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的分类,按阴阳分,可以有阴历和阳历。
阳 历--------------------
又称公历,仅参照太阳不考虑月亮。阳历中,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的长度,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365天,每4年多出约一天,放在2月29日,称为闰年。宜用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优点:能够准确地反映太阳的位置,从而与四季紧密相连,便于指导生产方便生活;
缺点:因为没有参考太阴(月亮的古称),所以阳历不能反映月相(圆缺),也就是说看阳历是无法确定今晚月相的。
阴历--------------------
全称太阴历,阴历只参照太阴,不参照太阳。月的长短依据月亮绕日周期(29.5天)而定。大月30,小月29。一年12个月,一年比公历少了11天左右,因为与太阳的回归运动无关,所以此也就与四季无关。
优点:看日历就可知任何一天晚上的月相;
缺点:不能反映四季更替,15年后,6月就是冬天了。
。。。。另,中国通常所说的“农历”,并不是阴历。它综合参考了太阳历和太阴历,是一种阴阳历。所以农历即使过15年,它历法上的六月也不会是冬天。
阴阳历--------------------
又称农历、夏历、旧历。是中国独特的历法,也是中国古人智慧的表现。阴阳历的月,参照太阴,大月30,小月29,平年12各月。平年比公历少了约11天,三年后闰年,闰年中,把平年缺少的11天补上,形成一个闰月。从而向公历看齐,实际上就是参照了太阳。
优点:看日历知月相,基本不耽误四季的反映;
缺点:反映四季不是特别的准确。(小非按:为什么我觉得也很准确呢?而且二十四节气比阳历更能反映季节的更替变化。甚至什么时候花开、花落什么时候发芽、破冰都很准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