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我的显示是显存容量显存类型显存位宽显存封装核心频率显存频率流处理器单元 800个支持特性频率及支持MAX分辨率 支持2×显存与系统内存一样,也是多多益善。显存越大,可以储存的图像数据就越多,支持的分辨率与颜色数也就越高。以下计算显存容量与分辨率关系的公式: 所需显存=图形分辨率×色彩精度/8。
例如要上16bit真彩的1024×768,则需要1024×768×16/8=1.5M,即2M显存。
对于三维图形,由于需要同时对Front buffer、Back buffer和Z buffer进行处理,因此公式为:所需显存(帧存)=图形分辨率×3×色彩精度/8。
例如一帧16bit、1024×768的三维场景,所需的帧缓存为1024×768×3×16bit/8=4.71M,即需要8M显存。
显卡本身拥有存储图形、图像数据的存储器,这样,计算机内存就不必存储相关的图形数据,因此可以节约大量的空间。显存均以标准的大小提供:16MB、32MB、64MB 128MB、512MB和1024MB。显存的大小决定了显示器分辨率的大小及显示器上能够显示的颜色数。一般地说,显存越大,渲染及 2D 和 3D 图形的显示性能就越高。显存有 SDR(单倍数据率)或 DDR(双倍数据率)两种形式。DDR 显存的带宽是SDR 显存带宽的两倍。在显卡的描述中,显存的大小列于首位。
显存的速度一般以ns为单位。常见的显存有7ns、6ns、5.5ns、5ns、4ns甚至3.8ns的显存。其对应的额定工作频率分别是143MHz、166MHz、183MHz、200MHz和250MHz。额定工作频率=1/显存速度。当然,对于一些质量较好的显存来说,显存的实际最大工作频率是有一定的余量的。显存的超频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列如将额定频率为6ns的显存超至190MHz的运行频率。
这里还要说一说显存的实际运行频率和等效工作频率。DDR显存因为能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传送数据,因此,在相同的时钟频率和数据位宽度的情况下显存带宽是普通SDRAM的两倍。换句话说,在显存速度相同的情况下,DDR显存的实际工作频率是普通SDRAM显存的2倍。同样,DDR显存达到的带宽也是普通SDRAM显存的2倍。例如,5ns的SDRAM显存的工作频率为200MHZ,而5ns的DDR显存的等效工作频率就是400MHZ。
但要明白的是显卡制造时,厂商设定了显存实际工作频率,而实际工作频率不一定等于显存最大频率。此类情况现在较为常见,如显存最大能工作在650 MHz,而制造时显卡工作频率被设定为550 MHz,此时显存就存在一定的超频空间。这也就是目前厂商惯用的方法,显卡以超频为卖点。
此外,用于显卡的显存,虽然和主板用的内存同样叫DDR、DDR2甚至DDR3,但是由于规范参数差异较大,不能通用,因此也可以称显存为GDDR、GDDR2、GDDR3。
封装这个词多出现在芯片制造领域。实际上通俗一点讲,就是把芯片做到承载它的PCB板上,而这个过程就是封装。封装除了把芯片做到PCB板上,成为成品,用于最终用户安装使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脆弱的芯片核心进行保护。就像我们写信一样,把写好的信装到信封,然后封好,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封装。从字面上也好理解呀,顾名思义:封就是封口,封上。而装就是安装,装入的意思。再一点,如果你看到某些CPU或是显卡的芯片还有显存或内存芯片写的是MADE IN什么的如MADE IN CHINA都是指的封装地。芯片一般在哪封装,就会写明MADE IN哪。
显卡的核心频率是指显示核心的工作频率,其工作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显示核心的性能,但显卡的性能是由核心频率、显存、像素管线、像素填充率等等多方面的情况所决定的,因此在显示核心不同的情况下,核心频率高并不代表此显卡性能强劲。比如9600PRO的核心频率达到了400MHz,要比9800PRO的380MHz高,但在性能上9800PRO绝对要强于9600PRO。在同样级别的芯片中,核心频率高的则性能要强一些,提高核心频率就是显卡超频的方法之一。显示芯片主流的只有ATI和NVIDIA两家,两家都提供显示核心给第三方的厂商,在同样的显示核心下,部分厂商会适当提高其产品的显示核心频率,使其工作在高于显示核心固定的频率上以达到更高的性能。
例如要上16bit真彩的1024×768,则需要1024×768×16/8=1.5M,即2M显存。
对于三维图形,由于需要同时对Front buffer、Back buffer和Z buffer进行处理,因此公式为:所需显存(帧存)=图形分辨率×3×色彩精度/8。
例如一帧16bit、1024×768的三维场景,所需的帧缓存为1024×768×3×16bit/8=4.71M,即需要8M显存。
显卡本身拥有存储图形、图像数据的存储器,这样,计算机内存就不必存储相关的图形数据,因此可以节约大量的空间。显存均以标准的大小提供:16MB、32MB、64MB 128MB、512MB和1024MB。显存的大小决定了显示器分辨率的大小及显示器上能够显示的颜色数。一般地说,显存越大,渲染及 2D 和 3D 图形的显示性能就越高。显存有 SDR(单倍数据率)或 DDR(双倍数据率)两种形式。DDR 显存的带宽是SDR 显存带宽的两倍。在显卡的描述中,显存的大小列于首位。
显存的速度一般以ns为单位。常见的显存有7ns、6ns、5.5ns、5ns、4ns甚至3.8ns的显存。其对应的额定工作频率分别是143MHz、166MHz、183MHz、200MHz和250MHz。额定工作频率=1/显存速度。当然,对于一些质量较好的显存来说,显存的实际最大工作频率是有一定的余量的。显存的超频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列如将额定频率为6ns的显存超至190MHz的运行频率。
这里还要说一说显存的实际运行频率和等效工作频率。DDR显存因为能在时钟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能传送数据,因此,在相同的时钟频率和数据位宽度的情况下显存带宽是普通SDRAM的两倍。换句话说,在显存速度相同的情况下,DDR显存的实际工作频率是普通SDRAM显存的2倍。同样,DDR显存达到的带宽也是普通SDRAM显存的2倍。例如,5ns的SDRAM显存的工作频率为200MHZ,而5ns的DDR显存的等效工作频率就是400MHZ。
但要明白的是显卡制造时,厂商设定了显存实际工作频率,而实际工作频率不一定等于显存最大频率。此类情况现在较为常见,如显存最大能工作在650 MHz,而制造时显卡工作频率被设定为550 MHz,此时显存就存在一定的超频空间。这也就是目前厂商惯用的方法,显卡以超频为卖点。
此外,用于显卡的显存,虽然和主板用的内存同样叫DDR、DDR2甚至DDR3,但是由于规范参数差异较大,不能通用,因此也可以称显存为GDDR、GDDR2、GDDR3。
封装这个词多出现在芯片制造领域。实际上通俗一点讲,就是把芯片做到承载它的PCB板上,而这个过程就是封装。封装除了把芯片做到PCB板上,成为成品,用于最终用户安装使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脆弱的芯片核心进行保护。就像我们写信一样,把写好的信装到信封,然后封好,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封装。从字面上也好理解呀,顾名思义:封就是封口,封上。而装就是安装,装入的意思。再一点,如果你看到某些CPU或是显卡的芯片还有显存或内存芯片写的是MADE IN什么的如MADE IN CHINA都是指的封装地。芯片一般在哪封装,就会写明MADE IN哪。
显卡的核心频率是指显示核心的工作频率,其工作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显示核心的性能,但显卡的性能是由核心频率、显存、像素管线、像素填充率等等多方面的情况所决定的,因此在显示核心不同的情况下,核心频率高并不代表此显卡性能强劲。比如9600PRO的核心频率达到了400MHz,要比9800PRO的380MHz高,但在性能上9800PRO绝对要强于9600PRO。在同样级别的芯片中,核心频率高的则性能要强一些,提高核心频率就是显卡超频的方法之一。显示芯片主流的只有ATI和NVIDIA两家,两家都提供显示核心给第三方的厂商,在同样的显示核心下,部分厂商会适当提高其产品的显示核心频率,使其工作在高于显示核心固定的频率上以达到更高的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