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三十吧 关注:7,063贴子:593,662
  • 3回复贴,共1

“喝呆了”的杨行长能否警示官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曾担任湖北某县银行行长的杨先生应酬喝酒30年,从慢性酒精中毒发展到早老性痴呆,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只有4岁孩童的智力,行为反常、生活不能自理。1月18日,他住进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医生说,老杨的治疗效果非常差,不可能恢复智力和生活能力。(1月30日《武汉晚报》)
       据说老杨30年的酒龄都是“为革命喝酒”的。1977年,意气风发的小杨从财政学校毕业分配到县银行计划股工作,很快当上了计划股股长、信贷股长、经常被企业请酒,推都推不掉。后来他当了办公室主任,迎来送往,老杨要配酒。随后他在副行长、行长位置上坐了近8年,吃喝更推不掉。2003年他因慢性酒精中毒造成记忆力减退,弄丢了重要的银行票据,下岗回家。
        现在,老杨喝酒30年把自己“喝呆了”。这是个惨痛的教训啊。那么,能否把他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官员不喝酒或少喝酒,以遏制难以抑止的吃喝风?恐怕难以做到。
第一,“喝呆了”并不能使人震惊。近年来,喝死了的事也不少,甚至还有在酒桌上当场“牺牲”的,这吓住喝酒的“英雄”了吗?他们有侥幸心里,认为未必就查到我。喝酒的也是这样想,我未必会喝呆了。
第二,“为工作喝酒”喝死了也不能停。确实,许多干部喝酒并不是全是因为自己的嘴“馋”,而是工作需要。当领导检查你的工作时,你能不喝酒吗?当喝一杯可以拿到100万资金时,你能不喝酒吗?当喝醉了才能拿到项目审批的有关证件时,你能不喝酒吗?先喝下去再说,至于将来会“喝呆了”,那到将来再说吧!
所以,刹住公款吃喝风,靠教育干部自己不喝,肯定不是好办法。好办法应该建立相关的制度,使得干部即使想大喝公家的酒也喝不到。同时加强监督,使违反制度的事得到严肃处理,使他们不敢瞎喝。
(上文摘自《北京青年报》2007年1月31日)





1楼2007-01-31 19:23回复
    文章中认为“好办法应该建立相关的制度”,这话说得很人性化,但却体现了我国人治,而不是法制的现状。我们由领导管,那么领导由谁来管呢?领导的领导呢?… … 君主吏治天下之害呀


    3楼2007-01-31 19:24
    回复
      2025-09-05 04:20: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楼上的朋友,您喝酒吗?


      4楼2007-01-31 22:51
      回复
        ^=^
        捧场


        5楼2007-01-31 23: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