,算不得自私,可我却有点咎由自取的味道,所以这种自暴自弃的洒脱更是要不得。

                  也许是总在身体疼痛精神紧张的压抑中,这一段心绪都不是很好。我想假如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可能我依然过着混乱麻木的生活,不知道自己荒废的光阴。所以,这也是给我的教训吧!
                  这样说可能太残酷了,为什么对自己要求那么苛刻呢?为什么就不能过得简单而快乐,已经很久没有发自内心的笑一次了,那种深深的陶醉在自然的神奇,或者被浓浓的爱所包围的感觉,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了,那种感觉如果要追溯的话,应该是小的时候,没有任何的烦恼,家乡的一条铁路,铁路上呼啸而过的火车,都曾带给我那么多的快乐,铁路两旁种满了桃树,每年春天父亲都要带全家去拍照,那些映着桃花的笑颜,都被时光记录了下来。很快乐地期待着外面的世界,很安然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从前的美好时光。而现在,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想做什么,似乎一切都是徒劳而无功的。学习了社会学,可是却不明白到底什么在维系着这个社会。我是如此的渺小无力,这也就罢了,可是,为什么缩在角落里依然感受着压力,感觉不到幸福呢?

                  觉得有点悲哀,我这样的人,注定是无法融进这个快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固执地守卫着一点自己都不明白的东西。今天忽然就想到了这样的场景,仿佛是一片雪地,我自己是,我的学生是,所有的人都曾经是一片洁白无瑕的雪地,晶莹剔透,经过一夜的无声的落雪,积了那么厚的一层,没有人涉足,大家都刚刚起床,推开门,呵!好洁白的大地。可是,人们总是要出去走动的,这片雪地就将被踩伤,第一个脚印,第二个,重重叠叠,最后成为一滩烂泥。这时我就出现了,我站在一片不大的雪地前(因为我的渺小,无法顾及更多的雪地),拦住那些就要从这路过的人,央求他们从其它的地方走过。可是,这片洁白的地,最终还是会落上一个一个的脚印,就像我们,初生时那么的单纯,可生在这个社会,就会被盖上一个又一个的邮戳,到处投递,很多人各归各位,我以及与我一样的人,却成了一封死信,身上盖满了印记,却被一次次退回,无处投递。

                  不由得想到佛教中的贪、嗔、痴,都是与人的烦恼、习气相应的。遇到美好的情境,立刻与贪相应,产生种种依恋;遇到不如意的情境,立刻与嗔相应,产生种种骄慢;遇到混乱的情境,立刻与痴相应,产生种种无明。

                  究竟是让自己在烦恼和习气中继续沉落,还是进入无常、苦、空、无我的境界。若是彻知事物无常,就不易产生贪欲的执著;若明了诸法是苦,就不易生起更加痛切的嗔念之苦;若体解诸法空性空,就不易再陷入愚痴的迷惑。

                  这些似乎已经不是文字的力量了,而是靠自己的心境解救自己的教义。

                  宋朝宏智禅师临终时,曾写下一偈:“梦幻空花,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然后掷笔而逝。这是何等苍茫、寂静的生命境界,又是何等辽阔、洒脱的心地风光啊!这挥别人生的谢幕,美极了。

                  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只是觉得佛教里某些东西对于人的幸福而言,的确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无常虚妄的世间,我们认真活过,那么到安然离世时,才会如白鸟展翅,飞过如烟秋水那般澹然、安详。多少爱恨情仇,也只是梦幻空花而已。

                  只是我在大多数的时候,无法领略这般境界。而是“多事种芭蕉,早也潇潇,晚也潇潇”,种了芭蕉,又怨芭蕉,生命便在犹豫彷徨中悄然而逝了。

                  知道了这样的命运,但是依然无法超然,更悲哀的是,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龄(呵呵,说自己好像有点不沾边了。但生活实际上真的没有什么艰难困苦),却在思考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庸人自扰,庸人自扰而已。


                  11楼2007-03-14 2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