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县吧 关注:240,043贴子:5,991,412

金牌,真的那么重要么,国人有些醉了,醒酒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历史迷思 :我已不再像四年前那样关注奥运了。因为我已经明白:金牌多少,其实与国力没多大关系,与百姓生活没多大关系,与人民健康也没多大关系。我也明白:供养庞大的官办体育机构和那么多职业运动员,是要花太多钱的。我还明白:当一个国 家还老无所养,病无所医时,再多的金牌也证明不了你不再是东亚病夫!



1楼2012-07-31 17:34回复
    真是
    我从不看体育
    有啥好看嘞 没人追捧这些 他们也是普通人


    2楼2012-07-31 19:03
    收起回复
      2025-11-01 06:02: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黄飞鸿:”李大人为大显我民神威而办的这场狮王争霸,劳民伤财,死伤这么多人,其实,在世人眼里,我们都输了。以小民之见,我们不只要练武强身,以抗外敌,更重要的是广开言路,治武合一,那才是国富民强之道,区区一个牌子,能否改变国运,还望大人三思,这金牌,送给您作纪念吧。” ——《狮王争霸》


      IP属地:美国3楼2012-07-31 21:14
      回复
        醒酒者何止你我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2-07-31 21:57
        回复
          真是一群愤青。
          你明白个屁 啊。。。
          脑力里还不是别人拉剩的大便,有几个是你自己明白的?听了某些人的言语之后,就觉得自己明白了?还是一句话:明白个屁?
          一个吃不饱饭的国家,是不会搞体育的。为什么以前没有那么多金牌?因为国家穷。
          为什么俄罗斯这几年金牌完蛋了,因为穷。因为他们拿的金牌少了,大家也就知道俄罗斯的确完蛋了。连搞体育的钱都没有了。
          一个国家强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会有更多的普通百姓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去。
          有一天,美国的金牌越来越少,被更多的国家超过,就知道,是一个帝国开始衰败了。


          5楼2012-07-31 22:46
          收起回复
            5楼威武,我是来看5楼的。


            IP属地:河南6楼2012-07-31 23:16
            收起回复
              可别这样想啊,同学们!这伦敦奥运会一结束,这伦敦都会唱咱中国国歌了儿,那敢情多好啊?所以嘛,金牌多了相当好!!!哈哈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8-01 00:02
              回复
                你们在辩经,挺好。


                8楼2012-08-01 08:31
                回复
                  2025-11-01 05:56: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用迷思,不用愤慨,也不用沉醉。
                  号称不看奥运的,您看世界杯吗?您看世锦赛吗?
                  您看足球吗?您看NBA吗?
                  要不,咱给奥组委提个建议,以后奥运会不办了,行不?
                  金牌重要不重要这一点不重要,享受的心态才重要。
                  反正你们看不看我不管,我看,而且,有些比赛,我熬夜看。
                  哪些比赛精彩,我看哪些。
                  尤其是有中国运动员参加的,尤其是争夺金牌的。
                  没有了金牌,还比个什么劲。
                  不过,金牌挺好,银牌也不赖。重在参与嘛!
                  想想当年许海峰夺奥运第一金的时候。
                  想想当年女排五连冠的时候。
                  谁说不是中国向着世界喊了一声:我们不是东亚病夫!
                  很欣赏孙扬夺冠后说的:我证明了我们中国人也行。
                  确实,对于奥运会有了新的质疑,对于金牌也有了不同的看法。这是好事。
                  说明,中国人学会了思考——但是,人云亦云,那不是思考,那是思考的懒惰。
                  尤其是有些人,不管什么都要扯到体制问题。
                  得了金牌,说是举国体制;没得金牌,说是劳民伤财。
                  神九上天,说把钱花在这上面不如搞全民医疗……
                  我的意见是,全民医疗要搞,该花的钱也要花。
                  正如奥运会要看,该争的金牌也要争。
                  金牌拿得多,不见得证明中国强大。
                  但比赛不冲着夺金牌,那是去“加混台”吗?


                  9楼2012-08-01 10:34
                  回复
                    看看叶诗文夺金后那些西方媒体的表演。
                    还记得鲁迅一篇文章里的话吗: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再说金牌无关国家荣誉民族自豪感的人们,再傻傻地谈些虚妄的无国家界限论无民族界限论的人们,您可曾意识到这些西方人给您甩了一个响亮的耳光吗?
                    是谁不正常?
                    是谁该清醒?
                    


                    10楼2012-08-01 10:39
                    回复
                      现在已经是金牌至上了!!奥运精神是重在参与,得金牌很好,可是,不得金牌的人就变成了罪人了吗??人家一个小女孩,就因为三举不成功,就被称为中国举重最耻辱一战,正常吗??


                      11楼2012-08-01 11:02
                      收起回复
                        人与人相比,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对待棊一事件的看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站在不同的利益和立场上,不可能完全一样。对于大投入的搞奥运,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理由,这很正常。
                        但有的人看到不同观点见解,动不动的就给别人扣帽子,对别人进行人身侮辱,这境界就有待提高了。
                        像楼主还有9楼的朋友,对公共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才是正常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在争论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IP属地:河南12楼2012-08-01 13:19
                        回复
                          公知从字面可认为是公共知识分子(The Public Intellectual)的缩略词,精确定义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


                          IP属地:河南13楼2012-08-01 13:20
                          回复
                            而在中国社会的实践中,“公知”一词更是对那些貌似公正博学,实则摇摆不定,自视甚高,以天下评判为已任,视政府和百姓问题多多,自认担纲启蒙责任,诲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尤其在网络和微博中,第三方提到“公知”多含有讥讽的意思。


                            IP属地:河南14楼2012-08-01 13:20
                            回复
                              2025-11-01 05:50: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1世纪初开始出现的关于公共知识分子的密集谈论,实际上是对学院化的知识生产和知识分子群体蜕变状况的严重不满。人们呼吁知识分子重新进入公共领域,关注公共事务,不希望这些受过精英化教育的群体,在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前集体失声。
                                但2011年以来,公共知识分子在互联网和大众媒体中开始被简称为“公知”。当“公共知识分子”被简称为“公知”的那一刻起,这一名称就被严重贬低了。一些负有特殊使命的媒体和言论人士,开始有计划地针对“公知”实施污名化,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对所谓“公知”的攻击,一般来自几个方面:一种是审判式的,一般是公开的主流媒体上某种观念代言人的受命作文。他们动用话语特权,以一种一成不变的观念和居高临下的口吻,对有争议的现象进行审判。这一类观点往往强词夺理而又外强中干,一旦脱离了其话语特权的保护层,就会变得弱不禁风。另一种是标签式的。这种手法无须论证、无须理由地将“公知”一词污名化,变成一个贬义词,就跟多年流行的“臭老九”、“汉奸”、“四类分子”之类的词汇一样,然后将这样一个脏词扔到对手的身上,自己似乎变得纯洁了并且大获全胜。这种阿Q式的手法,一般出现在网络口水战里。
                                知识分子应成为社会的伟大“良心”
                              


                              IP属地:河南15楼2012-08-01 13: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