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李玉刚艺术
很早就想在投票结束后谈一下自己对李玉刚艺术的见解,因为吧里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本来已无心留此,看了“李玉刚是男旦吗?我满怀诚意的问一下~~还是歌舞?”一贴,在与bullong的交谈中,他鼓励我写出自己的观点。现将其写给各位刚丝,愿意与大家共同探讨,文笔不好,请大家谅解,凑合着看吧。
“李玉刚是男旦吗?我满怀诚意的问一下~~还是歌舞?”一贴, 楼主的主题写得很好,“李玉刚是否男旦”是刚丝们与京剧界人士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很赞同bullong观点。李玉刚是否男旦,刚丝们与京剧界的看法不一,主要是双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京剧界是从京剧的行当出发,而钢丝们则是把一个已经延伸了的男单的定义赋予了李玉刚,这也就是bullong说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问题。“反串”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而“男旦”则是一种表演行当。如果从这个概念去理解,那么,不论是京剧、歌舞、还是其它剧种,只要是把男扮女的表演作为一个行当来对待,都应该称之为“男旦”。当然,如果“男旦”是京剧的这个行当的“专利”,那就另当别论了。不过,称谓不是重要的,艺术水平的高低才是判断演员优劣的真正标准。
再说化妆。京剧的脸谱化妆有其独有的特色,它不突出演员本人的个性,而是突出了剧中人物的个性,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勾勒脸谱,我称之为“彩绘艺术”,它给人一种浪漫化了的想象空间,通过脸谱的彩绘去体现剧中人物的“忠、奸、善,美、恶、丑”,也把京剧的行当“生、末、净、旦、丑”通过脸谱的勾勒表现出来。我们欣赏京剧,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欣赏,而是应该顺应京剧的韵味去欣赏,这就是刚丝与京剧界人士的又一个观念的不同点。所谓扮相,美有不同,各有各的美。李玉刚适合于他的美,而不适合传统京剧的美。
李玉刚艺术属不属于京剧,这也是刚丝们与京剧界的第三个争论。我本人的观点是:李玉刚艺术就是李玉刚艺术,没有必要非往京剧上靠,如果李玉刚是纯粹的京剧,想必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那李玉刚也就是一个京剧演员,也没有必要谈什么李玉刚艺术,正是因为李玉刚的表演与京剧存在着不同,才会使今天的舞台为之一震。李玉刚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他十分巧妙的将歌舞依托于京剧的框架之上,而又恰到好处的将京剧歌舞化。这就给喜欢京剧而又不能忍受京剧太过陈旧的一大批观众一个欣赏所谓“新京剧”的空间,也给与了也许就没有看过京剧的、误认为李玉刚的表演就是京剧的一大批年轻人发现原来京剧也如此美丽的一个想象的空间,这对于已濒临衰退的京剧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未必不是一个好事。即便是那些误认为李玉刚的表演就是京剧的人也会从此关注一下传统京剧,同时也会判断李玉刚艺术与京剧的有所不同。
当然,这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的欣赏角度不同,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也许刚丝们从此会学会对传统京剧的欣赏,而京剧界的元老们也会从刚丝对李玉刚艺术的追求中了解观众口味的变化以及京剧需要的改革方向。
写到此,我想表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玉刚应该坚持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特点,在依托京剧的唱腔、剧情以及人物的塑造之上,加入时尚的元素,即便是被称之为“戏歌”也无妨,这就是你的特长、你的特色,失去了这些,就失去了自己,你就会是千千万万个京剧演员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
林林总总,写了许多,不知我的观点是否阐明。
喜爱玉刚,也喜欢京剧,更希望刚丝们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了我们的玉刚,发表我们的看法。但是不要扔砖头拍我!
很早就想在投票结束后谈一下自己对李玉刚艺术的见解,因为吧里发生许许多多的事情,本来已无心留此,看了“李玉刚是男旦吗?我满怀诚意的问一下~~还是歌舞?”一贴,在与bullong的交谈中,他鼓励我写出自己的观点。现将其写给各位刚丝,愿意与大家共同探讨,文笔不好,请大家谅解,凑合着看吧。
“李玉刚是男旦吗?我满怀诚意的问一下~~还是歌舞?”一贴, 楼主的主题写得很好,“李玉刚是否男旦”是刚丝们与京剧界人士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很赞同bullong观点。李玉刚是否男旦,刚丝们与京剧界的看法不一,主要是双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京剧界是从京剧的行当出发,而钢丝们则是把一个已经延伸了的男单的定义赋予了李玉刚,这也就是bullong说的广义和狭义的概念问题。“反串”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而“男旦”则是一种表演行当。如果从这个概念去理解,那么,不论是京剧、歌舞、还是其它剧种,只要是把男扮女的表演作为一个行当来对待,都应该称之为“男旦”。当然,如果“男旦”是京剧的这个行当的“专利”,那就另当别论了。不过,称谓不是重要的,艺术水平的高低才是判断演员优劣的真正标准。
再说化妆。京剧的脸谱化妆有其独有的特色,它不突出演员本人的个性,而是突出了剧中人物的个性,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勾勒脸谱,我称之为“彩绘艺术”,它给人一种浪漫化了的想象空间,通过脸谱的彩绘去体现剧中人物的“忠、奸、善,美、恶、丑”,也把京剧的行当“生、末、净、旦、丑”通过脸谱的勾勒表现出来。我们欣赏京剧,不能用现代的眼光去欣赏,而是应该顺应京剧的韵味去欣赏,这就是刚丝与京剧界人士的又一个观念的不同点。所谓扮相,美有不同,各有各的美。李玉刚适合于他的美,而不适合传统京剧的美。
李玉刚艺术属不属于京剧,这也是刚丝们与京剧界的第三个争论。我本人的观点是:李玉刚艺术就是李玉刚艺术,没有必要非往京剧上靠,如果李玉刚是纯粹的京剧,想必不会有这么多人喜欢他,那李玉刚也就是一个京剧演员,也没有必要谈什么李玉刚艺术,正是因为李玉刚的表演与京剧存在着不同,才会使今天的舞台为之一震。李玉刚的艺术魅力就在于他十分巧妙的将歌舞依托于京剧的框架之上,而又恰到好处的将京剧歌舞化。这就给喜欢京剧而又不能忍受京剧太过陈旧的一大批观众一个欣赏所谓“新京剧”的空间,也给与了也许就没有看过京剧的、误认为李玉刚的表演就是京剧的一大批年轻人发现原来京剧也如此美丽的一个想象的空间,这对于已濒临衰退的京剧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未必不是一个好事。即便是那些误认为李玉刚的表演就是京剧的人也会从此关注一下传统京剧,同时也会判断李玉刚艺术与京剧的有所不同。
当然,这其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的欣赏角度不同,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也许刚丝们从此会学会对传统京剧的欣赏,而京剧界的元老们也会从刚丝对李玉刚艺术的追求中了解观众口味的变化以及京剧需要的改革方向。
写到此,我想表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玉刚应该坚持自己的方向,自己的特点,在依托京剧的唱腔、剧情以及人物的塑造之上,加入时尚的元素,即便是被称之为“戏歌”也无妨,这就是你的特长、你的特色,失去了这些,就失去了自己,你就会是千千万万个京剧演员中的一员,与其他人没有什么不同。
林林总总,写了许多,不知我的观点是否阐明。
喜爱玉刚,也喜欢京剧,更希望刚丝们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了我们的玉刚,发表我们的看法。但是不要扔砖头拍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