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天勇敢走出黯淡
2008年8月18日上午,鸟巢,阳光刺眼,气氛却前所未有的狂热。人们在等待被视作国家英雄的刘翔登场。这是110米栏预赛第一枪。孙海平很清楚弟子要带伤一搏,他随身携带了3份速效救心药。
后来的故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错愕、同情、口水、质疑和谩骂久久未曾平息。
一场全民大猜想于是启动,种种有头有尾的秘闻浮于市井。不少人更愿意尊重自己的想像力,以及猎奇心。
事后,刘翔的团队也有过遗憾,如果回到脚伤初显威力的那个十字路口,及早通报,也许就不会出现如今的口水乱局。
不过一切,都是由师傅和刘翔来承担。师傅哭了,接触过这个厚道男人的人们都为他撕心裂肺的痛苦而感伤,但那一天,没有人知道刘翔的心里到底想着什么,即便事后,每次采访他也极尽所能地回避那曾经痛苦的记忆。
退赛后,刘翔在奥运村给父亲打了个电话,这是一直以来父子俩的约定。“妈妈好吗?”“还好,已经睡了。”刘翔在电话那头“哦”了三声,父子俩随即陷入沉默,直到刘翔挂断电话。
2008年8月18日深夜,退赛后的第12小时,刘学根见到了儿子。刘翔正趴在一张平板椅上做着治疗,表情痛苦。刘学根走上去,拍拍他的后背,刘翔回头看了眼,重又把头深埋下去。没有交流,但刘学根知道,这是刘翔和整个团队,以及他们一家难眠的夜晚。
在汹涌的质疑声中,在刘翔退赛的第二天,他就等于一瘸一拐地,跨进了伦敦奥运备战期。最初他也曾流露出退役的想法,但是在失败的谷底急流勇退在大多数中国人眼中会招致更多的骂名,在当年的9月20日,他与父亲的一次长谈中,他对自己的运动生涯有了重新的思考。
“爸,我不想练了,退役算了。”少顷,刘翔又开始分析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利弊,看在眼里的刘学根,明白儿子承受的压力,心中的苦闷,“但他知道自己将选择一条压力更大的路,他没有回头……”
接着,从来不愿挨刀的刘翔给师傅孙海平打了电话,“师傅我想彻底治好这个伤,我决定手术。”那一刻,刘学根说自己看到了儿子眼神中的坚定。“我只是个平凡的父亲,我想给孩子最好的呵护,让他不受伤害。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我做不到。”
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艰难的选择一度让团队束手无策,但刘翔没有太多的犹豫,他提出要手术治疗,他不在乎风险嫁接在了重新回到跑道的手术上。在鸟巢伤退107天的漫长等待后,刘翔开始了全新一段的历程——前往休斯敦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