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吧 关注:692,780贴子:23,017,347
  • 10回复贴,共1
1、五元钱的殊死战
在写正文之前,请让我唠叨一些往事当作前言:
在好几年前,我只有18-19岁的时候,偶然的一次机会去参加了一个活动,是一个调研公司的活动,话题是谈一谈盗版盘的问题。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个男的喜欢在手里玩转硬币他坐在我左边,一个日语专业的女的坐在我左边这排,而对面的一个女的好像是婚庆公司的,右边的一个女的就是调研公司的负责这个调研的人。让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我眼前的玻璃应该是那种对面能看得见我们,而我们看不见对面的那种。
由于时间过的很久了,所以对话内容记不那么清楚了,只有2段对话让我一直没有忘记,那个负责的女人问:“为什么要用盗版呢?”
而我回答:“五元钱一张的盗版盘和几百的正版盘有什么不同么?”
在后来的问话中女人问:“你们对微软有什么建议呢?”
我幼稚的回答:“如果我是微软,那我就送1000万台电脑给农村,然后建立一个农业信息平台出来,几年以后,就可以建立一个交易平台出来。到时候保证赚钱转到手软。”于是他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这个18-19岁的孩子,结束了这次调研。
好了,结束那段记忆回到文章本身来:
五元钱的殊死战就发生在微软和盗版盘贩卖者之间,可以说双方都成就了对方,微软很轻松的就打败了所有的竞争对手,而盗版商也轻松的就把盗版盘卖了出去。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双输的结局,其实谁都没有输,谁也都没有赢,双方只是不断的继续着这个战争。微软废了无数的心血却被无节制的盗版。盗版商们冒着围追堵截的风险卖出了盗版盘只是为那几元钱的利益。



1楼2012-07-24 20:32回复
    我不想用文学化的手段去表达双方的苦楚,而是想谈一谈这里面的另一面。
    西方人总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我那句话还是会有意义的:“五元钱的盗版盘和几百元的正版盘有什么不同。”我希望把这句话当作整个系列的引子来谈。
    我不喜欢有人总是表达最简单的意见:“中国人就是不守规矩!”
    这种文学化的东西也许只会在那些在乎文学化的地方存在,但是到了商业战争中,就根本没有了意义,所以我想认真的分析一下这个现象。
    任何东西如果上升到了一种文化或者潮流的层次上,就或多或少的与这个国家的文化有了关系,那么中国人为什么这么喜欢山寨呢?
    这就要从五元钱的盗版和几百元的正版盘他们的之间的本质上去说了。
    从本质上说,两者都可以做到同一个目标,那就是让你的电脑从没有操作系统中变成你想要的系统,比如WIN97,winXP,WIN7.那么俩者的不同在哪里?
    很简单,一个有版权,一个没有。所以让也许从同一个生产光盘的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光盘最终价格差距迥异的关键就是:“版权”这个东西了。
    这说起来其实也无可厚非,别人日日夜夜的努力工作,不断的研究和钻研,最终好不容易制造出来了一个东西,当然希望这个“东西”卖出个好价钱。
    但别急,因为这是一场战争,所以另外一方面自然也要日日夜夜的忙着破解你所设置的障碍,然后还要时刻警惕着**和工商或者各种有关部门的“到访”,并最终千辛万苦的把他的“结晶”通过各种手段送到各位的手中。
    那么问题来了,这句公益广告说的真实在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我们不从一个正义或者任何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而仅仅是从商业的角度上去看这场战争的话,我认为五元必胜无疑。
    因为这2个商品功能基本相同,而价格相差巨大,所以任何人都似乎更容易就倒向了盗版,这个逻辑无疑是说的通的,这比其他的东西不同,衣物虽然可以山寨,但是正版所使用的材料和做工自然要比山寨衣服好,而举盗版盘的例子就是要说明一个问题,卖知识正是版权的一个究极的表现之一。
    我们看到随后微软总是或多或少的做些“小动作”想要挽回颓势,但是无情的新版本盗版盘总是能扼杀他的一切努力,可以说这造成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
    那就是控制全局的微软,却无法坐地起价,因为人们会毫不留情的抛弃他,选择盗版,然后同样使用和他正版一样的东西,一个国际巨头在一个巨大的金矿上愣是不好好提升自己的品质,反倒是很无奈的弄出了下作的绝招,管你用户怎么想,谁用盗版就黑你的电脑屏幕,但是无情事实的告诉他,不管你是悄悄的进村,还是明晃晃的进村,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无情的打压回去,甚至越来越的盗版推出了更无情的举措,那就是为用户所想,开始安装傻瓜式的服务,真诚的外带着各种的办公用,娱乐用的“附加服务”。
    这使得原本极具优势的正版,反倒落后与盗版,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这个系列文章就是要认真的说明这个问题......
    


    2楼2012-07-24 20:33
    回复
      2025-11-21 19:46: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爱理论还是爱实践
        中国人到底是爱理论呢?还是爱实践呢?也许这看起来和山寨本身没有任何的关联,但是其实是很有关系的。我打算用西医和中医进行举例。
        也许有人会说,这和山寨有什么关系?
        首先两种医学是非常容易说明白东西方的差别的,所以只要理解了对待这个的看法,那么就可以从医学文化中看出文化的本质,然后用文化的本质重新看待山寨就非常容易了。
        什么是西医,我认为是西方文化培育出的产物,他有两个核心支柱支撑:理论科学+体系控制。
        什么是中医,我认为是东方文化培养出的产物,他也有两个核心支柱支撑:宏观思维+实践技术。
        先说西医,西医首先研究医学理论,比如人是因为什么得这种病的,当研究出成理论以后进行细化的拆分,然后利用检测手段进行验证是否符合“得了这种病”的判断,最后进行医治。
        详细的说的话,就是你病了你先要先去挂号(第一次大的分类)然后你去了该去的科室见到了专科医生,他会说去检查随后给你开一系列的检查单(进行验证得了哪种病)等你去检查以后拿到数据再回到医生那里,医生就会根据你的数据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结论然后医治你。
        在整个过程中西医首先依靠理论支持,假设我们不考虑经验所造成的影响,就可以看出医生并不是以你的病情所显示出的特征做判断,而是以检查的数据进行判断,当数据符合某一个理论的时候,那么西医就认为你得了这个病,就又根据这个理论进行医治。
        西医医院如果是一个整体的话,他的内部是由不同的分支进行控制的,不同的分支又由不同的理论控制,所以西方的医学非常讲究理论科学+体系控制。
        再回来说中医,首先要说中医是什么?有很多中医自己害怕中医不科学就被打上了不好的烙印,就不断证明中医是科学,其实这犯了大错误,中医并不是科学,而是技术,因为中医的核心支柱是宏观思维+实践技术。
        对于一个中医医生来说,一个病人得了病来看,医生需要通过辨证施治的手法进行观察和判断,然后进行医治。
        这非常的简单,但也非常的复杂,对于中医医生来说辨证施治是非常关键的,并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内部所有脏器都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这是一种宏观思维的体现,所以中医的医生非常难以培养,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磨练才能成就一个合格的中医。
      


      3楼2012-07-24 20:35
      回复
        在这里必须解释宏观思维和理论科学有什么不同。
          首先什么是宏观思维?什么又是理论科学呢?这就要说到我认为的世界知识体系的三大支柱:
          1,宗教哲学
          2,理论科学
          3,实践技术
          首先世界存在两种事物:已知和未知。
          所以宗教哲学是对两者的一种“解释”,而理论科学是对两者的一种“求证”,实践技术是对两者的改变。
          理论科学是从宗教哲学思想中分裂出来的,如果细说的话,宗教哲学更偏向于对两者的“解释”,理论科学是对两者“求证”。
          所以宏观思维是一种对两者的“解释”,理论科学是一种对两者的求证。中医偏向于寻求一种解释然后通过解释进行实践的医治,而西医偏向于求证一个理论然后通过理论进行实践的医治。
          那么东西方的差别用通俗的话讲区别在哪里?
          就是西医更讲究依靠理论相互控制,相互制约,而东方则更讲究自我锤炼和实践。所以西方人自然看重“理论”。而东方人更看重“实践”
          对于一个西方医生来说,自己的理论和研究决定了这项理论研究的方向,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渐也就产生“专利”意识并开始影响西医,而东方的医生更喜欢通过实践总结出“经验”来确定自己的观点。所以当一个“经验”成为经典以后,并不会产生统一的标准,反倒是不同的人对这个“经验”开始了产生不同的理解,有才能的人超越它并创造出更厉害的“经验”,中等才能的人开始使用“经验”,而无才能的人开始肆意的乱用“经验”。
          由于西方人的“理论”是更看重相互控制和相互制约,所以可修改的地方越来越少,很快就固定下来,而成为“熟练工”,也就是医生流水线化,或者叫标准化。而标准化的关键就是体系控制思想的核心,我们可以设想当每天所有地方的同类医生都只看同一个数据的时候,并当这个数据达到某一标准的时候,自然就可以进行同样的治疗,所以西医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医院都可以很快的认定某一疾病,然后进行相同的医治,这就是西医为何感觉给人可靠的原因。因为他拥有“统一的标准”。
          而反观中医,因为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气候,产物,所以医治的“经验”天差地别,不同的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差异并不会带来向心力,相反产生出更多的分支和流派,使得某一疾病可能医疗的手段千奇百怪,这种差异性往往让不懂医学的人产生不安感,这种感觉来源于“不确定性”。当某一拥有厉害“经验”的医生出现时候往往人们认为是神医,而一个靠坑骗“经验”混迹的医生出现时,又往往被认为是庸医或干脆是骗子。
          这就是我认为的中西医差别。
          那么这与山寨有什么关系?当你看到这里的时候,也许还有很多的不解,但请不要着急,这节只要让你明白,东西方对待同一事物不同标准的话,那么就成功了,如果没有,那么你首先要明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别就好。


        4楼2012-07-24 20:35
        回复
          3,日本的百年老店与中国的掉渣烧饼
            当分析了对事物的看待方式以后,另一个问题似乎又出现了,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更喜欢潮流和时尚呢?这节就把视角放在这里。
            如果谈时尚问题,就不得不谈社会结构,如果不把社会的结构分析清楚,那么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日本几乎到处都是百年老店,而中国却到处泛滥着流行性食品。
            为什么用日本举例?因为日本处于岛国并且和中国在文化上有相近之处,并且大陆对他的冲击相对而言小些,所以反对容易让人看明白。
            如果认真说来在过去日本的社会制度应该叫礼制,而中国的社会制度应该叫德制。
            礼制是什么?德制又是什么?
            这必须说清楚,礼制是从周朝开始正式确立下来的社会制度,也就是封建时代的主要社会制度,而中国的德制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会制度,是衍生于王朝时代的一种独有的社会制度。
            本着负责的态度,就必须说清楚两者的区别,如果通俗定义两者的话那么礼制是以人的身份为主要区分的社会制度,而德制是以人的行为区分的社会制度。
            礼制非常容易理解,世界大多国家,大多文明在过去都经历了这个过程,部分国家出现了法制,中国也曾经出现了法制,但是最终中国诞生了德制,这是中国最特殊的社会制度,而这个制度跟随了中国人上千年,就自然逐渐进入了中国人的骨髓中,并影响着现在。
            那么什么是德制?
            德制主要出现在孔子以后,然后在董仲舒的努力下进行了一次蜕变,并最终形成了伴随中国文化前行至今。
            如何定义孔子这个人?
            PS(这就像一个拼图游戏,只有追根溯源,最终才能看清整个事物的本来面目)
            孔子这个人最崇拜周公的礼制,他建立了儒学寄期望于自己的儒家学说可以拯救礼制,但孔子并没有想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孔子本人恰恰击溃了礼制,为什么?因为礼制是以人的身份来划分阶级的,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句俗语,龙生的注定是龙,而老鼠只能生出老鼠,**一辈子是**,不配与高等人比肩。
            这是一种宿命论的压制,下等人也会自认为自己是**,不配与高等人比肩,为什么呢?因为身份,而复杂的礼和仪就自动区分了两者。
            而孔子认为天下纲常崩坏根本原因就是该做什么的人不做什么了,于是孔子认为通过学习,和自我认知的提高,君王去做君王该做的事情,臣属去做臣属该做的事情,人民去做人民该做的事情,这样天下就恢复了秩序,自然天下就好了。
            孔子没有意识到,他自己摧毁了礼制,由他自己亲手摧毁了自己偶像周公所创的社会制度,为什么呢?因为上等人之所以理所应该成为上等人的理由是他们的身份,而孔子认为既然作为上等人就必须做到上等人该做的事情,那就是仁。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改变,那就是身份本来是支撑礼制的最关键一环,而行为开始取代了身份,一个人的行为逐渐成为支撑阶级的关键,这就是德。
            德的出现摧毁了礼制的宿命论,并由后来的人不断的发展,彻底的颠覆了礼制。那么为什么儒家受到了那么多的非议?因为另一个人的出现,这个人就是董仲舒。
            


          5楼2012-07-24 20:39
          回复

              时间到了汉朝,在项羽眼中是**的刘邦击败了他,取得了天下,那时候中国已经从封建时代变化成了王朝时代。所以封建时代的社会制度已经被摧毁,社会需要崭新的社会制度,而这个社会制度就是董仲舒修改后的儒家。
              我认为这个时代应该称为后儒家时代,董仲舒加强了一个关键点和引用了另一个学派的一个关键理论。那就是纲常伦,在另一方面董仲舒把墨家的体系控制思想也用在新的体系里,所以忠于帝王的体系纲常论横空出世。那么封建和王朝时代有何不同,最关键的不同是封建时代是契约从属关系,而王朝时代是聘用关系。王朝时代做为中央集权的时代开始取代了封建时代的族权权利,使得国家成为由官僚体系为主的核心管理方式。
            


            6楼2012-07-24 20:39
            回复
              第二个问题,就是盘香的另一个特点,顶端的靠“绝活”而末端的靠数量。所以第二个问题就是竞争会随着盘香的变少而越来越残酷。甚至用血腥来形容都不过分。
                换个例子,比如一碗面条,对于好的店铺来说他拥有一个顶级的“绝活”那么他自然站在了这个区域的顶端,他占领这个区域的资格是他所拥有的“技术”,比如这碗面条的汤要用什么材料来熬制,他的面要怎么做,他的配料等等,所以对他来说“技术”是站在顶端的核心。而末端的店铺他可能做的面条很差,配料很一般,汤更差,但是他依靠“数量与价格”进行竞争。
                而螺旋的更替跟社会的稳定程度,保障程度,对技术的控制程度,数量与价格很有关系,比如非常富足的时代人们自然去好的店铺去享受“绝活”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可当发生天灾战乱物价不稳的时候数量和价格就占据了上风。由于好的店铺为了“绝活”的纯正性所以他的成本往往很高。这个时候往往是好的店铺让人们感觉无力承受,而差的店铺由于销售的增多导致技术的上升,这时候两者在“面条”的竞争往往就会出现调转,很有可能差的店掌握了新的“绝活”而引发了新的时尚。而旧的拥有“绝活”的好店铺却因为各种压力的摧毁下关门,这样差的店铺就取代了好的店铺。
                那么是不是这样就能永远持续下去保持领先了呢?别急,当差的店铺成了好的店铺以后,新的竞争者就必然的出现,导致从新开始另一盘竞争。竞争本身没有结束的可能,而且随着流行本身,当越来越不流行的时候,竞争双方会越来越激烈,在被压垮前会把整个行业做烂,往着一种同归于尽的方向前行。这就是中国的食品问题的关键。
                为什么在化工香料方面这些人这么有本事,能把臭油变成地沟油?然后再卖出去,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从品质上无法竞争过,品牌上也不行,所以就对技术本身上下起了功夫,所以当价格有了优势的时候,带给整个环境的改变是根本性的,因为当根本性原料价格下降了以后,将会牵扯到所有用油人的利益,而他们本身也存在着竞争,我们假设一条街上本来所有人都用正常油炸制油条,那么当一个人用了地沟油以后他的成本就会出现一个根本性的下降,而带来的改变往往不是他偷偷的用,反而是他降低油条的价格,产生了另一个领域的竞争,所以用好油的商人就赚不到钱了,很快普通人会选择价格更有优势的一方,最终结局就是重视“绝活”的人往往怕失去信誉么?其实是他怕失去这个行业的领先地位,所以他不用以外,别的人也全都用地沟油了。随着价格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高,自然在这个行业上就自然出现造假和毒食品的现象了。
                这就是螺旋法的竞争,残酷而不留情。所以为什么那些人似乎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负罪感?因为竞争的结果,不用的人已经被自觉的淘汰了出去。
              


              9楼2012-07-24 20:44
              回复


                10楼2012-07-24 20:44
                回复
                  2025-11-21 19:40: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中国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好差颠倒中前进。
                    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日本式的商业模式更加尊重传统,使得“技艺”可以达到更高的地方,但实质上,你只要细心就会发现,两种竞争模式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不同。
                    对于日本来说,一个人所要选择的很简单,那就是加入哪个“堡垒”然后为堡垒奉献自己的一生,所以“堡垒”会做的特别的“精致”,甚至到了一种变态的执着,这不是偶然的而是一个必然,因为“堡垒”之间划定好“地盘”以后就很少相互决战,这种默契是一种相互的保护,相互的战争会加速融合,而当融合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其本身就瓦解了,所以堡垒只会相互观望,这就导致了社员们更注意“装饰”堡垒,比如给产品加上某种装饰,人性化,怎么好用,怎么使用的舒服,也就是在细节上执拗,所以产品往往获得了高品质的标签。高品质的定义便源于此处。
                    相反对于螺旋法来说,没有任何的边界限制,所以一旦把想法放在细处然后费尽心力的干到“极致”以后,以为这样可以信心满满的去社会上扫平一切的时候,突然发现,跨代的产品已经出现,在那一瞬间,商人就已经失败。所以这个盘香的时间往往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抓住速度,然后快速的达到最大的目标,然后就需要把目光转向他处,也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不落后。这也就是为什么原来做土豆的,要搞高科技,因为土豆已经无法竞争,持续只能失败,就必须把眼光转向其他领域。这也是中国商人被诟病的特点,但这本身就是中国的竞争法则,不按照法则形式,就会被淘汰。
                    所以看起来日本式的很好,很厉害,但是如果实际的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中国式的竞争更加快速与狂野,当堡垒在一个没有竞争的地方的时候,他可以稳步的慢慢前进,但是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地方,你就会发现,对方不能陪着你。
                    因为堡垒是不会和堡垒开战,但是没有界限的地方反倒是到处都在进行着血腥的淘汰,没有结束,没有停顿,无尽的厮杀,所以日本最终必然落后与中国。那么什么是他的代表?
                    就是山寨。
                  


                  11楼2012-07-24 20:45
                  回复
                    有多少人嘲笑过山寨?
                      但山寨从被三星耻笑不齿,到三星向山寨购买专利,用了多久?请记住,中国式的竞争本就没有结局,会不断的竞争下去,速度只会越来越快,越来越激烈,到最后山寨会突然用一种“**”性的产品宣告以前的胜者,今天开始我才是时尚的代言人。因为他突破了技术上的瓶颈,达到了新的高度,所以一切的标准都变化了。
                      在高富帅享受的时候,也许屌丝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等多少年过去,相互的身份就会颠倒,为什么?因为没有边界。对于高富帅来说,财富和地位一方面使其享受,但另一方面也开始限制了自己,虽然屌丝什么都没有,但是对于屌丝来说,却拥有一切。
                      因为机会并不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而是留给看得见机会的人的。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不怕竞争反倒怕没有竞争,所以竞争本身就会进行不断的跃升和循环,而开放和包容反倒是成功的关键,这也是中国能成为唯一一个没有被淘汰的古文明的关键。
                    


                    12楼2012-07-24 20:47
                    回复


                      13楼2012-07-25 0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