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下午,阴天,什么事也没干,窝在家里看了一张碟——李宗盛的《感性与理性作品音乐会》,三个多小时的时间,竟一晃就过去了。窗外,天已经黑了。思绪就像电影《薄荷糖》里的那列火车,穿越时间隧道,一路逆行,两边的风景或许清晰如镜,或许恍若烟云,只有音乐会里的歌,却始终挥之不去。 张艾嘉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李宗盛。这绝不是好友的恭维之话。其实何止一首,对于出生于八零年前后的那些人来说,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可以找到一首李宗盛的歌来印证,得意时我们唱《真心英雄》,失意时我们唱《我是一只小小鸟》,奋斗时我们唱《和自己赛跑的人》,追女孩时我们唱《爱情少尉》,失恋时我们唱《爱的代价》,回忆时我们唱《当爱已成往事》,寂寞时我们唱《寂寞难耐》,孤独时我们唱《阴天》……如果没看这张碟,我还真不知道,这么多伴随我们成长的脍炙人口的歌都是出自李宗盛之手,以前只记得唱歌的歌手,竟没有注意这幕后的词作者。

从1980年作为“木吉他合唱团”的成员进入乐坛到今年,李宗盛的音乐生涯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三十年,白驹过隙,全部都浓缩在这次音乐会里,所以,可以说《感性与理性作品音乐会》是李宗盛这三十年音乐生涯的一次总结。看完这张碟后,我特别后悔自己没有亲自去现场感受一下,这几年不缺少演唱会,但是缺少优秀的演唱会。与其他那些花里胡哨的演唱会相比,这场《感性与理性作品音乐会》给人一种很实在的感觉,李宗盛抱着吉他弹唱,与其说是一种回归,不如说是和好友开的一场party,“下面唱什么?咱们唱阴天吧?好吗?”这就是李宗盛的串场词,仿佛真的是和朋友在KTV里一边喝酒,一边聊天开玩笑,一边K歌一样,那种感觉真好。 这场音乐会里,李宗盛的好友还真不少,台上台下的,个个都是重量级的人物,台上的有张艾嘉,周华健,梁静茹,张信哲……台下的有陈淑桦,辛晓琪,周杰伦……当梁静茹翻唱陈淑桦的那首成名作《梦醒时分》时,大屏幕上打出了李宗盛写给她的信:“……你还记得那个小小的黑黑的臭臭的录音室吗?没错,我还在那里。不知道你今天有没有在下面,不过,日子总会好好的往下的…….”读起来很温暖很感人。

众多好友中,要数张艾嘉最“辛苦”,除了唱歌还负责对白调侃打趣,调节气氛。在这次演唱会里我才发现,李宗盛其实不太善于说话,用张艾嘉的话说就是闷骚,或许正是这种闷骚,让他把更多的情感倾注在他的歌里。所以才会有“没有人知道,我的心,我是不是要注定孤独,去面对以后漫长的路,陪伴痛苦寂寞无助,我多么希望回到最初,走我自己该走的路,迎向未来不怕输”这样真实感人的歌词,李宗盛在唱这首歌时,眼角有泪,在唱最后一首歌《爱的代价》的时候,他更是哽咽了,是感动?还是别的,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每个人在看这场音乐会时,肯定都会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林忆莲,甚至你会把它当成这次演唱会的最大包袱,期待着它在某个时候会突然抖开,再次看的他们两个人一起唱那首见证了两人爱情始终的《当爱已成往事》。 世事多变幻,当爱已成往事,只有李宗盛的歌还在我们心中。在记忆的最深处回响。



玩世不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