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98,019贴子:14,661,164

汉族的核心审美取向,以及识别汉服的三级标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看到有几个人在不同帖子里反复在提以审美来区分汉服,但他们讨论了一大堆,却并没有说出个所以然,并没有总结出汉族的核心审美和体现在汉服中的汉族核心审美。这里试着解读一下。
一、汉服审美其实体现的就是汉族的审美,汉族和汉服的核心审美取向或特质概括起来就是:“中、正、清、和”四个字。这个审美特点可以说弥漫和渗透到了传统文化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在汉服。
(1)中,与“偏”相对,泛泛来讲,“中”即走中道,要求勿过也无不及,勿失之偏颇。就汉服来讲,就是出来的效果至少要中规中距,在面料以及颜色图案的运用和设计上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不要为设计上的求新求完美而让出来的效果太“险”、或者弄巧成拙,任何事物很难达致完美,所以不强求完美,但同时也不能马虎对待、囫囵过关。即使艳也要不“过”。
(2)正,与“邪”相对,泛泛来讲,“正”即有正气、具正统、显端庄,要求以敬天、法地、效祖为主轴,与自然和谐相处,延续传统,扬正抑邪,展‘庄重方正"之气。就汉服来讲,就是在款式和形制上不能胡改乱为,在面料和颜色图案运用上不能有“妖邪”之感,以"正统庄重"为上,即使“艳”也要不“邪”。
(3)清,与“浊”相对,泛泛来讲,“清”即清雅,要求“少就是多的”这样的理念,强调整体气场的"大气",主张用简单或少量的元素体现复杂的内容或感受,反对堆砌和过于雕琢,强调留白。就汉服来讲,就是在款式和元素运用上以简洁为上,在颜色图案及刺绣印染的运用方面,不可过满,不能因颜色图案绣花内容过多过足,以致于失之堆砌和繁复而“浊拙”。即使艳也要不“俗”。
(4)和,与“乱”相对,这是对上边中、正、清三点的总结性说法。泛泛来讲,“和”即要和谐,这是从整体感受和体验上来讲的,各种元素在一起要表现得和谐而不至于主题纷乱而显杂乱和冲突。就汉服来讲,就是在面料颜色图案的整体组合和整体运用的观感方面,要有谐调一致感,不能显得太冲突和分裂。即使艳也要不“乱”。


1楼2012-07-19 03:39回复

    二、另外,他们也谈到了用汉服审美来识别汉服,这个提法有一定价值。但审美是一种体验,可操作性并不强,所以用它来作为区分汉服和胡服的“唯一标准”或“最高标准”是没有可操作性的,并且会引起汉服体系的混乱,也会出现更大的争议。
    但可以把汉服所具有的“汉族核心审美取向”作为区分汉服胡服的“辅助标准”。
    因此这里把,什么样的元素和款式可以进入当代汉服体系,提炼出三级标准:
    1.“首要标准”或“最高标准”还是“三性”(这从抽象地、总结性的意义上来划界的),即:
    (1)民族性。这是从民族角度来讲的,具有族群意义。指本民族原创的元素或款式;或者自主吸收自外族的元素和款式,但不包括外族直接强制或虽然没有直接强制但是在高压统治下的影响,这样可排除蒙元和满清款式和元素。
    (2)时间性。这是从传统的角度上讲的,具有时间上的意义。指延续了相当长时段的元素或款式。这个“时间性”是包括了有人说的要“跨朝”以及“传承性”这两个方面的。所以没有必要再列出来。有人主张列成第三点,但真的重复了,可否再斟酌下?
    (3)主流性。这是我经常用到的一种提法。因为这个主流性是从穿着人群来考虑的,具有空间上的意义。即指当时大多数人(即主流人群)穿着或认可的款式;或官方认可的款式。
    加上这个主流性,实际上就很全面了,囊括了民族、时间和空间。
    而在确定某一元素是否符合传统民族服装的标准时,以上边三点同时衡量符合才行。
    2.具体意义上的“一般标准“还是应该立足于剪裁、款式和形制这一个方面,这是十年来大家的共识,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以剪裁、款式和形制为区分标准的最高标准,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款式和元素可以列入汉服,什么不能列入汉服?记得有人(万年白?)提过,可以将汉服元素和款式分为“核心元素(或款式)”、“基本元素(或款式)”、“扩展(外围、边缘)元素(或款式)”。这个细分非常有价值,一是可以保护汉服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将有争议的东西逐级排放或完全驱逐。
    (1)具体来讲,汉服中的核心元素或款式就是:
    1)平面剪裁;
    2)交领、右衽、系带;
    3)玄曛二色(象征天地的颜色);
    4)深衣(这是体现汉族和汉文化理念的一件重要衣服);
    5)上衣下裳款(最早和一直延续的汉服款式,也是具有礼制意义的衣服,包括男子衣裳和女子交领齐腰襦裙含袄裙);
    6)适体基础上的宽博(楼主说的褒博)。
    7)整体线条圆润流畅。
    (注:后边两点参考了楼主的建议,采用了汉服审美上的特质)
    (2)基本元素或款式就是:直领(即对襟或对领)、圆领(即盘领)、袍款(源自深衣,包括分裁合缝款和上下通裁款)、上衣下裤款。
    (3)扩展(外围、边缘)元素(或款式)就是:在网友“一盏风”组织下大家全部参与制订的“现代汉服体系2.1版”中剩下的元素和款式。
    总结起来就是:
    一:以“民族性、时间性、主流性”这三性作为当代汉服体系选取历史汉服款式和元素的“首要标准”或“最高标准”。
    二:以汉服的剪裁、款式和形制作为识别汉服的“一般标准”。
    三:以汉服所体现的汉族审美(中正清和)作为识别汉服“辅助标准”。
    另外,上边三级标准所立足的平台就是:以“现代汉服体系2.1版”(一盏风)作为当代汉服体系的现有标准,在此标准基础上,今后还可以根据出现的新情况,集思广益不断对此进行修正和调整。


    2楼2012-07-19 03:50
    收起回复
      2025-11-02 19:06: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另外,再总结性地补充下“中、正、清、和”的汉族核心审美在汉服中的体现,商家如果也能大致这样做就容易出好的效果:
      中,即“艳而不过,简而不略”
      正,即“艳而不邪,简而不亵”;
      清,即“艳而不俗,简而不伧”;
      和,即“艳而不乱,简而不单”。


      4楼2012-07-19 04:20
      回复
        茶楼。。。。。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2-07-19 07:09
        回复
          顶一下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07-19 07:11
          回复
            很不错。


            7楼2012-07-19 07:41
            回复
              如果说以这为标准,那么。。。。。。。。。。


              IP属地:浙江8楼2012-07-19 08:10
              收起回复
                质疑现代汉服交领右衽的观点,重提古人褒博以及从容宽缓的观点【作为备选建议而已】,主要是担心吧里一些草率的现代观点【但我也反复强调反对左衽】可能会使汉服丢失文化审美,做不出古人的意境与优雅。这种观点影响下,许多人甚至于明显的胡风都看不出来,这不也很遗憾吗?


                9楼2012-07-19 09:09
                收起回复
                  2025-11-02 19:00: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至于汉族审美,我是没能力总结,又觉得褒博不能全面概括【但是礼服上还是合适的】。所以才暂时借用【从容宽(建议改为疏)缓】一词, 但我觉得确实明显还是能看出来的, 我现在想到的一种判断法--汉文化中一直强调雅,如果觉得有一招如果那种服饰恬静优雅,适合琴棋书画那么汉风或许就浓一些,如果不适合,那么可能胡风就浓一些。当然劳动服不在这个考虑中,也只是一个临时的想法。


                  10楼2012-07-19 09:14
                  收起回复
                    深奥~~~表示还可以再详细点~


                    12楼2012-07-19 10:30
                    回复
                      中正清和,总结的不错,也许行制上一时没法完全明确,主流审美要达成一致不难吧。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07-19 10:37
                      回复


                        14楼2012-07-19 10:55
                        回复
                          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同吧


                          IP属地:日本来自掌上百度15楼2012-07-19 11:12
                          收起回复
                            留名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2-07-19 1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