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吧 关注:105,277贴子:3,626,229
  • 13回复贴,共1

寻找教育心理学资料

收藏回复

相信很多系的很多同学都学过教育心理学,有资料的同学,你们懂的,跪求啊,还有问下有那个高义虹(没有教过我们,不清楚名字写对没有,写错请原谅)老师的资料有没有,据说他出题啊你想挂科你们懂的


IP属地:四川1楼2012-07-09 03:01回复
    随便答题就OK啦


    2楼2012-07-09 03:01
    回复
      2025-08-07 20:42: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要挂啊 已经挂很多了了 你懂的再挂不行了


      IP属地:四川3楼2012-07-09 03:01
      回复
        我们貌似还没勾重点呢


        4楼2012-07-09 03:01
        回复
          同求啊 ,老师不勾重点,不留课件,不讲题型


          IP属地:四川5楼2012-07-09 03:01
          回复
            是高云鹏老师,我们的心理统计和心理测量老师。


            6楼2012-07-09 03:01
            回复
              !!!真的啊~~~小冻冻~勾了重点,发了资料和我们共享一下嘛~
              


              7楼2012-07-09 03:01
              回复
                额。。。但是他不是我们教育心理学老师嘛。。。。我们问我们教育心理学老师高老师教哪个班,他说不晓得。。我高老师的电话也没了。。。


                8楼2012-07-09 03:01
                回复
                  2025-08-07 20:36: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遭了。。。哎。。。


                  9楼2012-07-09 03:01
                  回复
                    我们的重点就是把书上所有的相关内容都讲了一遍,社会心理学更绝,直接读了大半本书的黑体字标题!!!!!!!!!
                    我心里那个恨啊!!!!!1


                    10楼2012-07-09 03:01
                    回复
                      当然我们教育老师对我们还是很好的,可惜他不是出题人!


                      11楼2012-07-09 03:01
                      回复
                        求资料,求发邮箱


                        IP属地:四川12楼2012-07-09 03:01
                        回复
                          高老师的,不知道是不是重点
                          感觉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
                          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感觉融合,感觉掩蔽
                          知觉
                          特点:选择性(对象与背景),整体性(主观轮廓,事物的关键性成分,对整体性起决定作用),理解性(根据自己知识经验,进行加工处理),恒常性(大小,形状,亮度,颜色)
                          种类:时间、空间知觉,运动知觉,似动(诱发运动,运动后效:注视物体运动之后,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距离相继呈现时,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错觉
                          记忆:识记、保持、再现:再认与回忆;编码、贮存、提取
                          记忆的种类:
                          根据内容:形象记忆、语义记忆、情景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根据是否受意识控制:外显记忆、内隐记忆
                          根据保持时间:感觉记忆——(注意)短时记忆——(复述)长时记忆。及其各自特征
                          识记过程:识别并记住(有意与无意、机械与有意义)
                          保持过程:贮存和巩固,质(主要内容及显著特征较好保持)与量(记忆恢复、遗忘)的变化
                          影响保持的因素:识记材料的意义;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过度学习;识记材料的位置
                          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准确性、持久性、准备性
                          遗忘: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随后逐渐平稳
                          遗忘原因:痕迹消退说、干扰说(前摄、倒摄)、遗忘动机说
                          如何不遗忘:及时复习,分配合理时间,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卫生用脑
                          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特征:概括、间接
                          思维的种类:依据思维的发展水平: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依据创造性与主动性: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依据探索答案的方向:聚合,思维
                          思维的一般过程:分析、综合、分类、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系统化
                          问题的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认知结构与问题情境;动机与情绪状态:中等强度;定势;功能固着 ;知识(专家与新手);原型启发;个性因素
                          想象:人脑在思维的参与下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构成:主观体验、外部表现、生理唤醒
                          基本的情绪:喜怒哀惧;情绪状态:心境,激情,应激
                          意志:人们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意志行动的过程:采取决定阶段:动机斗争(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确定行动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
                                           执行决定阶段(意志行动的关键)
                          心理发展:广义,狭义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关键期: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环境;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
                          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第一阶段:信任对怀疑(0-1岁);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或疑惑(1-3岁)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
                          第五阶段:自我同一性对自我同一性混乱(12-20);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20-40岁)第七阶段:繁殖对迟滞(40-65岁);第八阶段:自我完善对绝望(老年期)
                          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思维(7-11);形式运算(11--后)
                          最近发展区:儿童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或者差异
                          学习:有机体在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13楼2012-07-09 03:01
                          回复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派):S——R联结
                            试误学习理论(桑代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华生等):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应答性行为(S-R)与操作性行为(R-S);
                            强化类型(正、负);强化程式: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获得
                            观察学习的过程:①注意过程、②保持过程、③动作再现过程、④动机过程
                            影响因素:1、B=f(P×E);2、榜样;3、强化(直接、替代、自我)4、自我效能感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形成认知结构,认知地图
                            完形学习理论(柯勒等):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试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而顿悟则是试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
                            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学习是S-O-R-,-形成“认知地图”。(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
                            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
                            学习观:学习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倡导发现学习
                            学习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方面,三者同时发生
                            如何促进学习:知识的呈现方式(自下而上,具体到一般);学习的内在动机
                                    教学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指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二是指掌握学习该学科的态度和方法。
                            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学习过程中,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的适当观念。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表征学习(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命题学习(以命题形式表达——)(上位、下位,并列结合)
                            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 指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新知识更抽象、概括和综合,并且能清楚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与新学习任务的联系。
                            学习的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分类:正迁移(促进作用)与负迁移;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与逆向迁移
                            特殊迁移(具体知识与技能的迁移)与一般迁移(原理和态度的迁移);水平迁移(概念、规则或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与垂直迁移(低级概念和规则向高级概念和规则的迁移)
                            迁移的理论 :
                            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训练官能,题海战术)
                            2、共同因素说(桑代克——心理机能有共同要素方可迁移)
                            3、类化说(贾德——共同因素只是迁移的必要前提,关键在于原理、原则的应用)
                            4、关系理论(苛勒——领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迁移的前提)
                            5、从认知结构的观点看迁移: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包含有迁移;迁移是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与清晰性)来实现
                            6、迁移的情境性理论:知识总与特定的情境相结合。学习迁移就是知识在新的条件下的重新建构,即:深化理解和知识的心理应用范围的扩充
                            


                            14楼2012-07-09 03: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