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6日漏签0天
矫庆军吧 关注:18贴子:9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6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矫庆军吧
>0< 加载中...

【矫哥】老矫,一个冬天里的童话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怨念骑士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0


  • 小厉害丫头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矫老师刚才给我发新年祝福短信了!!!
好幸福呀!!!……………


2025-08-16 02:11: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信萍
  • 活跃吧友
    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回的信息也不知他能不能受到..


  • 218.7.14.*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外力为辅,侵蚀沉积,地表起伏小:干旱海边多风力,湿润地区多流水,高纬地区多冰川冻融,坡缓速缓阻挡多沉积。颗粒大小排列方向指示风向和水流方向,冰川沉积随混杂但坡缓方向是冰川流动方向。
21.影响自然带变化的因素:
地带性:赤道去两极景观各异,热量基础,纬度影响太阳辐射;沿海向内陆,树变草和荒漠,水分是基础,重在看海陆,海风吹陆,湿润长树,陆风吹陆,干旱荒漠。山底到山顶,海拔变,水热少,植被也就长不好,从树到草,冰雪封顶,看带谱宽窄与多少。坡向风(水)光(热)高矮定。
非地带性:海陆地形洋流和斑点(水分原因绿洲)
22.影响土壤非肥力恶毒因素:
取决于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
肥:矿物质(磷、钾、钙、镁)、有机质(腐殖质释放氮)
水、气:调节供给植物养分元素
热:决定有机质的分解(微生物的活动:温高活动旺盛,分解有机质多同时释放二氧化碳)
2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科技、劳动力
其他:工业基础、风俗地租等
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和盆地
林业:山地和丘陵
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乳畜业:温带海洋和城市近郊)
渔业:湖泊水库沿海海域
24.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力、技术
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
环境因素:风、水
自然因素:土地(地价、地形)水源
25.影响城市形成发展的因素:
地形、气候、河流(水陆联运)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科技、旅游、宗教等
26.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布的因素:
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地租)、社会因素(收入、种族宗教、知名度)
27.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自然增长:取决于影响出生率(生育率)、死亡率的因素,主要是生产率水平(社会经济因素)国家的独立等
机械增长:主要看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8.影响生育率的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婚姻制度、生育政策、避孕技术、文化及宗教
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小。
29.影响死亡率的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受教育水平水平、医疗卫生条件
自然环境因素:原生环境(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
3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经济、交通、通讯、文化和教育、家庭和婚姻等)
 ③政治因素(政策、政治变革及战争)
开发时间早晚
3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等)、开发时间早晚
3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多大)、科技(高大)、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低大)、地区开放程度(越开放,可利用外部资源,人口容量大)。
33.影响铁路选线的因素:
经济因素:(经济优势的转化、优势产业的发展、相关产业的拉动、促进沿线物质文化信息的交流)
社会因素:(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国家的安全、与区域外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环境生态因素:(运营后对生态的保护、占用土地资源等)
自然因素:(避开不利减少工程量减少投资便于保养、主要考虑地形、地势、气候、水文(跨河)、地质、灾害等)
科技因素:作为建设保证
34.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
陆域条件:地形平、有河流、海岸曲、凹岸处、要避风、交通多
水域条件:水要深、港要阔、少泥沙。
经济条件:经济腹地广,依托城市要发达。
35.影响机场区位因素: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便于排水
地质:地基坚固、稳定
风向:跑道沿风向修,逆风起和降。
气候:少云少雨少雾风小。远离城市。
经济因素:与城市交通联系方便。
36.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因素:稳定的商品来源和销售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37.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游览价值(资源质量、地域组合和集群状况)市场距离、交通位置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环境承载


  • 彩虹女神Iris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老师


  • 218.7.14.*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三)、中国地理界线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季风区,在季风区中,冬季近地面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风,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风,气候湿润。此分界线以西为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汉水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东北松嫩平原西部-辽河中上游-阴山山脉-鄂尔多斯高原东缘(除河套平原)-祁连山山脉(除河西走廊)-青藏高原东缘连线。此分界线以东为农区,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此分界线以西为牧区,放养牛、羊、马等牲畜。



  • 218.7.14.*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47、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48、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 
149、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150、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 
151、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152、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153、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54、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155、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156、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157、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158、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159、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160、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16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162、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163、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164、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165、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166、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167、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168、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169、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170、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171、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172、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173、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 
17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 ②海洋生物 ③污染 ④航海 
175、海洋资源的分类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 
176、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 
177、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 
178、世界主要渔业国中国、日本。 
179、世界渔场分布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 
180、海洋油、气开发利用地震波寻找。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 
181、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 
182、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 
183、著名海峡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 
184、著名运河和港口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 
185、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 
186、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佳航线服务。 
187、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日本、澳门。 
188、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189、海洋污染的产生原因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 
190、海洋污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191、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 
192、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19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领海宽度、国际海底资源。 
194、领海、专属经济区12海里,200海里。 



2025-08-16 02:05: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18.7.14.*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95、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196、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97、矿物的概念单质或天然化合物。 
198、岩石的概念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99、矿产的概念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200、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201、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202、常见岩石玄武岩、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板岩。 
203、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204、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205、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06、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07、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升降运动(海陆变迁)。 
208、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板块运动形成地貌。 
209、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210、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张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沟、岛弧链、海岸或褶皱山脉) 
211、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海岭和断层(大多在洋底)、海沟和造山带(大多在陆地边缘) 
212、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213、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 
214、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 
215、断层构造分布的实例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1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隧道、水库)。 
217、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18、流水与风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类型黄土高原、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风蚀洼地、沙丘等。 
219、水资源的概念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20、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 
221、陆地水的基本来源大气降水。 
222、静态水资源冰川冰、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223、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224、潜水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225、承压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226、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 
227、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228、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 
229、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230、水循环的意义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资源③联系四大圈层④物质迁移⑤能量交换 
231、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荒漠) 
23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 
233、光合作用的意义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234、生物循环的作用①物质迁移②能量流动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235、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 
236、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①改造大气②改变陆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创造生物物质⑤环保 
237、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38、土壤的作用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239、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40、土壤的肥力特征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241、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0-30)和空气(20-30)。 



  • 218.7.14.*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42、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4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累、养分元素的富集) 
244、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 
245、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46、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寒带 
247、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热量为基础)。 
248、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为基础)。 
249、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 
250、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①开发自然资源②生产与消费产品③排放废弃物④改造陆地环境 
25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252、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和规律①总量有限②潜力无限③分布的规律性④组成的整体性 
253、能源资源的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254、陆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55、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①柴草时代②煤炭时代③石油时代④新能源时代 
256、地震的构造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257、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58、地震震级的大小三级以下为微震、五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每增一级能量增大30倍 
259、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60、滑坡的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261、泥石流的成因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砾石等。 
262、原发性地质灾害诱发其他灾害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 
263、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破坏植被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264、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①建立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管理③实施预防措施④开展宣传教育
 
1、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3、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 
4、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5、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6、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7、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 
8、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 
9、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 
10、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1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 
1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13、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14、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15、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1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17、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 
18、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19、珠江三角洲的三基渔塘甘蔗、果树、桑蚕、鱼 
20、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21、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 
22、工业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 



  • 218.7.14.*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8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①自然原因(土壤、气候)②人为因素(毁林、轮荒、开矿) 
190、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②扩大林草③改善天然草场④开展土地复垦 
191、黄土高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保塬、护坡、固沟) 
19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地理背景①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②荒漠化的发展(古代、近代、现代) 
19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表现①旱农垦区②草原牧区③绿洲边缘④河流下游⑤基本建设 
194、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①自然原因(气候)②人为原因(过樵、过牧、过垦) 
195、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①协调人地关系②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③建立完整的系统 
196、三峡工程的建设意义和作用①防洪②发电③航运④调水⑤养殖⑥旅游 
197、三峡移民的艰巨性①规模大②难度大③关系重大 
198、三峡移民的有利条件①环境容量大②就近后*安置③工程周期长④政府重视 
199、三峡移民的方针开发性移民(一次性补偿、移民投资) 
200、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①有利影响(中下游)②不利影响(库区) 
201、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①不可逆转的影响②作用较大的影响③作用较小的影响 
202、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①形成新景观②迁建、保护、抢救 
203、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的原因①地势低平②气候因素③人为因素(旱涝、盐碱、风沙) 
204、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②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 
205、南方低山丘陵区的地理背景①优势(气候、生物、土地资源)②问题(红壤、生态) 
206、南方低山丘陵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①立体农业②生态建设 
207、东北地区农林基地的地理背景①土地资源优势②森林资源优势 
208、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①黑土的利用②沼泽的保护 
209、东北商品粮基地①特点②主要农产品③发展方向 
210、东北林区开发现状与问题①采育失调②覆盖率下降③以皆伐为主 
211、东北林区的合理利用及保护①合理采伐②人工林③促进更新④提高利用率⑤自然保护区建设 
212、东北林区的综合开发①木材采运业②木材加工业③林副业 
213、西南区交通建设的地理背景①区位条件②自然条件③资源条件④社会经济条件 
214、西南区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要性①政治意义②经济意义③战略意义 
215、西南区交通面貌的变化①铁路②公路③水运④航空⑤管道 
216、西南区交通运输存在的对策①扩建新建铁路②提高公路等级③发展对外贸易 
217、海南岛开发的地理背景①地理区位优势②热带资源优势③海洋资源优势 
218、海南岛的开发和保护①合理布局产业②发展特色经济③海洋环境保护 
219、天然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①天然气资源特点②天然气分布③开发和利用格局 
220、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的条件①资源和技术保证②市场前景 
221、西气东输工程的双赢战略①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②促进东部地区的发展 
222、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①区位条件②城市规模的扩大③老城区的问题 
223、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条件①国家政策②区位条件③地形及用地条件 
224、上海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①发展方向②形态布局规划③公共绿地 
225、上海浦东新区的发展①基础设施②新区格局③经济快速发展


  • 218.7.14.*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47、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48、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 
149、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150、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 
151、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152、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153、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54、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155、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156、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157、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158、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159、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160、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16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162、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163、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164、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165、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166、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167、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168、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169、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170、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171、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172、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173、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 
17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 ②海洋生物 ③污染 ④航海 
175、海洋资源的分类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 
176、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 
177、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 
178、世界主要渔业国中国、日本。 
179、世界渔场分布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 
180、海洋油、气开发利用地震波寻找。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 
181、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 
182、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 
183、著名海峡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 
184、著名运河和港口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 
185、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 
186、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佳航线服务。 
187、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日本、澳门。 
188、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189、海洋污染的产生原因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 
190、海洋污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191、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 
192、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19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领海宽度、国际海底资源。 
194、领海、专属经济区12海里,200海里。 



  • 218.7.14.*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95、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196、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97、矿物的概念单质或天然化合物。 
198、岩石的概念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99、矿产的概念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200、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201、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202、常见岩石玄武岩、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板岩。 
203、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204、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205、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06、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07、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升降运动(海陆变迁)。 
208、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板块运动形成地貌。 
209、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210、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张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沟、岛弧链、海岸或褶皱山脉) 
211、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海岭和断层(大多在洋底)、海沟和造山带(大多在陆地边缘) 
212、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213、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 
214、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 
215、断层构造分布的实例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1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隧道、水库)。 
217、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18、流水与风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类型黄土高原、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风蚀洼地、沙丘等。 
219、水资源的概念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20、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 
221、陆地水的基本来源大气降水。 
222、静态水资源冰川冰、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223、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224、潜水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225、承压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226、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 
227、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228、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 
229、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230、水循环的意义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资源③联系四大圈层④物质迁移⑤能量交换 
231、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荒漠) 
23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 
233、光合作用的意义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234、生物循环的作用①物质迁移②能量流动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235、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 
236、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①改造大气②改变陆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创造生物物质⑤环保 
237、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38、土壤的作用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239、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40、土壤的肥力特征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241、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0-30)和空气(20-30)。 



  • 218.7.14.*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42、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4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累、养分元素的富集) 
244、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 
245、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46、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寒带 
247、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热量为基础)。 
248、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为基础)。 
249、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 
250、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①开发自然资源②生产与消费产品③排放废弃物④改造陆地环境 
25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252、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和规律①总量有限②潜力无限③分布的规律性④组成的整体性 
253、能源资源的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254、陆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55、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①柴草时代②煤炭时代③石油时代④新能源时代 
256、地震的构造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257、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58、地震震级的大小三级以下为微震、五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每增一级能量增大30倍 
259、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60、滑坡的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261、泥石流的成因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砾石等。 
262、原发性地质灾害诱发其他灾害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 
263、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破坏植被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264、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①建立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管理③实施预防措施④开展宣传教育
 
1、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3、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 
4、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5、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6、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平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7、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 
8、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 
9、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 
10、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1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平 
1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13、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14、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15、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1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17、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 
18、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19、珠江三角洲的三基渔塘甘蔗、果树、桑蚕、鱼 
20、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21、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 
22、工业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 



2025-08-16 01:59:5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18.7.14.*
快试试吧,
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
◆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高考地理易遗漏的知识结构

自然地理部分

1、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气候、通讯、磁暴、飞船与宇航员安全、生产、健康。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偏移。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变化、五带划分。

4、影响天气因素:锋面、气旋与反气旋、气团。

5、影响气候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

6、影响气温(热量)因素(分析等温线):纬度、地势、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

7、影响降水因素(分析等降水量线):气压带风带、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纬度、台风、锋面、气旋。

8、降水的成因分类:对流雨、锋面雨、台风雨、地形雨。

9、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或太阳辐射、太阳能、光照)因素:太阳高度角(纬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

10、气候特征:气温特征(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较差),降水特征(总量、季节变化)。

11、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12、地质构造: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13、构造地貌(地形):山、谷、地垒-----断块山、地堑-----平原、河谷、湖泊。

14、地形特征:地形类型或地形区名称、海拔高低、地势起伏总趋势和起伏的变化、地质灾害、地壳运动状况、形成历史。

1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海洋生物、环境污染、航海。

16、海洋资源:生物、矿产、化学、能源、空间。

17、陆地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

18、土地资源(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旱地和水田)、草地、林地、荒漠、石山戈壁、湖泊沼泽、建筑交通用地等。

19、气候资源:光、热、水、风。

20、渔场形成条件(区位):大陆架、温带海区(冬季海水上泛)、寒暖流交汇、上升流(中低纬大陆西岸寒流)。

21、盐场形成条件(区位):气候(多晴天、大风、背风坡)、海岸。

22、影响径流变化因素:补给方式、修水库。

23、影响径流量的因素:气候、流域面积。

24、影响水能因素:流量、落差。

25、影响水能开发的因素:流量、落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

26、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水量(流量大或小)——降水、气温;水位(变化大或小)——降水、气温、地形地势;含沙量——植被、降水强度、地形地势;结冰期——气温;落差——地势。

27、河流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水系特征的形态和支流、湖泊——降水、地形地势;流域面积——地形地势、降水;河道状况——地形。

28、自然环境特征: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水文、植被、土壤、地质。

29、描述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

注:自然地理的五大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

人文地理部分

1、农业类型(包含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与畜牧业、粗放农业与密集农业,自给农业与商品农业。

2、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

3、农业区位:自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

4、农业特点: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农作物、畜产品等)、耕作制度、技术和机械化水平等。

5、环境人口容量因素:资源、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

6、工业区位:自然(土地、水源、矿产),社会经济(原料、动力、科技、交通、市场、政策、通讯、国防、个人偏好、环境保护)。

7、传统工业区的特点:丰富煤铁资源、充沛水源、便捷交通、广阔市场等。

8、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1 2 下一页 尾页
  • 16回复贴,共2页
  • ,跳到 页  
<<返回矫庆军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