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简介(此为百科介绍,未必精准):
扬州是古“九州”之一,古代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这就是古代九州。
由于当时全国就分为九州,所以九州又一直被当作整个国家、“天下”的代名词。
而当时的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的中国东南地区(也有一说认为在长江以南),中心在会稽(今浙江绍兴)。
汉朝将全国划分为十三刺史部,其中的扬州刺史部的范围相当于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江苏长江以南部分,上海、江西、浙江、福建全部,湖北、河南部分地区。
东汉时扬州的州治位于历阳(今安徽和县)。
汉献帝时,曹操将扬州州治移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移至合肥(今安徽合肥西北),曹魏建国后再度移至寿春;而三国时期的孙吴则将扬州的州治定在吴(今江苏苏州),后先后移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灭吴后,两个扬州合二为一,治所被定在建业(后改名建邺、建康)。南朝的扬州州治在会稽(今浙江绍兴)。
隋朝统一全国后,将之前的扬州改名为蒋州,而改原先的吴州为扬州(后改名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苏扬州。
唐朝初年扬州曾一度被改为邗州(之前南京一带则又改称扬州),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将邗州的名称重新改为扬州。
唐玄宗时期扬州又改称为广陵郡,唐肃宗时期复称扬州。
明清时期,扬州改为扬州府。
华夏九州中的“扬州”与今天的扬州市没有任何关系,他是一个很大的地域概念。而隋朝以后的扬州城,就是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
康熙33年(1642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