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乌衣子弟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泪亦有时尽,碧亦有时灭,悠悠此恨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虽然那个人是死在自己的面前,但武王璋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不能相信那样一个人就这样死了,甚至在昨天还化为了灰,那骨灰据说也洒入了春川的江水,曾经如仙、曾经如魔的沙宅已楼就这样在世上消失,不留一点痕迹。曾经有意无意地百般逃避杀他的命运,他,却还是死在自己手里。
是怎样的心情,璋不懂。他无法说清自己的心情,无法说清看到那个人被乱箭穿心时自己纵横的泪。那个人是应该恨的,因为他参与策划并亲自实施,剌杀了自己嫡亲的兄长与父亲。但是,如今,他常常想起的,不是那仇恨,不是他临死惨白的脸色,而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人笑的样子。
在新罗山中十年苦修的日子里,被人冷落孤立的日子,偶尔目光相接时,他善意了解的眼神,嘴角浅浅的笑意是投入他的黑夜中的一缕阳光------那时,即使博士,看见自己时也是苦涩回避,唯有他会对他笑,他笑起来的时候,璋就觉云淡风轻,海阔天空。
是的,他曾经是自己的阳光。不仅太学舍的其他人,其实在自己的心中,也曾把他视为范生的重生。一样杰出的才华,一样温和善良,几乎被所有人宠爱却从无骄矜,那双眼睛,那么清澈,仿佛能看到人的心里去,仿佛不用说什么,他都能明了,都能体谅。
那样的人,是应该幸福地活下去的,如果有什么灾祸的话,就来找我吧——那时就那样跟老天爷作了约定。曾经决心,那怕是死了,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护得他周全。所以,第一次跟他出山,才会那般的紧张¬——这一次,绝不能再失去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那时的他,对于璋,是超过亲哥哥的更亲更重要的人。
所以,那次新罗太学舍撤退,璋才会那般不顾一切不惜代价地赶去救他。如果是其他人,璋也许会表现得更为理智,以及时撤离、保全整个太学舍为第一要务。但那时,他的第一感觉是那个人不能死,自己不能失去那个人。善花是春天的鲜花,而那个人是春天的青青树色,没有他,那春天将不再完整。听说他中箭,是如何的惶然,看到他还有一口气,是如何的狂喜;回到太学舍,整夜整夜地守护他,是如何的忧心,而当他终于睁开眼睛,认出自己时,就觉得一切辛苦付出都得了报偿。
那时,善花不在,虽然他在重伤恢复中,精神很弱,自己却一有空就会呆在他那儿。他精神好时,就跟他说说太学舍中的种种,虽然他很少回话,只是微笑地听着;他精神不好时,哪怕什么也不说,在他身边躺下来看看天花板,听着他的浅浅的呼吸,闻着那药香,就很踏实舒服的感觉。离开公主的日子,似乎因为这看护已楼的工作,变得好过了些。
为何,会是这样的结局呢?璋常常问自己,是否,当初自己曾经忽略了一些关键的时刻,让事情变得不可挽回?也许,当初放弃救他,径自离开,他和他的一家就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样灭门的下场。救他却反害他,爱之适足以害之,造物之弄人以至于此啊。从重伤中醒来,却发现身在百济——怪不得他当时不顾劝阻,挣扎着想要起身,是想逃离吧,心,已经深深地倦了,那半人半鬼的谍者生涯。
那次探亲前,他郑重地向博士跪下来告别,自己还曾笑他的婆妈与拘礼,回来时,他的面色那么苍白,眼神那么空洞,自己因忙于与优永的缠斗,以为他只是重伤新愈,又长途跋涉,累着了,才会如此。却原来,那一次,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如此不同的我们,有如此相同的遭遇——都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被一箭射死在自己的面前。
因为他的背叛,自己是如何的愤怒啊,那样冲动地去拉着他打架。如今细想起来,是因为付出太多,信赖太深,才痛得无法忍受。
自父兄死后,以为自己是深恨了,真的很恨他,可是,那天,在门外,听到夫余宣的咆哮,看到已楼出来时,沁血的额角,却没有报仇的快感。居然还是会心痛,居然会忘记立场跟他说:到此为止吧。原来,还是见不得他受辱,自己居然仍是见不得他受辱,只觉得那样的人,可以杀,却不可以侮辱。尤其是夫余宣那样的独夫更加不配。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泪亦有时尽,碧亦有时灭,悠悠此恨无断绝。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虽然那个人是死在自己的面前,但武王璋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不能相信那样一个人就这样死了,甚至在昨天还化为了灰,那骨灰据说也洒入了春川的江水,曾经如仙、曾经如魔的沙宅已楼就这样在世上消失,不留一点痕迹。曾经有意无意地百般逃避杀他的命运,他,却还是死在自己手里。
是怎样的心情,璋不懂。他无法说清自己的心情,无法说清看到那个人被乱箭穿心时自己纵横的泪。那个人是应该恨的,因为他参与策划并亲自实施,剌杀了自己嫡亲的兄长与父亲。但是,如今,他常常想起的,不是那仇恨,不是他临死惨白的脸色,而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个人笑的样子。
在新罗山中十年苦修的日子里,被人冷落孤立的日子,偶尔目光相接时,他善意了解的眼神,嘴角浅浅的笑意是投入他的黑夜中的一缕阳光------那时,即使博士,看见自己时也是苦涩回避,唯有他会对他笑,他笑起来的时候,璋就觉云淡风轻,海阔天空。
是的,他曾经是自己的阳光。不仅太学舍的其他人,其实在自己的心中,也曾把他视为范生的重生。一样杰出的才华,一样温和善良,几乎被所有人宠爱却从无骄矜,那双眼睛,那么清澈,仿佛能看到人的心里去,仿佛不用说什么,他都能明了,都能体谅。
那样的人,是应该幸福地活下去的,如果有什么灾祸的话,就来找我吧——那时就那样跟老天爷作了约定。曾经决心,那怕是死了,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护得他周全。所以,第一次跟他出山,才会那般的紧张¬——这一次,绝不能再失去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人。那时的他,对于璋,是超过亲哥哥的更亲更重要的人。
所以,那次新罗太学舍撤退,璋才会那般不顾一切不惜代价地赶去救他。如果是其他人,璋也许会表现得更为理智,以及时撤离、保全整个太学舍为第一要务。但那时,他的第一感觉是那个人不能死,自己不能失去那个人。善花是春天的鲜花,而那个人是春天的青青树色,没有他,那春天将不再完整。听说他中箭,是如何的惶然,看到他还有一口气,是如何的狂喜;回到太学舍,整夜整夜地守护他,是如何的忧心,而当他终于睁开眼睛,认出自己时,就觉得一切辛苦付出都得了报偿。
那时,善花不在,虽然他在重伤恢复中,精神很弱,自己却一有空就会呆在他那儿。他精神好时,就跟他说说太学舍中的种种,虽然他很少回话,只是微笑地听着;他精神不好时,哪怕什么也不说,在他身边躺下来看看天花板,听着他的浅浅的呼吸,闻着那药香,就很踏实舒服的感觉。离开公主的日子,似乎因为这看护已楼的工作,变得好过了些。
为何,会是这样的结局呢?璋常常问自己,是否,当初自己曾经忽略了一些关键的时刻,让事情变得不可挽回?也许,当初放弃救他,径自离开,他和他的一家就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样灭门的下场。救他却反害他,爱之适足以害之,造物之弄人以至于此啊。从重伤中醒来,却发现身在百济——怪不得他当时不顾劝阻,挣扎着想要起身,是想逃离吧,心,已经深深地倦了,那半人半鬼的谍者生涯。
那次探亲前,他郑重地向博士跪下来告别,自己还曾笑他的婆妈与拘礼,回来时,他的面色那么苍白,眼神那么空洞,自己因忙于与优永的缠斗,以为他只是重伤新愈,又长途跋涉,累着了,才会如此。却原来,那一次,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如此不同的我们,有如此相同的遭遇——都亲眼目睹自己的母亲被一箭射死在自己的面前。
因为他的背叛,自己是如何的愤怒啊,那样冲动地去拉着他打架。如今细想起来,是因为付出太多,信赖太深,才痛得无法忍受。
自父兄死后,以为自己是深恨了,真的很恨他,可是,那天,在门外,听到夫余宣的咆哮,看到已楼出来时,沁血的额角,却没有报仇的快感。居然还是会心痛,居然会忘记立场跟他说:到此为止吧。原来,还是见不得他受辱,自己居然仍是见不得他受辱,只觉得那样的人,可以杀,却不可以侮辱。尤其是夫余宣那样的独夫更加不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