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鷥,車糞箕,車到溝仔墘,跋一倒,撿著一仙錢」。是我們常聽到的童謠,其中的白鷺鷥,在台灣有三種,分別是小白鷺、中白鷺和大白鷺。顧名思義,身體大小以小白鷺最小、而大白鷺則最大!小白鷺的身長大約61公分;中白鷺的身長大約69公分;大白鷺的身長最大約90公分。
這三種白鷺鷥全身的羽毛都是白色的,只有在嘴和腳有差別。小白鷺的嘴巴及腳一整年都是黑色,而腳趾是黃色。繁殖期間的眼部前方為粉紅色,同時頭後會出現兩根飾羽。中白鷺和大白鷺的嘴巴夏天是黑色,而冬天則是黃色,腳和腳趾整年都是黑色的。
在台灣一整年都可以看到小白鷺,他們通常出現在平地到低海拔的淺水區域活動、覓食如水田、河口、沼澤、魚塭、沙洲等溼地經常都可見到他們的蹤跡。小白鷺以魚類為主食,經常把腳放到水中驚動魚蝦,然後再快速的捕食。小白鷺的巢穴,很簡單,以竹枝、樹枝為主要材料,公鳥和母鳥會共同築巢、孵卵及保護幼鳥。
大白鷺和中白鷺都是冬天才來的候鳥,每年的十月到隔年的五月都可以看到他們。大白鷺高挑的體型和休息時細長呈S型的脖子,讓你能一眼就辨識出來。大白鷺覓食時,常會伸長筆直脖子向前,當魚兒游到牠取食的範圍時,快速準確的動作均是百發之百命中,把魚兒刺住。
中白鷺來到台灣渡冬或過境的數量沒有大白鷺那麼多。他們偏好採取定位等候獵物的方式,因此常會看到中白鷺寧靜地站在沼澤裡等候獵物。中白鷺在覓食、休息或活動時比較不聒噪,愜意幽雅的緩慢動作頗具有君子之風,常獲得賞鳥人的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