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1月28日漏签0天
新版三国吧 关注:46,135贴子:2,456,19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33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新版三国吧
>0< 加载中...

释疑/扫盲:历史正剧 / 史诗 / 还原历史 / ...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良木fP
  • 拜将封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资料贴,勿水^_^


  • 良木fP
  • 拜将封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本帖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以专业机构和全球通行概念,进行名词解释: 历史正剧 / 史诗 / 还原历史;
2、《雍正王朝》《大明王朝》编剧谈:历史剧不是历史教科书,还原历史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要锱铢必较;
3、高级中学课本、中国青年报:小说《三国演义》的语言种类,小说语言与影视语言理应有区别;
4、关四平先生的《三国演义源流研究》:三国自有史书记载,到罗贯中小说成书,经历了1100余年,其间无论人物的形象,还是事件的内容,都因为历朝历代价值观念的演化而不断进行着变化;
5、“忠”“义”之真伪辨;
....
(请勿在本层楼中楼回帖)



2025-11-28 16:39: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良木fP
  • 拜将封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参考讨论贴:
http://tieba.baidu.com/p/1425720259
咱也上纲上线一回,推测下为啥那么多人喷新三
http://tieba.baidu.com/f?kz=913227977
新三国为什么要肆意篡改原著
http://tieba.baidu.com/p/1274403071
探讨篡改史书与不按史实演三国的原因
http://tieba.baidu.com/p/779616146?pn=1
要是新三国把开头:史诗巨作。去掉比较好
http://tieba.baidu.com/p/778785310?pn=1
打着历史剧史诗剧的《三国》能给你们什么
http://tieba.baidu.com/p/1099973805?pn=1
新三国拍的不是三国演义,新三国是还原历史
(请勿在本层楼中楼回帖)



  • 良木fP
  • 拜将封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名词解释: 历史正剧 // 史诗 // 还原历史
自新《三国》开播以来,关于它定位的问题争论非常激烈。《三国》是不是一部历史正剧,是不是一部大型史诗剧?斥骂的板砖横飞,气势汹汹。以本吧下述贴为例,集中攻击了历史正剧、史诗、还原历史等几个问题。
--------
网友<因为有理>:
看人家高某某怎么标榜的:大型史诗,还原历史。您若是拍个偶像剧恶搞剧什么的,您乱来没人管。既然新三国的定位是严谨的历史正剧(否则谈何大型史诗,谈何还原历史),那它就必然要承受历史文化以及逻辑的诟病。新三国的剧组,给我的感觉是,根本没有仔细去拜读过《三国演义》,然后宣布要翻拍三国;根本没有完整看过三国史料(最起码的《三国志》),然后号称要还原历史。
网友<延陵古风>:
如果不自吹自擂是史诗剧,定义为大型历史玄幻穿越武侠剧,也不会挨骂到这个程度了。不史不诗,何谓史诗。
网友<61.185.221.*>:
我强烈建议高希希给这部电视剧改一个名字,叫什么趣味三国,三国轶事,戏说三国等等的都可以。
---------
但是我们发现,其依据的概念和理论从一开始就是谬之千里,所以有必要正本清源。影视的术语和观念有不少来自以往的文学观念,但又随着时代和影视本身的发展而有变化。历史剧、正剧、史诗无不如此。



  • 良木fP
  • 拜将封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历史正剧】
历史片——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表现对象的影片。它包括:(1)历史故事片。作者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材料,进行组织和再创造,加以典型化的描写和具体完整的再现的影片。它使观众通过银幕上完整的历史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认识某一时期的生活面貌和社会状况,从中了解历史和受到启示。历史故事片的创作允许一定的虚构和联想,但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应有历史根据。(2)历史文献片。根据真实的史实材料而拍的影片。
正剧——戏剧的一种类型...兼有悲、喜剧因素...在电影中人们所指的正剧是相对于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喜剧而言的,特征是严肃、庄重。(编者注:严肃、庄重指的是美学风格,不是在情节台词上严格尊重原著和史著。) ——《电影电视辞典》,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1月第一版
【编者按】
我国历史传统丰厚,素有咏史诗、历史剧的传统。早在20世纪80年代,历史题材电视剧在荧屏上就占据着重要位置。90年代后大批“戏说”影视剧出现,早先的历史剧形态就称为“历史正剧”。
“正剧”“戏说”之称,本是电视剧制作者商业宣传的结果。“正剧”相对于“戏说”来讲,多以正史为主要情节依据,虚构部分有限,但即使有翔实、丰富的史料支撑,没有正确的历史观作引导,历史剧仍然难以实现“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目的。
据2005年5月26日《文学报》第一版报道,在“2005中国影视文学创作高峰论坛”上,大部分与会者都认为判断一部历史剧的高下,不应以剧中涉及历史事件的多少或深浅为标准,重要的是作品体现的历史精神和对待历史的态度。
《三国》是所有主创人员用自己的激情和敬意,打造的一部具有历史同情心的作品,按照以上共识,它被称为历史正剧,是完全当之无愧的。





  • 良木fP
  • 拜将封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史诗】
AFI(American Film Institute)即美国电影协会,成立于1967年,是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创建的独立运作的非营利组织,世界公认的电影权威机构。对史诗电影,即Epic Film 的定义:
AFI described epic films as "a genre of large-scale films set in a cinema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past. Their scope defies and demands - either in the mode in which they are presented or their range across time. A bloody sword fight in an ancient coliseum; carnage on an open battlefield; a country on the eve of revolution. With sweeping interpretations of turbulent times, epics depict characters that, whether nobly heroic or shamefully depraved, are living life on the grandest of scales."
【翻译】
史诗片是一种规模宏大的影片,是用影像的方式对历史的解读。在有一定长度和跨度的时间段内展示事件冲突的影片都可以满足史诗片的定义,例如古竞技场内血淋淋的剑术格斗,野外战场上的累累白骨,一个处于巨大变革前夕的国家。史诗片是对一个动荡的时代波澜壮阔的解读和呈现,其中刻画的人物,无论是高贵的英雄还是可耻的堕落者,都把他们的历程演绎成极致的生命乐章。
可以看到,AFI的官方定义中的一些关键词:
-规模宏大(large scale)
-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注意是解读,即interpretation,而非记录)
-极致(即grandest of scales,即完全允许艺术渲染和夸张的存在,且对各类人物皆弘扬其高昂的生命力。正如新三国编剧所说的:人物大于“是非”、戏剧高于“道德”、审美优于历史、创造优于遵循。)
史诗可以展现人物群像,也可以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凸现个人的命运。史诗片应具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有高高飞扬着的诗的魂魄,体现崇高的审美旨趣。史诗性的内向化发展,则常应用隐喻、象征以及超自然因素等,以求揭示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所蕴含的人类精神。史诗片所塑造的人物,通常具有个性的完整性与民族精神的普遍性,在这种人物身上体现着对历史的观照和解读。
【编者按】
请各位回味新《三国》,它是不是体现了大时代的风云变化,塑造了群体的英雄形象,而这些形象不仅各具特色,并且也有着广泛的代表性?譬如以忠智著称的诸葛亮,以义气著称的桃园三兄弟。曹操轻弹滴水,孔明夜观天象,是不是正体现了敬畏天命又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是不是成为了我们民族的精神象征?而且这部剧的投资在我国电视史上达到空前规模,它的影响力和发行范围也同样是空前的。




  • 良木fP
  • 拜将封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还原历史”以讹传讹】
这段讹传来自“《三国》为曹操立传?高希希:是还原历史人物”这段采访的标题。
内文有:“许多观众认为,高希希在试图为曹操立传,改变过去的‘奸诈白脸’形象,让这个人物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统一国家的大基调下,有些矫枉过正的嫌疑。对此高希希解释,《三国》的所有故事都是经过历史考究的,他并没有想改变曹操的形象,只是想
尽可能还原历史人物本身的经历和性格。”
《三国》在主要命脉性人物的性格上,较之小说《三国演义》更多地还原了历史人物的性格,因此这个“还原历史”的说法是没有问题的。古人说:三人成虎。现在我们也应该警惕以讹传讹。
综上所述:
新《三国》从定位来讲是一部典型的历史正剧
新《三国》从其恢弘内涵和制作规模来讲不愧为大型史诗剧




  • 良木fP
  • 拜将封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参考资料:名编剧谈“历史剧”“还原历史”
主要摘选自:
2007年01月16日《大众日报》:历史剧不是教科书
2007年02月09日《南方周末》:从《雍正王朝》到《大明王朝》
《雍正王朝》《大明王朝》的编剧对于《雍正王朝》《大明王朝》有前后两种说法,前一种说法就是历史剧是还原历史的,后一种说法就是告诉大家,历史剧不是历史,而是文学作品的:
一、
人所共知,小说《雍正皇帝》作者二月河是以再现历史为创作宗旨的,改编者是忠于原著的,电视剧《雍正王朝》总导演胡玫则更以“基本遵照历史史实,基本还原历史真实,基本再现历史人物”的三原则来导演的。这就是说,电视剧《雍正王朝》不同于《戏说乾隆》,也不同于“不是历史”的《宰相刘罗锅》,是一部典型的历史剧。这一点已得到众多历史学家的首肯。
“很多历史剧是编年体的大事纪,受史书影响较大。而这次我想用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还原历史真实。我不去说历史和历史人物是什么,而是尽力去说它和他们不是什么。”问及《大明王朝》的创作技巧,编剧坦言:“国事往家里写,大事往小里写,让历史人物自己说话。”
二、
《大明王朝》播出10多集了,“嘉靖年间太监没有那么大的权力”、“改稻为桑”的情节设计等所谓的“硬伤”,在观众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有的网友甚至提出“真实的历史已经很精彩,不需要再加以虚构”。
编剧表示自己在网上看过一些评论,他说,“现在我出来解释不合适。电视剧才播了十几集,等观众看到后面,一些误解自然就消失了。比如,太监有没有那么大的权力,等观众看到后面才能发现‘真相’。”
编剧还强调,“如果每件事,我都按照史书记载写出来,那它肯定不是历史剧,而是历史学了!我这不是跟观众叫板。看历史剧,就应该看这部历史剧是不是传达历史之神?它对历史文化的真实和历史精神的真实有没有走样?如果一个人看文艺作品的时候,却拿着二十五史对照下来,这样就没有所谓的历史题材作品了,《三国演义》、《水浒》等也都没有了。”编剧郑重地说,“我这个《大明王朝》就是文学作品,只不过这样的文学作品常被人视为历史剧而已。历史剧本来也是文学作品,它不是历史教科书。你们不会把我归类到历史教科书和史书类里吧?”
编剧还称,所谓历史剧的历史真实,是符合了历史大背景前提下的历史本质和精神的真实,而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要锱铢必较,而正剧和戏说剧的最大区别也就在于,正剧严格遵循了历史本质的真实、历史文化的真实和历史精神的真实,尊重历史规律,就如同《大明王朝1566》中的“改稻为桑”这一虚构,而戏说剧则是在完全忽略历史真实和历史规律。
对于网友所提到的“真实的历史已经很精彩,不需要再加以虚构”,编剧笑称:“那可以让他按照真实的历史来写一个剧,看看有多精彩。”



2025-11-28 16:33: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良木fP
  • 拜将封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小说《三国演义》的语言种类 / 小说语言与影视语言的区别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辑的原《高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的《群英会蒋干中计》前提示如是说:“《三国演义》是用浅近文言写的。前人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来说明它的语言特点。这种小说语言,既不同于古雅的文言文,也不同于《水浒传》中的古代白话。”
-----------
有多少人听得懂“文言文”
原载《中国青年报》1997年11月9日
说大多数人对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里的人物对白听着费劲,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罗贯中老先生在书中用的是浅近的文言,对“文言文”稍有基础的人看此书时还要借助字典等工具书,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不仅照搬原著的许多话,而且还有过之而不及。例如在“张松献地图”一集中,张松倒背如流的那段《孟德新书》,原著中就没有,而电视剧里的张松却像说绕口令似的一口气背了个不亦乐乎。即使文言文功底再厚的学者,面对一闪而过的字幕也只能“望尘莫及”啊!无需再举实例,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中泛用“文言文”的那是实在太多了。真不知道编导们是咋想的?只让电视观众看表演,而不让他们听懂剧情,这样的电视剧怎么能看踏实?
在电视连续剧中爱用文言文的编导们可能要问:外国人听不懂文言文那是正常的,中国人听不懂文言文岂不是“数典忘祖”?遗憾的是他们忽略了以下的事实:一是自“五四”运动后,老祖宗用的“文言文”被他们的“不肖子孙”用白话文给取而代之了,70多年后的今天,除了少数人专门从事“文言文”的研究外,人们文言文已经不“感冒”了;二是除了中学语文课和大学的中文系还学些“文言文”外,其他行业又有多少人有过这方面的“熏陶”?三是作为文学第一要素的语言以生动活泼的口语入戏是创作文艺作品最起码的常识,用“直追汉唐”的“文言文”来创“一代新篇”只能是作茧自缚。
正因为如此,一些听不懂历史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中“文言文”而不看这类作品的人就说,要是电视台重播袁阔成讲的评书《三国演义》和刘兰芳讲的评书《说岳全传》,那就得把这类电视连续剧全“晒”起来。
摘选自:http://tieba.baidu.com/p/1098100316?pn=1
央视版三国演义评论摘要----看看那时的专家怎么评



  • 良木fP
  • 拜将封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参考:三国故事演化过程及原因
书评:关四平先生的《三国演义源流研究》
作者:江洛文
所谓听其言而知其性,据此来看,关四平先生当是位性格宽厚的谦谦君子。
做书评,倒不一定非把作者的生辰八字摆出来研究。仅仅是因为我在看此书之前,先是看了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在此书之后,又读了吕思勉大师的《三国史话》,以及《刘备不是传说》等书。像关老师这样理论知识丰厚,文学功底扎实,却一直保持着不愠不火、满怀诚意与人探讨的姿态的作者,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在敬佩之余,便不免尽己所能地为关老师做起广告来。所以本文中若有类似推销的言论,请大家多多包涵。
三国自有史书记载,到罗贯中小说成书,经历了1100余年,其间无论人物的形象,还是事件的内容,都因为历朝历代价值观念的演化而不断进行着变化。现在人们谈论三国,多数都是依照三国演义(包括影视作品)而产生的印象,但这却与三国志、资治通鉴等史书内容相差甚远。为何三国人物作为历史形象与小说形象有这么大的差异?小说作者到底在何种价值观的指引下对历史进行这样的编演?这就是《三国演义源流研究》最吸引我的一个中心议题。
在关老师看来,在罗本三国中,“尊刘贬曹”的思想渗透了整个故事;而这种思想的起源,正是出自陈寿的《三国志》。“《三国志演义》用来显示刘备之‘仁’与曹操之‘奸’的事例,几乎均可在史传中找到原始根据。”“其褒刘贬曹的倾向虽然暗含字里行间,却是如地下岩浆,炙热而浓烈。”
关老师认为,陈寿在撰写史书的过程中,通过对史据的筛选以及对人物评价的差异,体现出了自我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比如他着力塑造了刘备“‘弘毅宽厚’、‘君臣之至公’等仁君盛德”,“而评价曹操则只肯定其‘运筹演谋’、‘各因其器’等霸主才干。”即“写曹操扬其才而贬其德,写刘备则以扬其德为运笔重点。”关老师还指出,在陈寿之后的裴松之、司马光等史学家,也同样继承了陈寿这种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辩证统一的修史风格,“尊刘贬曹”的道德评价也在《后汉书》、《资治通鉴》等史料的字里行间印刻下来。
关老师进一步指出:“尊刘贬曹”的观点不单来自上层社会知识分子,更有古代广大平民百姓朴质的道德评价基础。关老师从魏晋故事、唐宋平话、元明小说及戏曲中提出众多事例来印证这一观点。在书中,关老师特别强调了作为受众的普通百姓,其臧否反应对于三国故事的流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不同时代的人们在价值观、世界观上存在差异,但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都保持着对善与美的追求,和对恶与丑的鄙弃。正是在这样强烈道德观的指引下,刘备“仁”的形象与曹操“奸”的形象逐步深入人心,乃至不可动摇。而作为创作和传播三国故事的作者们,不光需要在作品中体现自我的价值和道德取向,也会主动遵循社会大背景下的道德呼声。在这种社会作用下,“尊刘贬曹”的观念也就成为三国故事一个根深蒂固的基础理念。
作为一个初涉三国文化的普通观众,我曾困惑于现今许多影视作品及所谓名家分析,在道德观念及逻辑思维方面的各种违和感,也曾为了捍卫自己的观点与他人唇枪舌战。在读过关老师的书后,我豁然开朗。正像关老师在“研究小说传播接受的理论意义”那一节所说:“文学作品未被读者接受之前,它还只是作为潜在的作品存在,或曰它仅仅是对于作家本人来说是实现了的存在。只有在读者接受过程中加进了据其人生经验与体验的理解、补充、创造,作品的价值才真正得以实现,文学创作才最后真正完成。读者的重要地位就在于接受是创造性的,能增补和丰富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
像三国里面这些历经千年、浸透万千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经典故事,不正是在这样不断地被创造、被评价、被接受和被改进的过程中,才一直保持着它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吗?无论我们所做的评论是对是错,对于三国故事的传播来说,都是一种积极而有意义的尝试。同时,籍由新的三国故事的诞生,我们也能够再一次重新去感悟那段峥嵘岁月,重新去思索其中蕴藏着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摘选自:http://tieba.baidu.com/p/1552509564
【吧刊】___新三国主刊第五期《观》___ 文字版



  • 高贵冷艳秀下限
  • 赞拜不名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为什么这个贴总是能找到用武之地?


  • 为爱新生
  • 王图霸业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好粗长~~嗯 空了来烟酒 关于义是正气的释义俺很喜欢


  • WOW596623
  • 九州兄弟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看懂文言文一点都不难。逼近是中国文字。繁体字也不经常用到啊。见到也不会不认识的。中国你可能听不懂口音方言。但是你绝对不会看不懂字的。感觉上文言文比较简明扼要。而且大多数中小学都学过我想不会那么快就还给语文老师的吧。


  • 大明平辽侯
  • 拜将封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新三国的导演跟编剧文化程度很有问题,我只说一点,诸葛亮隆中对和赤壁之战前几集,衣服都是右衽,这是个硬伤


2025-11-28 16:27: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大明平辽侯
  • 拜将封侯
    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说错了,是左衽,不好意思。汉服都是右衽的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33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新版三国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