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看不见的洞开之门
“那么,我们就依照顺序,再来看一下馆主遇害的第三密室吧。”邓晖说着,转身走向门外,看他这个样子,大概是要到馆主遇害的小屋吧。人见状,也赶忙跟了上去。
果然,在邓晖的带领下,众人来到了主馆旁边的小屋。
“好吧,我也不卖关子了,这个被钉死的密室,是通过拆门的简单手法实现的。”来到小屋前,邓晖便指着已经倒在地上的门板说道,“当然,如大家所见,这种情况拆下来的显然不是门框,而是门板。”
这并不难理解,卸下门板与门框连接的合页,从而将门板拆下,在此之后将钉子、木板等钉入门框,离开后从门外将门板装回,密室就完成了。由于钉子可以代替合页的固定作用,横钉木板和门锁也进一步阻挡了门的开启,所以人力很难撞开,只有依靠汽车的力量才行。
这本是极容易想到的,为什么大家一直没有发觉呢?不是大家没有想到,而是因为这种解释存在致命的漏洞,所以大家都很自然的排除了。
邓晖在这个时候提出这种解释,显然无法让大家信服。
“这种解释我不是没想过,我想大家也都一样,但……”果然有人提出了异议,是周雨燕,“要如何从门外将门板装回呢?”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内开的房门,门框外侧相比内侧要窄一些,小于门板宽度,故而门板无法直接从外侧装入门框(如下图)。

“当然,直接装的话没办法,但由于房门是双开的,只要像这样……”邓晖边说着,边拿出纸笔画着什么(如下图)。

“当然,这样做无法将插销插上,但管家告诉过我,这里原来是储藏室,后来钥匙丢了才弃用的。所以凶手应该也无法将门开启。这样想的话,凶手只能通过撞门才可以进入。可见,插销实际是凶手撞门时掉下来的。至于门锁,一开始时便维持锁舌凸出状态的话,按照这种方法将门关上后自然便锁上了。”邓晖补充道。
“这样或许能解决左右的问题,但上下呢?”楚晓菲又问道,“门板与门框之间的矛盾,上下同样存在。”(如下图)

“没错啊,如果原本门下没有缝隙的话。”邓晖从容应道。
“你的意思是?”
“只要门板与地面原本就有缝隙,也就是在高度上,门板本来就略小一些的话,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下图)

“如果是这样,有合页时还好说,但重新把门装上时,肯定会松松垮垮的,撞门时应该注意得到吧?”
“所以用到了木板啊。”邓晖道,“重新装上后,将门板抬高,用室内的木板垫在门板与地面之间的缝隙中就可以了。室内之所以散落那么多木板,起到的是藏叶于林的作用。当然,这样做从外面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但当时的情况下,各位应该都忽略了吧?”
“但……”尽管这样解释已经基本解决了所有疑问,终归让人满意相信。
“我的推断是否正确,只要试一下就知道了。邓晖指着地上的门板,耸耸肩。
于是……
结果证明,邓晖的推论完全正确。
“我现在很想知道,你是怎么想到的?”周雨燕有些调侃的说道,“我们是因为太过明显的矛盾,轻易放弃了近在眼前的洞开之门,但你又是怎么注意到的呢?如果潜意识里已经排除了,应该没有人会刻意去试才对啊。而门板比我们想象中要小,不试过是无法知道的吧?”
“当然知道了。”邓晖若无其事的指着地上的痕迹,道,“你来看这个。”
“这个,是撞门时留下的擦痕?”
“不错。”
“但,这又能说明什么?我们现在知道,这其实是垫在门下的木板,在撞门时与地面摩擦产生的痕迹。不过,在此之前,任谁也会以为这是门板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吧?这不刚好证明了门板与地面间不存在缝隙吗?”
“我之前说过,据管家所言,这个小屋之前一直用作储藏室。所以,若门板与地面间无缝隙的话,除了当时撞门留下的痕迹外,之前开关门时也会留下擦痕。当然,是两道圆弧形痕迹的才对。但地面上没有这样的痕迹,从而证明门板与地面确实有缝隙存在。那撞门时的痕迹是怎么来的呢?结合屋子里的状况,很明显能想到是垫因为了木板。然后嘛,拆门诡计也就呼之欲出了。”邓晖说出了自己的推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