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吧 关注:3,531贴子:58,070
  • 65回复贴,共1

也谈中正、德邻、健生之间(原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血气之怒不可有,义理之怒不可无。欢迎各位吧友讨论,欢迎提出各个角度的意见,但切忌以血气之怒自伤其身,包括表面上是义理之争但实际上是为血气之争找借口的情况。具体内容从楼下开始


1楼2012-08-19 17:29回复
    健生一生只有两个长官:中正、德邻。健生儒伊合璧文化交融极深,为气浩然、骨气顶天立地,对中正、德邻一生尽忠,但中正、德邻各自的局限性,特别德邻局限性更大一些,成就了健生的悲剧,也成为了时代递推的缘由。对于时代,现在传统文化的发展瓶颈很大,可以说,整个世界偏见都没除、传统文化领域的人更是学理欠通偏见未除者居多,但是,要明白,刑中藏德人难测,害里生恩心要专。刑中藏德,害里生恩,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时候,对这个时代传统文化的发展的态度,不会是激愤,而是洞明以及对一些东西的若即若离。从这个角度看,递推到刑中藏德人难测的局面,也是健生一生悲剧的必然性,也许,会从另一个角度诠释这一生的悲剧。
    说多了。有些时候或许会设想,如果健生从一开始相逢的不是德邻,而是中正,会怎么样?虽然历史没有假设。德邻的局限性,在于他懂得一些厚黑权谋,但是,缺乏了一种体任自然,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德邻更多是一个中平之才。德邻始终没有跳出厚黑权谋的窠臼,而且也始终没有明白,体任自然,只有明了“体”、合于自然真常,才是一流高手,这个时候已经不但不必局限于厚黑权谋,而且世上并没有什么樊笼,全都是自划的畛域。即使同在这一窠臼当中的人,局限性也有大有小、不可一概而论,德邻的局限性似乎是比较大的。而当时那个时代广西的地缘方面,民风强悍、起始形成同乡关系为纽带的组织、而后向以儒家之道治理一个地区但是还没有脱离以往的一些东西,这种自然形成的治理模式还存在半成品性质,缺乏真正的体任自然、真正有底气的开放包容。德邻、健生、绍竑他们从相逢到磨合——这个磨合期走过的路也并不短,发生过不少故事,其中德邻的处理方式看似是以德服人,但其实并不自然,到后来治理广西成果显著甚至有人说如果有几个省这样弄下去就没有谁敢打中国,透着一种半成品制度的内涵,这些,是放大了的德邻的局限性的来由。这是悲剧之一。
    中正在传统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方面,明显胜过德邻无数。中正早年在金融界的经历,不能说他一定是刻意向上爬,而应该说,他更懂得怎样做事,而懂得怎样做事并不一定是通常所说的世故,传统文化功底深的时候,会明白文化不是狭义的,利己利人地做事也是一方面。当然,中正也有他的局限性,就是中正虽然也是一真正的有才之人,但是障碍太多、慧剑不足,致使非得加以磨练才行,而且后来谁说同样的话都行只有健生说同样的话不行,这就是直到后来也没有磨练到足以担当的境界。德邻和中正各自的局限性用两个古人打比方,德邻的局限性类似于贾雨村,而中正的局限性类似于林黛玉,贾雨村看似是全过程衔接的重要人物,但只是一中平之才,见得有局限的时候,见不得没局限的时候;而林黛玉的才干不错,并不是什么中平之才,也是上等的,可惜障碍太多、慧剑不利,故此必须加以磨练。健生所见,中正未必不能见,但是不肯承认,这是悲剧之二。
    (后续内容转下楼)


    2楼2012-08-19 17:29
    收起回复
      2025-08-31 17:18: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健生回忆录里的话。而第三个悲剧在于,如果我辈在民国,或许还可以以“清真道士(当然不是真当道士,而是从定性复命这个角度来诠释回教文化)”自开玩笑、行迹云水、一遇合适的实际便劈除邪见、一遇义不容辞的时刻便为国为民尽责、但过后仍不失隐遁之机,但是,健生不能。他必须要站在那个位置上,他的洞察力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有的人的洞察力不是用来站在健生这个位置上的、可以选择若即若离的方式救世,但是,健生的洞察力,必须站在这个位置。这是悲剧之三。


      3楼2012-08-19 17:42
      收起回复
        特别德邻局限性更大一些,成就了健生的悲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话是错的


        IP属地:广西4楼2012-08-20 00:22
        回复
          德邻局限性大也好小也罢,有多开明多包容,白健生在台的遭遇(悲剧)都与他有直接的关系。
          无白则无李!无李更蒋白!


          6楼2012-08-20 10:05
          收起回复
            回复 静默清斋 :先不论新桂系广西省复制在中国是否成功·仅仅就这个成绩而言·蒋先生治理下的诸多省份·是没有任何资格有条件比对的·其为了控制住权力·任人唯亲·整个社会毫无建树·贪污成风·详见可以参考《国民党治理下的广西模式》·详细比较了南京政府,延安政府和新桂系的比较·结论是新桂系的最吻合国情


            IP属地:广东7楼2012-08-20 13:01
            回复
              举个例子,老蒋败走台湾后,总结为何失败的原因,其中一条就是说部队不知道为何而战,这足以说明老蒋的部队是军阀性质的部队·毫无信仰·
              而新桂系军队则不同·他们有信仰·有立场·有追求·这方面与共军与日军都是相似的·都有信仰·故此新桂系军队和共军,日军在战斗力方面异常强悍·
              内战,广西单单一个省就打了3年·打的痛断肝肠·看看老蒋的部队·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几百万的军队·仅有5大王牌·比例十分小··
              通过以上对比·老蒋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没有远见·封建权术思想过重·导致他最后的失败·


              IP属地:广东8楼2012-08-20 13:09
              收起回复
                回复 静默清斋 :如果真的从厚黑方面考虑·那么李宗仁考虑更多的是厚黑学的核心--平衡·如台儿庄之战·就是平衡各个杂牌军首领的想法·既要发挥对方的作战精神又要解决对方内心的顾虑,担心损失过大而被收编·这方面李长官做的非常棒·做到了公平·平衡各方的想法·从而上下一心打败日军·而老蒋则不然·不懂的利益平衡·所以招致人人都反他·故此产生了中原大战·导致自身失去了第一次一统大陆的大好时机·当时白崇禧把部队开赴边疆8大要害写的清清楚楚·一片爱国之心忠心耿耿·我不相信老蒋看不懂·但老蒋还是一意搞削藩·足见是他的厚黑学葬送了自己·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讲很多例子·老蒋权术思想过重,与曹操极为相似·可惜时过境迁·民国时代的各自大思想要求的是极具民主形象的领导·而非君王之类的·故此他们阴差阳错·李宗仁有这个资格 却无这个条件·蒋则相反··


                IP属地:广东9楼2012-08-21 08:32
                回复
                  2025-08-31 17:12: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 静默清斋兄 二楼的看法:有台湾学者指出孔子所谓的“吾之首,一以贯之”意思是:我的学说就是《易经》的概括(大概是这意思)。我个人认为易经以及儒学,可以作为哲学以及个人道德修养来倡导。但若想以之为基础去推动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实在是缘木求鱼,要不然中国历史几千年来也不会反复循环着不思进取的朝代更替。想必兄台对于儒学的研究必定很深,但儒学典籍里各种思想的表达在我们今天看来很不清晰,甚至各有各的理解。从世界历史看来,西方开始超越中国始于15世纪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源于大量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但为何中国直到19世纪末,败给日本人后才开始真正出现?因为从我们的文化骨子里就鄙视工商业,统治者重农抑商;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孔丘也对手工业者不肖一顾。


                  11楼2012-08-21 16:18
                  收起回复
                    回复 静默清斋兄 三楼的看法:首先我赞同阁下对蒋在台保护传统文化的举措以及对知识分子的重视,这一点我们根本都无虽展开来说,只要将同一时期毛在大陆的所做所为与之对比,蒋拿诺贝尔奖都不为过;其次,我与阁下之分歧在于所谓的“恩”上,蒋对白有恩是事实,但不能因为白授蒋之恩就对蒋唯命是从,白显然不是那种人,所以白在战后一直不能进入蒋的核心层。而蒋之所以在军事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完败于毛,除去供方的情报员得力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核心幕僚水平有限,高级将领明知最高指挥部指令有(供方间谍)问题(他们甚至知道蒋军事水平一般),却仍然因校长恩重如山而依命行事。这就是使国人很是纠结的“恩”。隆梅尔按说也是受希特勒之恩颇甚,但隆氏在明知下属参与行刺希特勒时选择视而不见,是因为隆氏知道,元首若去则可以让德国人民少受点罪。这可以借用供当的一句名言:这是大是大非问题。


                    12楼2012-08-21 16:49
                    收起回复
                      回复 静默清斋兄 四楼的看法:愚弟对龙云不甚了解,只知其与黄季宽都于57年被打成,右,派。季宽是几度自尽未遂,66年总算成行。龙云62年心脏病故时不知有否受罪。


                      13楼2012-08-21 17:06
                      收起回复
                        回复 Cirs_Yang五楼 :杨兄是蒋白粉,小弟李白粉,我们是有交集的。对于李归大陆的事,我一再强调,此举对国泯当是严重的伤害,站在党派立场李不该如此;站在一个中国人、一个老人的立场,李的行为我也可以理解。


                        14楼2012-08-21 17:11
                        回复
                          非常认可老兄的观点·从广西政府 南京政府 延安政府 山西政府 四个来看 我认为 从历史角度看 广西和山西是进步的·他们的做法 都很符合现代思想的价值观·广西的重点是强国的系统做法,要建设一套社会系统以隔离封建社会的复辟·实现三民的伟大转变·山西则是藏富于民的做法·这两个做法对当今以及日后的任何执政党都有借鉴意义··这比延安的阶级斗争和南京的高度集权显然要高出很多人性方面的光辉


                          IP属地:广东15楼2012-08-21 21: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