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吧 关注:677,733贴子:649,468
  • 3回复贴,共1

专家热议反映农村医改电视剧《生死依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编者按 以鄂尔多斯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为原型,由卫生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和蒙立奇文化公司联合摄制的31集大型电视剧《生死依托》,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村医改发展历程的情感大戏,自2012年5月9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本版特摘登部分专家观感。


1楼2012-07-04 00:42回复
    詹新华(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副总编): 看了《生死依托》后受到很大的震撼和感染。剧中反映的农村生活的真实状况,农村医疗改革的艰难曲折,剧中人物的真情实感,都表明这是一部贴近农村生活、贴近新农合实际、贴近农村群众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剧作。 这部剧以农村医改为背景,让我们看到党和政府对医改的决策,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生死依托》艺术化地表现了亿万农民群众与医务工作者与党和政府这种生死相依相托的血脉联系。这部剧始终是站在关注农民权益的立场上,在统筹城乡的大背景下,用农民的视角来展现农村医改的重大壮举。在这部剧里面丝毫看不到那种取悦城里人的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甚至不惜丑化农民的现象,相反我们看到了既不俯视,也不仰视,而是平视下的勤劳、朴实、进取的新农民形象,即使对农民健康落后的问题也是采取理解和引导其转变的态度。尤其令人赞赏的是,剧中多次强烈发出了尊重和平等对待农民生命健康的呼吁,这种为农民权益热情呼唤,满足和尊重农民愿景的创作态度和立场,是这部农村题材电视剧成功的重要因素。


    2楼2012-07-04 00:43
    回复
      2025-11-15 08:58: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李准(著名文艺评论家): 《生死依托》是对八亿农民平等生命权利和尊严的激情讴歌。 以公有制为主体,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农村劳动者平等生命权利的实现和维护开辟了广阔道路。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就是保障广大农民平等生命权利、生命尊严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突出表现。电视剧《生死依托》通过对年轻女医生山丹人生选择的描绘和表现,满怀深情地呼唤维护农民兄弟平等的生命权利和生命尊严,激情讴歌改革开放和新农合的发展在维护农民平等生命权利和生命尊严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第一次从这一独特视角唱响了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在深深打动观众情感的同时引起了人们的深入思考。 该剧通过“青山村全体村民捐钱供山丹上青北医学院”,“春来爹病重全村出钱为他买药”,“新农合每人交5元钱即可检查身体”,“中山医院与青山乡卫生院建立一对一帮扶”,“市医院下乡巡回医疗制度”,“提高门诊统筹,扩大受益面,政府出大头加大对新农合的投入”,“给牧民小姑娘托娅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政策性优惠”,“远程同步手术抢救赵青来”等这些故事的描写,有地力地揭示出: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做到保证农民在医疗中的平等生命权利,只有在改革开放的发展中才能更好地维护广大农民的生命尊严。


      3楼2012-07-04 00:43
      回复
        曾庆瑞(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生死依托》是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中国的电视剧作品里面应该说是珍稀品种,我觉得《生死依托》更是珍稀中格外珍稀的品种。因为这部戏选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拿这个作为切入口有重大的时代意义。中国农民的“生死依托”就是政府新农合医疗改革以及站在农村第一线保证这个制度推行的医生护士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而这部电视剧中的医生护士和所有医务工作者用他们的追求和实践,就像剧中台词讲的诠释了中国农民的生命健康和尊严。 这部戏之所以令人感到思想震撼,他所全面展示以及索引给我们的,是一个当下中国真实的农村的生态和农民的心态。我们都知道2.5亿农民进城以后,带来了不少于4000万留守老人,4700万留守妇女,4800万留守儿童。空心化的表现就是没有人再种粮食了,将来我们吃什么,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是当前中国农村处在新的十字路口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该剧切入一个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显得更加发人深思。这个戏充满了一种批判意识,批判人们不重视农民,不尊重农民的生命和健康权利,人可以有贫穷的差异,但是在生命面前应该是完全平等的。该剧正是这样全力以赴地聚精会神地诠释了农民生命和健康的尊严,同时在这个诠释的过程中不断地批判人性假的恶的丑的一面,不断张扬人性的真善美


        4楼2012-07-04 0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