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吧 关注:667贴子:48,258
  • 11回复贴,共1

红楼梦中的冷笑集锦[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79回,宝玉听了香菱说了薛蟠迎娶夏金桂的事后---  
宝玉冷笑道:庚夹:忽曰“冷笑”,二字便有文章。“虽如此说,但只我听这话不知怎么倒替你耽心虑后呢。”  
这话倒也罢了,看到这里的脂批,有所感觉。全书人物冷笑的时候不少,很多时候让人感觉很突兀。石头记是真事隐,假语存。不知冷笑是不是全书一个开启曹公真意的钥匙。  
从这帖开始,有空就把各处找出来,跟大家切磋。  
1.雨村笑道:"果然奇异.只怕这人来历不小."子兴冷笑道:"万人皆如此说,因而乃祖母便先爱如珍宝.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 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 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独那史老太君还是命根一样.说来又奇,如今长了七八岁,虽然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说起孩子话来也奇怪,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 便觉浊臭逼人.'你道好笑不好笑?将来色鬼无疑了!"  
此处冷笑,鄙人有个想法,这是跟在贾雨村那句“只怕这人来历不小”后面,莫非是否定其来历的。对于神瑛使者,石头的去向,只有一个能根据书确定的:石头即使那块玉,也就是脂批口中的石兄,玉兄。但究竟凡心偶炽要下凡的神瑛使者是谁,恕我凡眼,找不出证据证明。表面上看是贾宝玉,因为他是全书主角。但这个冷笑,是不是在暗示贾宝玉并非神瑛,故云其来历不小可笑呢?  



1楼2007-02-05 23:34回复
    2.第四回。雨村笑道:“我如何得知?”门子冷笑道:“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蒙侧:当心一脚。请看后文,并无蹴动。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 
    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蒙侧:误尽多少苍生!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甲侧:近时错会书意者多多如此。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蒙侧:说了来也是一团道理。还要三思为妥。” 
    两个冷笑,鄙人认为该和起来看。门子本意是做贾雨村心腹,以后就有靠了。然而出言甚傲慢,兼之冷笑连连。一方面说明他不会做人,以致雨村过后就把他打发得远远的。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借此过场的人物讽出雨村为人忘恩义,趋势利。 
    此外,鄙人认为门子这个角色可能还有用。香菱身世由他这个知情人道出,读者方才明了。此人虽被充军,但未身死,会不会后来卷土重来,说出当年判案真相,搅和一下,搞得薛府败事,连带贾家,王家。也未可知。


    2楼2007-02-05 23:34
    回复
      2025-08-18 03:26: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第五回,警幻的两处冷笑--- 
      但闻一缕幽香,竟不知其所焚何物。宝玉遂不禁相问,警幻冷笑道:“此香尘世中既无,尔何能知!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群芳髓’。” 

      警幻冷笑道:“省省女子固多,不过择其紧要者录之。下边二橱则又次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 

      第一处冷笑,让我醒一醒神,想起后文提到宝钗的冷香丸时的脂评:“不知比‘群芳髓’又何如?”,可见群芳髓是与冷香丸相对的。想到黛玉天然有奇香,而这群芳髓是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林妹妹是草木之人,她的奇香可能正是那群芳髓 

      第二处冷笑,余以为是警醒读者,正册、副册又副册是上中下出身的金陵女子的精华,此书中的女儿也是世间众女子的一个缩影。


      3楼2007-02-05 23:34
      回复
        4.第六回 
        刘姥姥道:“谁叫你偷去呢。也到底想法儿大家裁度,不然那银子钱自己跑到咱家来不成?”狗儿冷笑道:“有法儿还等到这会子呢。我又没有收税的亲戚,甲夹:骂死。作官的朋友,甲夹:骂死。有什么法子可想的?便有,也只怕他们未必来理我们呢!” 

        这里的冷笑倒是应景,如脂批所说,骂死趋炎附势攀亲结贵的诸人。不过理想与现实要统一着实不易,所谓人穷气短,时势所迫,刘姥姥还是要上贾门打秋风去,才得渡此难关。一叹


        4楼2007-02-05 23:35
        回复
          5.第七回 
          著名的周瑞家的送花的桥段来了---- 
          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来与姑娘带。”宝玉听说,便先说:“什么花?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两枝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再看了一看,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这节的脂评出奇得多,半句一评,可见这一段的重要性。不过为了保持阅读的完整,我没有把脂评搬出来。 

          这一段是人们对黛玉性格形成印象的焦点。抑黛派往往抓住此节作为黛玉性情不好的铁证,拥黛派虽有心也很难提出有力的辩白。 

          这里小人斗胆根据书中已有文字,揣测一下黛玉当时的心态,同意的就说两句,不同意的也尽情拍砖吧 

          这个情节在全书的第七回。曹公写人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经历会成长或是发生变化的。早期的黛玉年纪毕竟小,虽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但已涉及到她的敏感处,她常会按捺不住,语出讽刺,尤其是和宝玉的感情有关的时候。在34回宝玉送帕表心迹之前,黛玉的一颗心还未放下,很多矛盾和小性是出于试探。等放心之后,读者平心而论,书中是不是极少看到黛玉的尖酸刻薄了,她变得落落大方,潇洒自若了。有过感情经历的人,应该很容易理解这种心态。 

          看官也许不耐烦了,此处宝玉就在黛玉身边陪她玩,何来矛盾,这小性行为和宝黛恋有何关系? 

          看官注意这个细节,宫花的主人是谁?薛姨妈!宝钗的娘。宝钗品貌不下黛玉,为人随分从时,大得人心,宝玉这个多情温柔的小表弟,自然不会不去亲热。宝钗来后,黛玉心里一直有丘壑。薛姨妈送来的宫花,自然又拨动了她那条最最脆弱的神经。再加上周瑞家的做法的确有些着三不着两,黛玉此时老父未亡,还没有长居贾府的意思,尚是客,怎能慢待。黛玉那句话,虽然有些让人挂不住,但也点中了周瑞家的的不妥之处,所以饶是周瑞家的伶牙俐齿也无话可说,而好性的宝玉也未揽事发言帮周瑞家的排遣。


          5楼2007-02-05 23:35
          回复
            6.第八回 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云轩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那肯不吃。宝玉只得屈意央告:“好妈妈,我再吃两钟就不吃了。”李嬷嬷道:“你可仔细老爷今儿在家,提防问你的书!”宝玉听了这话,便心中大不自在,慢慢的放下酒,垂了头。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那李嬷嬷也素知黛玉的意思,因说道:“林姐儿,你不要助着他了。你倒劝劝他,只怕他还听些。”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说道:“真真这林姑娘,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这算了什么呢。”宝钗也忍不住笑着,把黛玉腮上一拧,说道:“真真这个颦丫头的一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薛姨妈一面又说:“别怕,别怕,我的儿!来这里没好的你吃,别把这点子东西唬的存在心里,倒叫我不安。只管放心吃,都有我呢。越发吃了晚饭去,便醉了,就跟着我睡罢。”因命:“再烫热酒来!姨妈陪你吃两杯,可就吃饭罢。”宝玉听了,方又鼓起兴来。 

            这一段同样是脂批极多,本人极喜欢这一段一气呵成的文字,不忍只选片语 ,只得忍痛将批语删去,以免行文过长。 

            这一段是第一处宝玉、宝钗、黛玉三人共处的描写,前面黛玉来探宝钗,见宝玉也腻在那里,出语虽言之成理,但隐隐酸意可闻。冷笑之后的那句“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情绪似乎还未从前文借雪雁说宝玉之中脱出。不过,就算是吃醋的林妹妹也是可爱至极。 

            嬷嬷借贾政来阻宝玉喝酒,宝玉像小孩一般惶恐、扫兴。知宝玉怜宝玉者还是黛玉。动作说话莫不是为宝玉壮胆、开脱。“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话中带骨,驳得嬷嬷无话可回,逼得薛姨妈出来一力担保:“管放心吃,都有我呢。” 

            有人也许会说,黛玉这样尖刻,难免不得人心。非也!说尖刻者,实实没有明白黛玉说话的妙处。你见那李嬷嬷听了又是急,又是笑。为何?是认不得真,是不忍认真,是爱极颦儿、疼煞颦儿之意。 

            于是乎,宝玉得以继续欢饮,想这三人一个博学多识,一个才思敏捷,一个不拘一格,我虽不得亲见,思之亦神往。


            6楼2007-02-05 23:35
            回复
              8.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这一回冷笑所在处是秦可卿托梦凤姐--- 

              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事?你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婶,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大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子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即如今日诸事都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永全了。” 

              秦可卿虽是重孙媳妇儿中的第一得意人,但毕竟辈分比凤姐小了一辈,托梦中的言辞却居高临下,也难怪刘心武会猜测秦氏身份是否大贵,所以言谈行事似乎都游离于她在贾家的辈分之外。不过在太虚幻境,警幻说过可卿是她的妹子,可卿出场不久即归去,读者眼中大都把她当成是神仙中人,是以这段读来也不觉十分越礼。 

              可卿身份不是本系列的讨论重点,引起重视的还是那“冷笑”二字,此处的冷笑,红学界也一致认为是大关窍。表面上议得是贾府,实则像是雪芹对自家身世的感慨。脂批也说道:“树倒猢狲散”之语,今犹在耳,屈指三十五年矣。哀哉伤哉,宁不痛杀! 

              红楼梦是超越时代的,这一段话放之四海皆准。家族、企业、国家莫不如是。盛衰荣辱是难以避免的,在兴旺时早作准备,挺过衰退期就能东山再起,否则永劫不复也


              7楼2007-02-05 23:36
              回复
                9.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这一回承接上回可卿的死,贾珍请来凤姐主持宁府葬礼--- 
                来旺媳妇献茶漱口毕,凤姐方起身别过族中诸人,自入抱厦内来,按名查点各项人数,都已到齐,只有迎送客上的一人未到。即命传到。那人已张惶愧惧。凤姐冷笑道:“我说是谁误了,原来是你!你原比他们有体面,所以才不听我的话。”那人道:“小的天天来的早,只有今日醒了觉得早些,因又睡迷了,来迟了一步,求奶奶饶过这次。” 

                如回批所说,此回写凤姐之珍贵,写凤姐之英气,写凤姐之声势,写凤姐之心机,写凤姐之骄大。 

                觉得凤姐这个人物很得曹公及脂砚斋厚爱。虽然较真起来,凤姐也算是有才无德,但是偏偏见之便喜。这里是凤姐的第一个冷笑,遇到下人行事有差池,不怒反笑,可见凤姐为人之高明。为下人恼怒形于色,难免有失大家风范,但不动声色又不足以警人。一冷笑,威严而不失颜色,让人心生惧意而又不失身份。真妙人也!


                9楼2007-02-05 23:37
                回复
                  2025-08-18 03:20:0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0.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怡红院迷路探曲折 
                  此回冷笑有三处,皆是贾政携了宝玉与众门客赏园题词期间出现的,第一处--- 

                  贾政道:“休如此纵了他。”因命他道:“今日任你狂为乱道,先设议论来,然后方许你作。方才众人说的,可有使得的?”宝玉见问,答道:“都似不妥。”贾政冷笑道:“怎么不妥?”宝玉道:“这是第一处行幸之处,必须颂圣方可。若用四字的匾,又有古人现成的,何必再作。”贾政道:“难道‘淇水’‘睢园’不是古人的?”宝玉道:“这太板腐了。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贾政点头道:“畜生,畜生,可谓‘管窥蠡测’矣。”因命:“再题一联来。” 

                  这一冷笑又是严父欲扬先抑,激出宝玉妙语,贾政点头,余亦点头。他虽口称畜生,但对儿子实则欢喜有加。与本人此系列的第7篇暗合。有人居然从中看出贾政嫉妒宝玉之才,所以处处相逼,实在差矣! 

                  第二处--- 

                  众人都道:“好个‘在望’!又暗合‘杏花村’意。”宝玉冷笑道:己夹:忘情最妙。“村名若用‘杏花’二字,则俗陋不堪了。又有古人诗云:‘柴门临水稻花香。’何不就用‘稻香村’的妙?”众人听了,亦发哄声拍手道:“妙!”贾政一声喝断:“无知的业障!你能知道几个古人,能记得几首熟诗,也敢在老先生前卖弄!你方才那些胡说的,不过是试你的清浊,取笑而已,你就认真了!” 

                  曹公不喜重复,这里的冷笑是由宝玉发出,前面几次大显才情,虽是在如虎老父面前,竟也有一时忘情。贾政断喝,看似粗暴,实则得趣得很。宝玉对于杏花村的那一段评价说得畅快淋漓,拟出“稻香村”也是顺流直下,贾政若有心断喝,早就打断,为何说完才出言?喜欢儿子的聪颖见识,不忍打断,不过要教育儿子谦恭,后面那番话才少不了。真正大家之子,在门客面前尚点滴不漏。 

                  第三处--- 

                  贾政心中也怕贾母不放心,遂冷笑道:“你这畜生,也竟有不能之时了。也罢,限你一日,明日若再不能,我定不饶。这是要紧之处,更要好生作来!” 

                  政老对儿子表面上一口一个畜生,实则心疼的紧,见儿子恍惚,怕他劳心太过,又怕老母担心,赶紧打发宝玉回去。爱子之心拳拳,孝母之意可鉴。 

                  三处冷笑,读者切莫被作者瞒过,否则此书哭矣!


                  10楼2007-02-05 23:37
                  回复
                    12.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此回冷笑有四处之多 

                    第一处是李嬷嬷老病发了,排揎袭人后--- 
                    宝玉见他这般病势,又添了这些烦恼,连忙忍气吞声,安慰他仍旧睡下出汗。又见他汤烧火热,自己守着他,歪在旁边,劝他只养着病,别想着些没要紧的事生气。袭人冷笑道:“要为这些事生气,这屋里一刻还站不得了。但只是天长日久,只管这样,可叫人怎么样才好呢?时常我劝你,别为我们得罪人,你只顾一时为我们那样,他们都记在心里,遇着坎儿,说的好说不好听,大家什么意思。” 

                    以袭人之温柔,见宝玉为己担忧,劝己宽心,本应感激,这里用一冷笑,大出乎人意料,也借袭人之口点出了贾府内是非亦多,一步行差踏错,都被旁人记在眼里,一时得意,也早得罪了人去。我认为此语暗伏晴雯遭算计逐出园的始末。 

                    第二处,晚间大家都去寻热闹,宝玉回来,房中只剩麝月--- 

                    只篦了三五下,只见晴雯忙忙走进来取钱。一见了他两个,便冷笑道:“哦,交杯盏还没吃,倒上头了!”宝玉笑道:“你来,我也替你篦一篦。”晴雯道:“我没那么大福。”说着,拿了钱,便摔帘子出去了。 

                    从此回起,晴雯的文字逐渐生色起来。这里一出场便冷笑讽刺,又成了恶晴雯者的一条口实。实则晴雯是个心直口快之人,本无恶意,不过总爱逞一时口舌之快,害死了她。数全书晴雯之不是,莫不出口舌伤人,其罪致死?奈何奈何! 

                    第三处,史湘云来了,宝玉过了颇久才到---- 
                    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在那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 

                    此时的黛玉受金玉良缘刺激颇深,总不忘借题发挥,小女儿情态酣然。 

                    第四处,史湘云道:“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挑人的不好。你自己便比世人好,也不犯着见一个打趣一个。指出一个人来,你敢挑他,我就伏你。”黛玉忙问是谁。湘云道:“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他怎么不及你呢。”黛玉听了,冷笑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我那里敢挑他呢。” 

                    前文宝钗一来颇得人心,“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及至此时仍为解开。此乃古今才子通病,也是黛玉一缺。不过也显得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黛玉之


                    12楼2007-02-05 23:37
                    回复
                      好象好多人都喜欢冷笑,这个冷笑到底是怎么个笑法呢?(想不明白


                      14楼2007-02-06 12:42
                      回复
                        反正冷笑说的话一般都是话中有话.


                        15楼2007-02-06 1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