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术吧 关注:41,744贴子:247,226
  • 9回复贴,共1

一屁蹦过江——苏东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宣化上人讲述於
一九八七年六月廿日

苏东坡名轼,字子瞻,北宋四川眉山人。生於书香门第,进士及第,曾为翰林大学士。文诗之美,脍炙人口。满腹经纶,但不得志。被贬黄州,建室於东坡,自称东坡居士。三游庐山,其诗有「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之句。与佛印禅师为友,缁素之交,传为佳话。某日,写一偈曰:「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八风者,即:称讥苦乐利衰毁誉)。自认开悟偈,派人呈送禅师印证,不料被批四字,坡一见大不悦,谓:「岂有此理!」即时过江。禅师笑曰:「既然八风吹不动,为何一屁蹦过江?」坡愧无定力,垂头而退。年六十六卒,著《东坡文集》行世。
 
  
评曰

说食数宝 听来甚好 难以充饥 贫穷潦倒
自命不凡 皇天不保 虽有声名 成就极少

又说偈曰

通今博古一文人 言高气傲怨鬼神
八风不动口头语 二字难忍腹中瞋
当面考验闯不过 垂首返回自在门
东坡居士多风雅 活泼幽默佛印云
 
  
白话解

苏东坡是三苏之一。三苏就是苏老泉、苏子瞻、苏子由;苏老泉是父亲,苏子瞻和苏子由是儿子。苏老泉年少时不愿意读书,等到二十七岁时才发奋读书;可是他一读书就很认真,所以学问非常好。他觉得自己读书太晚了,所以他的儿子刚会说话,他就教他们读书,苏子瞻、苏子由都是如此。因此父子三人互相切磋琢磨,孜孜向学,成为一门三杰,在文学上颇有大成就(注1)。

东坡是他为佛教居士时的名字,他本名轼,字子瞻,是北宋四川眉山人,生於书香门第,又得到进士及第,做过翰林院的大学士,满腹经纶,颇有学问。他这一生学问是有,可是有多少不拘形迹、不拘小节的样子。他的智慧也很高,能言善辩,语多幽默,通达一切经典,所作的诗和文章也都非常好,脍炙人口(注2)。他在学问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不像现代一些有名的教授,常常要看注解,相信他不用这样。他的记忆力也很强,饱读诗书。但是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屡遭贬斥,一生之中都是郁郁不得志。

有一次,他被贬而外放到黄州,在黄州府外一座山的东边山坡上,盖了一座房子,所以自称「东坡居士」,这时候他大约对佛教已有相当研究,所以自称居士。他也喜欢游山玩水,寻访名山大川,曾经三游庐山,觉得庐山景致奥妙,夺天地的造化(注3)。他的特长之一就是写诗,所以他游庐山的诗有这麼两句:「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广长舌就是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在那儿演说妙法;他就用他的小聪明来形容溪声,说溪声尽是广长舌,都在那儿演说妙法。所谓「水流风动演摩诃」,山上溪流的声音都在说法,而山的颜色就是佛的清净法身。

从这两句诗看来,他好像懂得不少佛理,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可是实际上这都是一种拟意,一种比方、譬喻,只是在皮毛上用功夫;至於他是否真实悟到这个境界,那就是个问题了。如果他真悟到这个境界,这一生就不会那麼滑稽,也不会那样冒充自己是个开悟的人,或者过来人。就因为他还不到这个境界,只是个拟意,所以後来他写了一首偈颂,被佛印禅师一个当头棒喝,把他喝得现出本相来了。他写的这个偈颂是: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他自认为这个偈颂很到家了,很有悟处,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才能说出这样的话;於是派仆人送给佛印禅师,请禅师给他印证。「稽首天中天」,意思是说他在那儿拜佛,就觉得自己放光了,觉得自己「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这时候就是有八风,也不会被八风所吹动了。「端坐紫金莲」,犹如端然正坐在紫金色的莲花上,那麼安闲自在。

所谓「八风」就是八种境界:称、讥、苦、乐、利、衰、毁、誉。「称」就是赞美的境界,「讥」是被人讥笑、讽刺的境界,「苦」是不如意的境界,「乐」就是快乐的境界,「利」是对自己有利益的境界,「衰」是很不吉祥的境界,「毁」就是遭人毁谤的境界,「誉」就是受夸奖、誉扬的境界。

他自认为面对这八种境界,他都不动了,就请求佛印禅师来给印证,也就是希望佛印禅师赞叹他几句;想不到适得其反,佛印禅师给他重复说了四个字,这四个字实际就是两个字,也就是重复加重语气。这样子批上後,禅师又很谨慎地把信封好,就叫仆人带回去说:「你给主人看,他就知道我说什麼了。」仆人回去交给苏东坡,苏东坡洋洋得意地就把这封信开了。

原来是四个字的玄机,他一看这四个字「放屁!放屁!」冲冲大怒:「你这个和尚真是不讲道理!我很礼貌请你印证,你这样回批!我若不与你誓不两立,最低限度也要骂你一顿!」於是立刻渡江去找佛印禅师。佛印禅师并没有到门口迎接他,他知道他要来,就等著他,看看他有什麼动作。果然苏东坡也不等人传报,就直闯方丈室,说:「你这个佛印和尚,是不是发颠了,发狂了?」

「你为什麼说我发狂呢?」

「我写个偈颂请你印证,你为什麼在後边批那四个字?」

「喔!原来你是为这个而来的!你在偈颂上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为什麼我写这两个字,就把你吹过江来了?这两个字不是八风之一吗?」

苏东坡一想:「唉!是啊!这也是八风之一。我八风吹不动,为什麼又被这两个字弄到江这边来了?」於是把头一低,没有话讲,就回去了。

回去之後,这时不知道他是不是六十五岁,若是六十五岁,大约也就是因为一气之下,回去就病了,所以六十六岁就死了。他生时著有《东坡文集》行世。

以下用几句话评论他,这几句话不一定说得正确,不过是直心的话,并没有贬低他的意思。

 


1楼2007-02-20 09:19回复
    无量寿佛...


    3楼2007-02-20 10:03
    回复
      2025-08-10 02:52: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4楼2007-02-20 11:35
      回复
        做了的说 没做的也


        5楼2007-02-20 16:09
        回复
          话多。守


          6楼2007-02-20 16:15
          回复
            说到不如做到


            7楼2007-02-21 11:25
            回复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8楼2007-02-22 19:15
              回复
                佛光普照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容颜甚奇妙,光明照十方。演说微妙法,导引诸群迷。
                佛法僧三宝,众生良福田。若人皈依者,福寿广增延。黄金满月相,三界独称尊。降伏一切魔,诸天皆恭敬。
                大威德世尊,慈悲愍众生。广度众生苦,得成无上道。水清秋月现,恳祷福田山。唯有佛菩提,是真归向者。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佛法广无边,毫光照大千。有水千江月,无云万里天。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法喜似甘露,时时润心田。心灯献佛前,诸佛赐光明。众善需奉行,诸恶切莫作。一心皈命礼,常行菩萨道。
                修斋功德力,集福妙难量。诸佛生欢喜,龙天降吉祥。

                佛光普照


                9楼2007-02-22 19: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