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吧 关注:39,285贴子:513,623

张维为: “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表于 2012-6-28 12:15 PM
2012年6月20日,英国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为张维为教授的《中国震撼》一书举行了专场研讨会。研讨会上,张维为教授做题为“中国: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的主旨演讲。


1楼2012-07-14 07:59回复
    张维为:非常感谢牛津大学中国中心为我的《中国震撼》英文版(the China Wave: Rise of a Civilizational State)举行这么一个发布仪式和研讨会,也非常高兴有机会再次来到牛津大学。20年前我曾在这里做过访问学者,度过了一段令人难忘的时光,牛津大学强烈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思辨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帮助我形成自己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一些思路。
    这次你们又安排我住在牛津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学院底楼有学院之子大诗人雪莱躺在湖边“安睡”的雕塑。雪莱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诗人,他的著名诗句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曾鼓舞过无数中国仁人志士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斗。过去的30年中,这些诗句又鼓舞了无数投入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人们,激励他们克服了改革开放过程中许多艰险,这一切为今天中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2楼2012-07-14 08:02
    回复
      2025-08-23 13:45: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雪莱住在楼下,我住在楼上,这种感觉无比奇妙。无疑,英国人的历史感在这里得到了最佳体现。这使我想到了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和英国人一样,中华民族也是一个历史感极强的民族。如果说“雪莱住在楼下,我住在楼上”体现了英国文化的历史传承,那么在中国,孔子两千多年前的论著,今天多数中国人还可以阅读其原文,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历史传承。中国今天的崛起离不开这种伟大的历史传承。
      


      3楼2012-07-14 08:03
      回复
        中国的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事件,但我们也知道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充分。


        4楼2012-07-14 08:08
        回复
          我接触过很多对中国了解甚少的西方人,在他们的感觉中,中国大致就是一个放大了的东


          5楼2012-07-14 08:09
          回复
            德,正在等待一场颜圌色


            6楼2012-07-14 08:10
            回复
              素圌季,这里就有人问我中国会不会也走上西方指引的政治道路。
              我坦率地告诉他,我去过缅甸,这个国家的治理水平比中国落后至少40年,换上西方政治模式来治理缅甸,结果也不会好。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绝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两种结局:一种是从希望到失望,一种是从希望到绝望,所以我感谢了他的好意,并告诉他中国还会继续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缅甸的路,也不是埃圌及的路。埃圌及**爆发后,我就说过,“埃圌及之春”将演变成“埃圌及之冬”,现在这种前景似乎变得日益清晰。
              


              8楼2012-07-14 08:11
              回复
                素圌季,这里就有人问我中国会不会也走上西方指引的政治道路。
                我坦率地告诉他,我去过缅甸,这个国家的治理水平比中国落后至少40年,换上西方政治模式来治理缅甸,结果也不会好。我走访过100多个国家,绝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模式,基本上是两种结局:一种是从希望到失望,一种是从希望到绝望,所以我感谢了他的好意,并告诉他中国还会继续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缅甸的路,也不是埃圌及的路。埃圌及**爆发后,我就说过,“埃圌及之春”将演变成“埃圌及之冬”,现在这种前景似乎变得日益清晰。
                


                9楼2012-07-14 08:11
                回复
                  2025-08-23 13:39: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西方模式在西方本身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今天希腊的破产到西班牙和美国的危机都说明了这一点。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不久前套用林肯总统的名言“民有、民治、民享”,说美国民圌主已经蜕变成了“1%有、1%治、1%享”。几乎所有民调都表明西方国家的民众对自己政圌府的支持率都很低,政圌府的表现远远低于本国人民的期待,也低于中国民众对自己政圌府的支持率。
                  这些情况说明西方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还任重道远。
                  


                  10楼2012-07-14 08:12
                  回复
                    中国确实在迅速的崛起。今天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中国将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我自己估计届时中国中产阶层的人数将是美国人口的两倍。中国的发展模式虽然有自己的缺陷,但它是国际激烈竞争的产物,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它充满生命力,可以和西方模式、美国模式竞争。
                    


                    13楼2012-07-14 08:14
                    回复
                      其实,西方也没有必要害怕中国模式。和经济增长一样,发展模式的竞争并非零和游戏,而是可以双赢的,就像西方已经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获益良多。


                      14楼2012-07-14 08:14
                      回复
                        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中国已经从西方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还在学习,以后还要继续学习,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发挥了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在中西高度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越来越多自己的东西。西方不妨也可以如邓


                        15楼2012-07-14 08:15
                        回复
                          小圌平所说“解放思想”一下,尝试从中国的成功中汲取有益的经验。这将有助于避免误判中国的未来,也可以丰富我们共同的智慧,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棘手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如消除贫困,创造就业,避免金融危机,防止文明冲突等。
                          去年这个时候,我曾经在上海和《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之人》作者福山教授有过一场关于中国模式的辩论,我坦率地告诉他,历史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如果一定要说终结的话,那只能是“历史终结论”的终结,而且这种终结对中国有好处,对西方本身也有好处,对整个人类都有好处,因为整个人类都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更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谢谢大家!
                          来源:观察者网


                          16楼2012-07-14 08:15
                          回复
                            这是从海外一份中文报纸上看到的数字。据此报纸报道,目前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19.9%,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美国以18%排第二,日本第三,德国第四。


                            17楼2012-07-14 08:17
                            回复
                              2025-08-23 13:33: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目前,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不到19%,而制造业比重接近20%。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人在实现工业品的自给自足之余,还能够为世界工业品供应做出一定的贡献。
                              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民将为全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制造业是消费的基础,是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国防现代化的基础。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军工业。中国要造航母、 要搞宇宙飞船、要发展四代、五代战机,都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壮大,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整体进步。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制造业实力也就是潜在的军事实力, 是确保打赢现代化条件下的持久战的前提条件。
                              中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标志着中国拥有强大的战争潜力。


                              18楼2012-07-14 08: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