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吧 关注:8,038贴子:109,338
  • 12回复贴,共1

看“从于丹谈起”再批唉智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个贴太长了,转到这来大家容易看!
 
原文:从于丹谈起 

我是一个不喜欢看新闻的人,基本上从来不看报纸之类的,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所以我认识于丹比较晚。春节的时候,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于丹的讲座,没有看几分钟,后来吃饭的时候顺便也看了几段,感觉用来下饭的话效果不如赵本山好。后来,看到不少人迷于丹,也有人批于丹,忍不住有些手痒,今天且听我也来说道说道于丹。 
首先,于丹是教授吗?我承认是,更确切来说好像是个副教授,一个职业称呼而已。但是于丹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吗?我认为不是。有人说,于丹讲的全都是道理。对,我承认,确实全都是道理,确切来说全都是大道理,你有空去地摊上买一本名人名言翻翻,上面全是道理。道理谁都会讲,小屁孩都有自己的大道理。但是这些显然不是学问。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学问呢?很多迷恋于丹的人其实并不知道。迷恋于丹的人,根据我的观察,基本上都是一些不知道什么是学问,但却非常非常急于知道什么是学问的中学生。他们大都心灵上比较迷茫,对未来和人生充满了个各种疑问,迫切地希望来那么几个权威专家给他们拨开迷雾。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学问呢?下面先简单谈谈这个大问题。 
什么是学问?我知道1+1=2,这算不算是学问啊?也不能说不算,但是我更愿意把这个称之为知识。我称之为学问的东西是那些真正关乎人之根本的知识。说简单点就是人对人本身的认识就是真正的学问。其他的一切知识都是在这个“学问”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并受其左右。我记得有位法学家说过这样的话,法学几千年的变化其实就是人对自身的认识不断变化的一个反映。我法学没学好,不记得原话了,也不记得是哪位大家说的了,反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句话说得非常精辟,可谓高屋建瓴。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每次变化都决定了法学的变化,也可以说同时也决定了其他学科的变化。比如,西方人认为人性恶,注重强调外在的规范。孔子认为,人性善,注重教化的作用。法家认为人怕死,乱世要用重典。老子又提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俱之?不同的人对人的本性认识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说。所以《金刚经》里面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几千年来,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的不断进步和深化从而带动了各个学科的不断发展。简单地认为人性善或者人性恶,人是趋利避害的,人是本能的动物,人是感性的等等都是不确切的。而很多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科及其应用就难免有失偏颇。比如在企业管理中,如果你认为人就是简单地趋利避害,就是爱钱,然后仅仅用金钱利益来留住人才显然是跟不上时代的,高明的企业都在抓紧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强调人文关怀,因为他们认识到了人还有其他的高级需要;如果你简单地只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而不能让员工的腰包鼓起来,那就更加是白搭。可见,表面看起来研究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似乎没什么用,实际上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它决定了我们的活法。当然,有人可能说,研究人是什么跟自然科学没什么关系吧。那是因为你对自身的理解太过狭窄了,受了主客观分离的观念影响。所谓外在的东西其实只不过是你自己心灵的外化而已。你认为这个躯体就是你自己,只不过是因为它跟你的关系比一块石头跟你的关系更密切而已。其实外在的一块石头又何况不是你的一部分呢?只不过你对所有的东西进行了一个亲疏关系的排列,并把最亲近的那几个东西当作自己。其实,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宇宙,认识人本身也就是认识宇宙——这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很难理解。 
似乎话题扯远了,让我们结合《论语》来谈一下。《论语》之所以能拥有崇高的地位绝不仅仅是因为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那么简单。而是因为它从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套对人的系统认识并由此推出了一系列的行为准则。《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一个代表作,孔子的核心思想在学术界基本上公认为“仁”。仁就是孔子从伦理学角度对人的本性的一个概括性认识。孔子认为,人的其他一切伦理上的准则都是从“仁”衍生出来的。孔子认为内修要回归到“仁”,这样外在接物就能做到“中庸”,中在先秦文学中就有内心的意思,中庸就是从内心出发,达到一种不偏不倚的“平常”的境界。孔子强调的“礼”就是规则的意思,讲的就是任何人相处要遵循的规则,实质上就是“仁”的用。孔子十分强调人的内心,从你的内心出发,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套“礼”。于丹之浅薄就在于她仅仅把孔子强调的“礼”拿来粉饰一番并套在了现代人的身上。于丹在她的讲座里面提出了一大堆做人的大道理,我想问于丹的是,你在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的时候,你知道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吗?如果你真能把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弄明白的话,你不觉得你的那些大道理太多余了吗?我们不需要谁来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是什么。这个是什么,您认为您的那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讲清楚了吗?我想等那些中学生终于明白人生是什么,生活是什么的时候,他们肯定会发现原来自己当年是多么幼稚,多么容易被欺骗。正如琼瑶的迷们长大后没有几个不骂琼瑶的那样。于丹在讲解《论语》的过程中也翻了一连串的具体错误,可谓硬伤累累。很多学者都已经撰文指出了。我想正是因为她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孔子的思想才会犯那么多幼稚的错误。 
(待续)  
 
  
 作者: 唉智慧  2007-2-28 20:47   



1楼2007-03-01 22:52回复
    回复:这帖有必要20分钟内删除两次吗——从于丹谈起而已,请解释! 
     昨晚没有细看楼主的文章,看今天又被顶起来,吧主也没有删,那我得细研究了!同你讲讲理吧! 

    楼主之文一派胡言!真不知你是个什么东东? 

    看那第一段,若不看后面,还以为楼主是个厚道之人,其实虚伪之极! 
    “首先,于丹是教授吗?我承认是,更确切来说好像是个副教授,一个职业称呼而已。” 
    ——哈,楼主能看出副教授和教授在学问上这么大的差别!还一言以蔽之,“一个职业称呼而已”,那你说这事干嘛呀? 

    “但是于丹是一个做学问的人吗?我认为不是。”——于难还不是做学问的人吗?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呢?你吗? 
    接着在后面,又承认于丹讲的“确切来说全都是大道理,”——哦,大道理还不是学问吗? 

    接着又说“但是这些显然不是学问”,——那么看楼主认为什么是学问呢? 

    请看下面:“什么是学问?我知道1+1=2,这算不算是学问啊?也不能说不算,但是我更愿意把这个称之为知识。”——在楼主眼里,知识才勉强算学问! 
    “我称之为学问的东西是那些真正关乎人之根本的知识。说简单点就是人对人本身的认识就是真正的学问。”——瞧瞧你也说不明白!那么什么是关乎“人之根本的知识”呢?噢,只有“人对人本身的认识”才是“真正的学问”!多么的可笑! 
    “其他的一切知识都是在这个“学问”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并受其左右。”——那么“其它”就不是学问了吗?朋友们,你们来评评! 
    “我法学没学好,不记得原话了,……反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你没学好,还跑这来胡诌什么呀?就你稀哩糊涂的也来批于丹?真不知天高地厚!你那“精辟”什么“建瓴”在哪呢?你那是哪国的“法学”呀? 
    “不同的人对人的本性认识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说。”——既然你承认不同的学说存在,为什么于丹教授的不能很好的存在?你又为何物? 
    “简单地认为人性善或者人性恶,人是趋利避害的,人是本能的动物,人是感性的等等都是不确切的。”——谁是简单地“认为”?你是“确切”的吗?分明是你强加给别人的,还说人家不确切!还真有歪理! 
    “比如在企业管理中,如果你认为人就是简单地趋利避害,就是爱钱,然后仅仅用金钱利益来留住人才显然是跟不上时代的,高明的企业都在抓紧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强调人文关怀,因为他们认识到了人还有其他的高级需要;如果你简单地只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而不能让员工的腰包鼓起来,那就更加是白搭。可见,表面看起来研究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似乎没什么用,实际上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它决定了我们的活法。可见,表面看起来研究人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似乎没什么用,实际上却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它决定了我们的活法。当然,有人可能说,研究人是什么跟自然科学没什么关系吧。那是因为你对自身的理解太过狭窄了,受了主客观分离的观念影响。所谓外在的东西其实只不过是你自己心灵的外化而已。你认为这个躯体就是你自己,只不过是因为它跟你的关系比一块石头跟你的关系更密切而已。其实外在的一块石头又何况不是你的一部分呢?只不过你对所有的东西进行了一个亲疏关系的排列,并把最亲近的那几个东西当作自己。”——这是什么假设呀?简直都是废话!哪个中学生都会明白,甚至一部分小学生也明白的。在这还当理讲呢! 
    “其实,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宇宙,认识人本身也就是认识宇宙——这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很难理解。”——哈哈,瞧你说的,好像你很懂宇宙,你表述明白什么啦? 
    如上的一通胡诌,一大堆歪理邪说,就能唬人了吗? 

    “似乎话题扯远了,让我们结合《论语》来谈一下。《论语》之所以能拥有崇高的地位绝不仅仅是因为满足了统治阶级的需要那么简单。而是因为它从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套对人的系统认识并由此推出了一系列的行为准则。《论语》是孔子思想的一个代表作,孔子的核心思想在学术界基本上公认为“仁”。 
    ——看这段,于丹心得你还没白听,这贴吧你也没算白逛!还真知道了点儿! 

    “仁就是孔子从伦理学角度对人的本性的一个概括性认识。”——这是孔子的认识吗?分明是你强加给孔子的。你也真不要脸!人的本性是“仁”的吗?上面刚说完“简单地认为人性善或者人性恶,……都是不确切的。……难免有失偏颇。”接着就自己往自己设的圈里进!哈哈哈! 

    “达到一种不偏不倚的“平常”的境界。孔子强调的“礼”就是规则的意思,”——这是孔子的意思?这是什么观点啊?合乎哪国的则啊? 

    “于丹之浅薄就在于她仅仅把孔子强调的“礼”拿来粉饰一番并套在了现代人的身上。于丹在她的讲座里面提出了一大堆做人的大道理,我想问于丹的是,你在对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的时候,你知道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吗?如果你真能把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弄明白的话,你不觉得你的那些大道理太多余了吗?”——你就不浅薄吗?用你的浅薄不但歪曲孔子,还来歪曲于丹教授,你可真是胆大不害臊啊!就你这可怜的水平,还能同中学生相比吗?中学生还有个谦虚好学的态度呢?你有吗?中学生的幼稚,他们还可以学习,可是你惨啦,你没机会啦,你太可怜啦! 

    看你的所谓的文章简直可笑,不值得一驳,但看在朋友们把你这不知羞耻的贴再一次展示给大家看的份上,我就费点儿功夫,给你回个贴吧! 

    希望你好自为之! 
     
     
     作者: 感动0612111951 2007-3-1 20:37


    2楼2007-03-01 22:53
    回复
      2025-09-02 19:28: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这帖有必要20分钟内删除两次吗——从于丹谈起而已,请解释! 
       大过年了,给感动道辛苦了! 
       
       
       作者: 淡定个头 2007-3-1 21:13   回复此发言 
       
      --------------------------------------------------------------------------------
       
      73 回复:这帖有必要20分钟内删除两次吗——从于丹谈起而已,请解释! 
       呵呵,这位小朋友还真有意思。我自己都没这么认真分析我的文章。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似乎显然还不明白什么叫做体用。孔子说的仁,不是仁义道德那个仁,而是本体意义上的仁,是不具有价值判断色彩的,一旦进行好坏判断了,那就是仁的用。呵呵,看在你这么辛苦的份上就给你补补课吧。而且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是本体,这也是学术界的公认。不是谁随便说说的。至于别的道理,呵呵,现在说了你也不会懂的。慢慢学习吧。 
       
       
       作者: 唉智慧 2007-3-1 21:31   回复此发言 
       
      --------------------------------------------------------------------------------
       
      74 回复:这帖有必要20分钟内删除两次吗——从于丹谈起而已,请解释! 
       “春节的时候,无意中在网上看到了于丹的讲座,没有看几分钟,后来吃饭的时候顺便也看了几段,感觉用来下饭的话效果不如赵本山好。” 

      好家伙,讨论问题就这态度…… 
       
       
       作者: 马达隆隆 2007-3-1 21:47   回复此发言 
       
      --------------------------------------------------------------------------------
       
      75 回复:这帖有必要20分钟内删除两次吗——从于丹谈起而已,请解释! 
       我觉得不管是谁删的,都应该再删一次~!!! 
       
       
       作者: 响丹丹 2007-3-1 22:24   回复此发言


      3楼2007-03-01 22:54
      回复
        这态度正是道家的态度,亏你们听了那么多于丹.
        怪不得假道学如此盛行
        真道学反而没人认识了


        4楼2007-03-01 23:01
        回复
          楼上这话是说“感动”呢,还是说“唉智慧”呢


          6楼2007-03-01 23:06
          回复
            应该是“感动”重复发来的帖子!

            实在看不下去你们吧了


            9楼2007-03-01 23:12
            回复
              7楼是重复帖子,主帖也是重复的,你为什么只说7楼?


              11楼2007-03-01 23:19
              回复
                转载?我认为转载应该是从别的地方转来的,才叫转载。而这个帖子也是本吧就有的,怎么叫转载,不也是重复吗?

                如果重复叫转载的话,我以为7楼也是转载。

                也谢谢你


                13楼2007-03-01 23:22
                回复
                  2025-09-02 19:22: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是的,感动的帖子里,也是重复发了自己的回答的文章,也是他自己写的


                  15楼2007-03-01 23:24
                  回复
                    2楼就是感动自己写的啊,本吧也是有


                    16楼2007-03-01 23:25
                    回复
                      恩,这样比较公正。

                      但我希望以后吧主做事情还是别让吧友逼着赶着问才好。否则那不就是偏袒一方了吗?


                      18楼2007-03-01 23:29
                      回复
                        • 60.194.100.*
                        我觉得这是于丹的阴谋,自己写自己批,好引起别人的注意,为自己增光添采,和岳不群一样,虚伪啊,


                        20楼2007-03-01 23:37
                        回复
                          晕死!怎么会出现两相同的贴?

                          哦,明白了,是这样,我在发贴时,把要发内容全放到一个内容里了,系统提示我说文件太长,稍候!我以为没发出去,就又重新一个一个发的。结果出现了这种情况。

                          技术不强
                          特此致歉


                          22楼2007-03-02 08: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