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 汉服的基本特点是交领、右衽,用绳带系结,也兼用带钩等,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结构上,汉服分为十个部分:领、襟、裾、袂、祛、袖、衿、衽、带、系。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大衣 深衣、襜褕、圆领袍、衣裳、袿衣、袴褶、裲裆、半臂、褙子 外出、礼衣
中衣 襦裤、裙襦、反闭、中单、曲领 衬托、保暖
小衣 汗衣(汗衫)、褌、犊鼻褌、肚兜 贴身衣服

汉服从形制上看,大衣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袴)、“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袴褶,“通裁”制(长衫、外披)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着裋褐(上短衣,下长袴)。汉服是通过夏商周最古老的衣裳变化而来的,连裳或者深衣本来是公卿诸侯燕居的穿法,自汉朝以来作为第一礼装。 形制 服名 类别
衣裳/袴 冕服、弁服、袴褶、襦袴、裋褐、襦裙、剑服 上衣下裳、上衣下袴、上衣下裙
连裳 绛纱袍、翟衣、展衣、褖衣、深衣、朱子深衣、儒服、襜褕 深衣、袍衫
连裳(通裁) 圆领袍、公服、裲裆、帽衫、蜀衫、皂衫、襕衫 外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