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9月01日漏签0天
历史剧吧 关注:19,390贴子:653,87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 126回复贴,共9页
  • ,跳到 页  
<<返回历史剧吧
>0< 加载中...

《贞观之治》与《贞观长歌》的服装PK(转贴)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之前很不喜欢重复建设,尤其是历史影视题材的那种一哄而上。就在前不久,我还对接踵摩肩的两部贞观片子——《贞观之治》《贞观长歌》现象很是不满;不过在看了两片之后,我终于认识到货比三家的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文化垄断的时代,这种重复建设的精神有时也很是金贵.....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冕服图参考


2025-09-01 16:06: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4.长孙皇后篇
  
好吧,我先坦白我是长孙粉,为了避嫌就刻意不多说人物本身,还是老样子,看服装——
  
服装设计师一般都有明显的个人偏好,相比新《神雕》里那蝴蝶结狂热,“长歌”里的服装师本不算标新立异,他不过是个立领爱好者罢了。可惜的是,他错误地参与了唐代的服装设计,于是乎,唐女突厥女清一色立领.....“长歌”版皇后的衣服与发饰,堪如一句诗:“乱花渐欲迷人眼,看不出模样来”;但我可以肯定,绝对不是唐代的样式,甚至哪个朝代的样式都不好说。非要说接近,那就硬瞅着那个头上的东西勉强说是西夏吧——记住,勉强。
  
“之治”中的发髻与发饰很有唐味,但唯一遗憾的是,妇女们都喜欢披发,可惜。此外,长孙皇后的礼服与壁画较接近,但于礼志上严格的场合性来看,仍不是很严谨。其实,唐代后妃仍然延用周礼定制的“三翟”,但多加了一种“钿钗礼衣”。中国后妃的翟衣作为祭服、朝服,相等于帝王的冕服,可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在任何一部古装剧中看到过真正的袆衣、揄翟、阙翟这后妃“三翟”——除了韩国的宫廷剧。
  
再看《新唐书》对于皇后服饰的记载:“袆衣者,受册、助祭、朝会大事之服也。深青织成为之,画翚,赤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朱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以緅领为缘,用翟为章,三等。青衣,革带、大带随衣色,裨、纽约、佩、绶如天子,青韈,舄加金饰。鞠衣者,亲蚕之服也。黄罗为之,不画,蔽膝、大带、革带、舄随衣色,余同袆衣。钿钗襢衣者,燕见宾客之服也。十一钿,服用杂色而不画,加双佩小绶,去舄加履,首饰大小华十二树,以象衮冕之旒,又有两博鬓。”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钿钗礼服的壁画及示意图参考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5.帝后篇

左上一对是黼领冕服、钿钗礼衣,冕服的颜色略有问题,但仍在正确的色系内,隐约还看到衣上的“日月”“粉米”“星辰”“山”“黼”“黻”等章纹。这却是现在历史剧中难得一见的冕服。
  
而右边这一对就.....唉,这顶拉风的帽子,出镜率咋就这么高捏?整天晃着两只长耳朵的感觉就那么好?不过本图最有创意奖还是授予“长歌”中长孙皇后,她那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翻领与钗冠不可谓不惊人眼球——谁说中年妇女不能走在另类的前沿?夫唱妇随,千古一后同样也有引领千年以后服装潮流的天赋——大家可注意那两道华丽丽滴袖缘!中国历代服饰史资料告诉我们:那种宽阔华丽的滚边是清代中后期女装的特征,那时滚镶登峰造极,有“三镶三滚”、“五镶五滚”、“七镶七滚”,镶滚遍及襟袖摆缘处!何不在袖上钉上那“阑干”的丝质花边,再搞出宽约七寸,福寿字样的镂空好了.....不禁叹一声:服装设计师下次可直接给慈禧太后设计,用在清代之前的女装上真是屈才了,毕竟那时候的衣冠风格对细节没有如此苛求过。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6.后妃篇
  
说了皇后,本来不想特别强调其余后妃服饰的,无非大同小异,但是看到“之治”里的羃离,还是小小的兴奋了一下。《旧唐书·舆服志》云:“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羃离。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永徽之后.....则天之后,帷帽大行,羃离渐息。”在《贞观之治》中又看到了羃离,记得上一次在古装剧中看还是在《唐明皇》时代,八年了.....
  
顺便提一嘴:古装设计你可以标新立异,我都忍了,但是最关键的,涉及到文化禁忌的“左衽”能不能尽量避免?尤其是作为国家女性模范的后妃们。因为,左衽在当时几乎是落后文化以及丧服的特点!有位网友mm这样解说“长歌”剧里的嫔妃们左衽:“这时候我们发现杨妃的装束非常特别,一件白色的——左衽!这时候我不得不对牛导以及造型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成功的用一件衣服表达了杨妃在国破家亡以后还要被迫嫁给自己的仇人为他生儿育女的那种宁愿去死生不如死的悲愤心情。”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8.皇子篇
  
“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然世风日下,公主左衽,皇子岂有不披发之理?黑头发,飘起来.....据说“长歌”一向以穿越闻名:弹古琴可以弹出古筝的声音,情景配乐常有锁呐,大臣言称“这是要抱住臣的乌纱呀(为何不称保住臣的顶戴呢?)!”因此,服装穿越亦不足为奇,而且这种穿越很有专业精神:比如这位李恪皇子,作春秋时吴越发型,却戴了一顶宋代流行的折上巾,哦,是变奏版折上巾,在宋代也要算做另类路线。
  
史上太子承乾的个性怪诞另类,两部剧中的演员形象还真有几分所见略同,尽管个性大相迳庭——差别之大,就像“长歌”剧本与唐史记录上对于李元吉的相貌的描述一样。但显然“长歌”还告诉了我们,承乾的异服癖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他不仅穿了比甲,似乎还借鉴了清代流行的云肩?抱歉,总之是云肩嫁接在比甲上的感觉。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0.普通女子篇
  
牡丹虽美,却多是独芳;春色满园总少不了林林总总的姹紫嫣红。“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果然,“长歌”里这位民女的立领更为特别,看发型似乎是未行过笄礼的少女?小小年纪,妆扮的创意倒是不错;右图,是“之治”的红拂女剧照,看到她,我不禁想说:李靖这小子,真是好福气。


2025-09-01 16:00: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1.盔甲篇
  
戎服是我啃古代服饰的弱项,本来对“长歌”里面的“山纹甲”,“之治”里面的“锁子甲”都稍存疑虑,因为那两种是宋代流行的,但我查了《唐六典》,确有记载。唐甲有“明光、光要、细鳞、山文、鸟锤、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锁子、马甲”等十三种,当然,仍以明光甲使用最普遍。那么就不说什么了。我唯一侧目的是,《长歌》里的帽盔.....或曰:“避雷针”?窃以为此言不虚。我们知道,顶戴文化纳入舆服体系完全是清代的事情,仔细研读服饰史可以发现,华夏衣冠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恰如其分”,一直比较排斥夸张、拉风的造型。
  
明光铠来自胸甲上一面或两面圆形铜铁,打磨得光滑如镜,太阳照射将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故名。所以,请“长歌”服装设计注意,这镜子有大用途,不是给你用来贴补子的,人家又不是清代兵勇,不要动不动就给后背贴个大字。可惜的是,没有搜到这张剧照,哪位擅长截图的代劳一下?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请大家注意对比唐代盔缨与“避雷针”的差别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之治”里,终于看到历史剧中的唐重装骑兵了——具甲;但在“长歌”里,依然是高耸入云的“避雷针”,那幅剧照如果不解说,甚至有人会以为唐国强出演的是皇太极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2.起居篇  

衣食住行总是密不可分的,插话来说下起居与建筑,先说起居。

这里,我只讲一句:“长歌”衣饰方面引领时尚潮流的习惯暗示了胡床坐具必然提前进化。

让人郁闷的是,刚才居然看到了“长歌”的专家顾问李斌城先生的发言,他认为,这部电视剧“展现了当时真实的衣食住行状态。片中没有出现凳子,因为人们都是席地而坐的”——难道是我的眼睛有问题?他本人到底看过这部剧没有?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至于卧具,“长歌”更是不惊人不休,这次穿越绝对是最成功的一次。长歌之前还只是穿到清代,但是,眼前席梦思与其说是现代,不如说已经是欧式了。
  
ps,看到当了天子的李二郎像个小孩子一样在长孙mm面前随意地摆了个大字,我再小小花痴一下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3.建筑篇
  
先承认,我不怎么懂建筑,尤其是唐代建筑。不过印象最深的唐式建筑是青黑色的屋瓦、简单而粗犷的鸱吻、以及整体简朴大气的风格。唐代建筑最明显的特点斗拱硕大,于是屋檐会显得比较深远。因为我是外行,就本着最明显的东西说吧:就说这鸱吻,也叫鸱尾,是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饰物,原本老实地作鸱鸟嘴巴或者尾巴之形,而且也只在房脊角上鲜明相对;不过到了后来,鸱吻模样也和当初的鸱鸟样相去甚远了,唐中后期才开始向龙吻(吞脊兽)演变,家族也人丁兴旺,经常是“九脊十龙”;集成到最后的清式建筑,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式建筑的房脊上,鸱吻都更加复杂,个头也小了。听说,北大图书馆是仿唐建筑,鸱吻尾纹分明而没有吞脊兽的造型纹饰,这种造型如今在中国大地已经很难一见了,不过日本奈良等古都倒是有不少。

看到资料说,“之治”中专门为初唐风格搭建了建筑,而另一部浩荡的“长歌”,据说是拍摄于横店影视城的秦王宫,就是那个曾经拍了《荆轲刺秦王》《汉武大帝》《英雄》《无极》的地方.....唉,连服装都混着穿,建筑也就没什么了。两头穿越,容易么人家?


2025-09-01 15:54: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十五从军征
  • 軍中小將
    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差不多放送完了,最后附上一张某剧穿越服饰的大集结:这里有宋代的“东坡巾”,有清代中期的云肩艺术、滚镶工艺,有明代的金丝翼善冠家族,有南非的满头辫发.....但更重要的是——有创新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 126回复贴,共9页
  • ,跳到 页  
<<返回历史剧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