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听说过,A股的估值很贵、上市公司不喜欢分红、金融业异常庞大等等,你也许也听说过房地产股现在已经很便宜、消费股大有前途、医药股会有很好的未来等等。等等,这些消息对吗?这里,就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彻底审视整个A股的行业估值、财务数据结构:全球比较。
我们从彭博终端选取了A股、中国香港、印度市场的全部股票,以及美国市场、日本市场在2012年6月5日市值分别排名前3000的公司(包括股票和存股证)进行对比。
之所以选取美国与日本市场进行比较,不仅由于其代表意义,也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成熟市场股价对重置成本估值偏高和偏低的两个极端。选取印度市场的原因不仅是由于印度与中国经济地位相仿,同时其又拥有完善的资本市场。选取中国香港市场则由于其包含了不少内地公司,因而对理解估值差有着更直接的意义。不过,由于中国香港在很大程度上并非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体,故而我们在细分行业分析中较少涉及这个市场。
之所以在美国、日本只选取前3000大市值的公司,是因为这两个市场、尤其是美国上市公司众多,我们的终端数据流量既不支持同时下载几万家公司的数据,同时我们也认为前3000家公司已经足够反应一个市场的构成情况。
在选取了公司以后,我们提取了每个公司以2012年6月5日为基准的市值、财务数据,以及彭博统计的过去1到5年、涵盖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净资产等增长速度的8个口径的增速数据。在剔除了无法获得有效数据的公司以后,我们在A股、中国香港、美国、日本、印度市场共得到了2391、2878、 2967、2500、1463家、总计12199家上市公司的数据。最后,我们按照GICS的4级子行业分类将这些公司分为154个子行业,并对它们进行数据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彭博所提供数据的部分缺失、以及按彭博统计的标准化口径数据在口径上与内地使用的略有不同,因此得到的分析结果难免会与使用国内数据提供商所提供的数据得到的结果略有差异。不过,我们并没有发现这种差异对本文所进行的较为宏观的判断有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