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宛很清楚,自己这一次别去,跟冒襄的缘分是有些悬乎的:冒襄另结新欢,自己为他人所迫,都是可能发生的事情。因此,她也不含糊。当冒襄在海陵(江苏泰州)参加科举考试的时候,她让自己父亲去他老家如皋传话:董小宛返回苏州之后,吃素,不出门,一心等待同赴南京的约定。就是说,董小宛已经让他父亲去做通了冒襄妻子苏元芳的工作,苏元芳被董小宛的诚意所感动,已经满口答应了。等冒襄回到家里,苏元芳告诉他,他乡试一结束,就可以迎娶董小宛为妾。
董小宛没有接到冒襄的书信,不知道这情况,她便主动出击。不等冒襄考完试,她带着一个仆妇,从苏州出发,乘船赴南京。路上遇到强盗,躲进芦苇丛中。因为船舵坏了,无法行进,有三天没有吃上饭。到了江宁县,怕影响冒襄考试,又逗留两天,这才到桃叶渡附近冒襄寓居的旅馆找他。
董小宛追求冒襄的行为、经历的辛苦,感动了冒襄的各地复社朋友,他们无不称赞她的见识,怜悯她的诚意,纷纷赋诗,为她说话。冒襄考完试,也觉得这一次肯定能中举人,兴冲冲准备筹办迎娶董小宛之事。
不料,这时冒襄父亲辞去官职,坐船到了南京。冒襄因为已经有两年没有在父亲身边尽孝,兵荒马乱时期,亲人会面,喜出望外。他无心办理迎娶董小宛之事,撇下董小宛,径直找到他父亲,一同去了銮江(江苏句容)。
董小宛也不含糊,从桃叶渡坐船出发,追赶冒襄。在燕子矶遇到大风,差点遭受不测。几天之后乡试放榜,冒襄仅仅中了副榜贡生,没有考中举人。冒襄于是日夜兼程赶回老家。董小宛痛哭着一路相随,不肯独自离开。
这也没有用,冒襄了解到,董小宛苏州那边的债务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所能解决的,他只好让董小宛自己先回苏州,以满足债主的愿望,加上父亲刚刚回家,自己落第之后心情郁闷,不可能忙上去解决董小宛苏州债务和南京乐籍事务。因此,他横下一条心,跟董小宛告别,让她先回苏州。
董小宛回到苏州之后,使用了苦肉计:自从跟冒襄分别之后,她一直只穿他们在一起时的衣服,天气转凉,她都不添衣服,说如果冒襄不赶快去迎娶她,她宁愿冻死。十月份冒襄在润州(江苏扬州)拜访一位老师,和几位官场人士聚会时,仆人把这消息告诉了冒襄。在场一位官员指责冒襄不应该这样辜负一个女子的深情。有个将军和那位官员立即赞助大笔金钱,交由一位刺史前去解决问题。不料,这位刺史不善调停,并未解决问题。
董小宛可谓进退维谷,陷入了绝境。
就在这时,大名士钱谦益(1582—1664)听到消息(我怀疑是董小宛想办法让钱谦益知道的),亲自来到苏州虎丘,把董小宛接到船上,让所有债主都去找他清算。三天之内,债务悉数尝清,债券叠起来,厚达尺余。事情办成之后,钱谦益在楼船上大宴宾客,然后用船将董小宛送到了如皋冒襄家里。与此同时,又派人送信给在南京做官的一位弟子,让他想办法将董小宛脱离乐籍,恢复平民自由身份。
钱谦益把董小宛送到冒襄如皋家里时,冒襄正陪他父亲在自家花园里饮酒。妻子不等他回家,已经把董小宛的住处、各种用具都安排妥帖了。从此,爱情之路历尽千辛万苦的董小宛,终于走进了冒家大门,成为冒襄的妾,并且以其谦和忍让,勤勉持家,孝敬友爱,博得了家中上下的欢迎。自从进门那天起,到她病死,九年之间,董小宛跟冒襄大老婆之间,没有拌过一句嘴。董小宛死后,冒襄除了写过这一篇深情的回忆录《影梅庵忆语》之外,还写过一首长达2400字、200韵的《亡妾董小宛哀辞》诗。由此可见,董小宛是深受丈夫冒襄宠爱的,她跟冒襄生活的九年,心里一定是充满幸福的。
董小宛追求爱情的故事,一波三折,不由人不感慨唏嘘。一代秦淮名妓,如此不折不挠地追随自己心中所爱,她的品格,刚毅艰卓,可谓超凡入圣;她的智谋,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她的精神,坚忍不拔,可以感天地泣鬼神。董小宛,我见犹怜!
董小宛没有接到冒襄的书信,不知道这情况,她便主动出击。不等冒襄考完试,她带着一个仆妇,从苏州出发,乘船赴南京。路上遇到强盗,躲进芦苇丛中。因为船舵坏了,无法行进,有三天没有吃上饭。到了江宁县,怕影响冒襄考试,又逗留两天,这才到桃叶渡附近冒襄寓居的旅馆找他。
董小宛追求冒襄的行为、经历的辛苦,感动了冒襄的各地复社朋友,他们无不称赞她的见识,怜悯她的诚意,纷纷赋诗,为她说话。冒襄考完试,也觉得这一次肯定能中举人,兴冲冲准备筹办迎娶董小宛之事。
不料,这时冒襄父亲辞去官职,坐船到了南京。冒襄因为已经有两年没有在父亲身边尽孝,兵荒马乱时期,亲人会面,喜出望外。他无心办理迎娶董小宛之事,撇下董小宛,径直找到他父亲,一同去了銮江(江苏句容)。
董小宛也不含糊,从桃叶渡坐船出发,追赶冒襄。在燕子矶遇到大风,差点遭受不测。几天之后乡试放榜,冒襄仅仅中了副榜贡生,没有考中举人。冒襄于是日夜兼程赶回老家。董小宛痛哭着一路相随,不肯独自离开。
这也没有用,冒襄了解到,董小宛苏州那边的债务不是他一个人的力量所能解决的,他只好让董小宛自己先回苏州,以满足债主的愿望,加上父亲刚刚回家,自己落第之后心情郁闷,不可能忙上去解决董小宛苏州债务和南京乐籍事务。因此,他横下一条心,跟董小宛告别,让她先回苏州。
董小宛回到苏州之后,使用了苦肉计:自从跟冒襄分别之后,她一直只穿他们在一起时的衣服,天气转凉,她都不添衣服,说如果冒襄不赶快去迎娶她,她宁愿冻死。十月份冒襄在润州(江苏扬州)拜访一位老师,和几位官场人士聚会时,仆人把这消息告诉了冒襄。在场一位官员指责冒襄不应该这样辜负一个女子的深情。有个将军和那位官员立即赞助大笔金钱,交由一位刺史前去解决问题。不料,这位刺史不善调停,并未解决问题。
董小宛可谓进退维谷,陷入了绝境。
就在这时,大名士钱谦益(1582—1664)听到消息(我怀疑是董小宛想办法让钱谦益知道的),亲自来到苏州虎丘,把董小宛接到船上,让所有债主都去找他清算。三天之内,债务悉数尝清,债券叠起来,厚达尺余。事情办成之后,钱谦益在楼船上大宴宾客,然后用船将董小宛送到了如皋冒襄家里。与此同时,又派人送信给在南京做官的一位弟子,让他想办法将董小宛脱离乐籍,恢复平民自由身份。
钱谦益把董小宛送到冒襄如皋家里时,冒襄正陪他父亲在自家花园里饮酒。妻子不等他回家,已经把董小宛的住处、各种用具都安排妥帖了。从此,爱情之路历尽千辛万苦的董小宛,终于走进了冒家大门,成为冒襄的妾,并且以其谦和忍让,勤勉持家,孝敬友爱,博得了家中上下的欢迎。自从进门那天起,到她病死,九年之间,董小宛跟冒襄大老婆之间,没有拌过一句嘴。董小宛死后,冒襄除了写过这一篇深情的回忆录《影梅庵忆语》之外,还写过一首长达2400字、200韵的《亡妾董小宛哀辞》诗。由此可见,董小宛是深受丈夫冒襄宠爱的,她跟冒襄生活的九年,心里一定是充满幸福的。
董小宛追求爱情的故事,一波三折,不由人不感慨唏嘘。一代秦淮名妓,如此不折不挠地追随自己心中所爱,她的品格,刚毅艰卓,可谓超凡入圣;她的智谋,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她的精神,坚忍不拔,可以感天地泣鬼神。董小宛,我见犹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