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核心吧 关注:93,026贴子:2,375,768

来到这个靠谱的吧问个不靠谱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昨天看到一个帖子,有关“杨氏双缝干涉”的实验...(我真的就是把名字讲明一下)内容如下
假设你在这个门上掏出个竖长条的缝隙来,我站在外面用手电向里面照射,你关了灯在屋里看。墙上会有1条光带对吧?
现在假设门上掏了2个竖长条缝隙,我还是站在外面用手电筒照射,你会在屋里的墙上看到几条光带?
得到的结果却是这样的...

于是 透过缝隙的光波是相干的,在有些地方互相叠加了,然后就是你看到的,出现了一系列明暗效果的光栅,原理

那么现在问题就出来了....
劳资昨天很认真地在家做这个实验,但是得到的结论是只有两条光斑啊,虽然只实验了一次,但是我也调整了纸板和光线的角度,依然没有达到那种效果....
我错在哪里了————本贴终极问题...




1楼2012-08-14 09:42回复
    感觉又回到了令人讨厌的物理考试现场...


    2楼2012-08-14 09:43
    回复
      2025-10-27 05:53: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图挂了


      3楼2012-08-14 09:45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4楼2012-08-14 09:45
        回复


          


          5楼2012-08-14 09:46
          收起回复
            不科学!应该就只有2条!@剑的光芒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08-14 09:48
            收起回复
              还有一句
              “因为缝隙过多,就造成了光波互相抵消掉,互相干涉了,这也就是光干涉现象。”


              7楼2012-08-14 09:51
              回复
                神马都看的路过


                8楼2012-08-14 10:01
                回复
                  2025-10-27 05:47: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么说吧,干涉实验想取得成功第一个是光源问题,就是要保证两条缝出来的的是相干光源,第二个就是要保证缝细要足够的小,这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光的波长非常的短,而发生衍射或干涉的条件就是缝隙要接近或小于光的波长,只有这样试验才能成功,说实话,这个实验不大容易成功,这就是为啥当时那么多科学家都认为光是微粒的原因,因为没有确凿的实验来推翻它,而杨氏双峰干涉实验就是一个里程碑,它让人们看到了光的波动性。楼主可以再试试,建易找个黑屋子,用太阳光,然后尽全力的把缝划的尽可能的细,祝楼主能够成功啊


                  IP属地:浙江9楼2012-08-14 10:04
                  收起回复
                    在干涉实验里光源的的位置是有要求的,不过为了简化实验你可以用灯泡作为光源(注意一定要那种线状灯丝的灯泡,激光笔也可以),从左到右依次放置光源、单缝板、双缝板、光屏(双缝板与光屏之间最好有个遮光筒提高实验成功率),另外这几个的中心一定要在同一轴线上,这样可以保证更多的光通过,单缝要与光源靠近一些,单、双缝板平行且距离要适当。对了,单缝板的缝不要太细太细,要不然会发生衍射,这样通过双缝的光就不是相干光源了,把双缝划细些就行


                    IP属地:浙江10楼2012-08-14 10:53
                    收起回复
                      。。。。。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8-14 13:46
                      收起回复
                        呵呵 呵呵


                        IP属地:福建12楼2012-08-14 17:41
                        回复
                          我开学大一,衍射正如 @菜鸟★桥 所说,会形成明暗相间的亮斑,叫“泊松亮斑”,你说的并列是什么意思,单缝应该放在双缝的前面,作用就是让相干光源照到双缝上,如果你只想看现象的话,就不用控制变量,如果是研究公式的话就要控制变量了。至于波长就是波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不同的光波长不同,想要发生干涉就得要波长相同(也就是频率相同)的光,所以这就是为啥我们要用相干光源。如果你用的是太阳光的话你会在光屏上看到彩色的光栅(shan),因为双缝的缝隙宽度与光的波长相近时还会发生衍射,形成七彩光,然后不同颜色的光在光屏上叠加,就是你看到的干涉条纹了


                          IP属地:浙江13楼2012-08-14 19:13
                          收起回复
                            现在让我们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光具有波动性,当年托马斯·杨最初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光是一种波,正是这个实验震动了当时的科学界,因为当时牛顿认为光是微粒,因为他的权威影响,很多人就都认为光是微粒,托马斯·杨能有这么大的勇气敢去反对牛顿是相当不简单的,顺便说一下,按照目前爱因斯坦的理论,光即是微粒也是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波粒二象性” @一发不爆头 


                            IP属地:浙江14楼2012-08-14 19:19
                            收起回复
                              2025-10-27 05:41: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初二党表示高中物理简单到可以不用学了- -


                              IP属地:福建15楼2012-08-15 07:5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