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吧 关注:361贴子:1,228

喜欢黄宾虹的作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大师作品


1楼2007-03-09 00:12回复
    大师作品


    2楼2007-03-09 00:14
    回复
      2025-09-03 16:05: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又一幅


      3楼2007-03-09 00:15
      回复
        又一


        4楼2007-03-09 00:16
        回复
          江行


          5楼2007-03-09 00:17
          回复
            树下抚琴


            6楼2007-03-09 00:17
            回复
              《雨过去犹湿


              7楼2007-03-09 00:19
              回复
                拟孙雪居笔意


                8楼2007-03-09 00:20
                回复
                  2025-09-03 15:59: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宿雨初收


                  9楼2007-03-09 00:21
                  回复
                    《深山夜画》画深山之夜雨的代表作。

                       


                    10楼2007-03-09 00:22
                    回复
                      《湖山晴霭


                      11楼2007-03-09 00:23
                      回复
                        野桥山店见村


                        12楼2007-03-09 00:25
                        回复
                          黄宾虹 (阿射书法)


                          13楼2007-09-25 11:34
                          回复
                            OK!!!我敬佩黄


                            删除|15楼2008-11-28 11:29
                            回复
                              2025-09-03 15:53: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头衔与作品价位不等同
                              某省书法家协会公布了一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润格表”,按照会员在书协里的级别,从高到低地排列作品价位,最高的是书法家协会主席。这种由头衔决定作品报价的做法,引起了轩然大波。职位高,书法艺术造诣也一定高吗?他认为,书画的定价和其在官场的职位毫无关系。虽然书法收藏者在收藏作品时,会考虑书法家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但书法作品的价值不一定随职位高低而增减。
                              出现这种“价目表”的原因是社会上有不少新入门的书画收藏者,对书画艺术没有鉴别力,只能依据职务的高低来判断作品的优劣,从而形成了职务越高、价钱越贵的状况。有的地方甚至按照官衔标价,市级领导、县级领导的题词都有一定的价码,他们的字甚至比书法家还要贵得多。
                              二鉴与赏两者不能混淆
                              是一门科学,“鉴”与“赏”是不同的。“鉴”是指以科学的眼光看待作品,客观地分析作品的书、画、章、纸、装裱、题跋等多方面的知识,目的在于分辨作品的真伪。“赏”是对作品的判断与主观理解,更多的是评判作品的艺术水准与作者的艺术造诣,两者不能混淆。
                              但有些书画家常常在鉴定过程中,把自己对书画的主观判断带入到辨别真伪中去,认为画得好的作品是真迹,画得差的就是赝品。其实不然,作伪者通常会将书画家的代表作作为底稿,所造的赝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如果仅凭画得好坏来认定真伪,是不科学的。也有的鉴定专家采用著录法及标准件法,把需鉴定的作品与公认的真迹作比较,如果风格一致即为真迹,风格有差异则为赝品。这种鉴定方法也存在局限性。书画家一生中作品多达几万件,少则数千件,而真正成熟期的作品不到十分之一。如果仅用成熟期的作品作为标杆来对照,必然会造成“冤假错案”。
                              更多内容尽在我的空间


                              17楼2009-07-25 20: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