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雕侠侣吧 关注:155,039贴子:3,339,806

【转贴】【原著】最全《神雕侠侣》诗词赏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无意发现这个网站,作者油菜啊~空余之时学习一下
http://jinyong.ylib.com/works/v1.0/works/poem.htm


1楼2012-06-13 16:04回复
    以下诗词按在原著中出现顺序排列: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第一回:风月无情)
    《神雕侠侣》以欧阳修的两首〈蝶恋花〉作引子,第一首是: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越女是指春秋时越国的美女,最美的当然是西施,郭靖的七师父韩小莹外号「越女剑」,金庸又有一短篇小说名《越女剑》。《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李秋水是逍遥派三巨头之一,邓百川却是慕容家青云庄庄主。金钏却教人想起《红楼梦》里面贾家投井自杀的丫头。
    词意倒也清楚明白,越女采莲摘花,赌物思人,芳心便紊乱如丝。同伴为风浪烟雾所阻,同去而各归,只听闻隐约歌声,唯有带著离愁别绪登岸。
    然而这样的短暂离愁实在稀松平常之至,既闻歌声,则思念的游伴定必安然无恙,不必牵肠挂肚。所以这首〈蝶恋花〉无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向来不知这「鸡尺溪头」究竟是甚麼东西,查证之后,才知这首词金庸也曾动过手术,另一个版本是: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两岸。
    「鸂鶒」似鸳鸯而略大,因毛色多紫,故又名紫鸳鸯。这鸂鶒滩在洛阳,不合移作案发现场的嘉兴南湖,便大笔一挥,将「鸂鶒滩」改为「鸡尺溪」,「江两岸」改为「江南岸」。
    原先好好的一对紫鸳鸯於风浪烟雾中失散,分隔两岸,难怪要愁。
    第二首〈蝶恋花〉只引了最后两句:
    ……一阵风吹来,隐隐送来两句:「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歌声甫歇,便是一阵格格娇笑。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左手,瞧著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甚麼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
      在那道姑身后十余丈处,一个青袍长须的老者也是一直悄立不动,只有当「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那两句传到之时,发出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
    道姑是赤练仙子李莫愁,老者是东邪黄药师。一众泛舟湖上的小妮子不知愁滋味,既无相思之苦、惆怅之意,唱完之后当然还可以有心情格格娇笑了。故此宋词当真宜在病中读,有病呻吟,方可多一点愁思。
    全词是: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南唐后主词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之句。真的,别时容易见时难! 那相思之苦、惆怅之意,不就在於「见时难」吗? 然而道姑与老者所识的愁滋味又大不相同,所以李莫愁是「一声长叹」,显示心中仍有愤愤不平之意;黄药师却只「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充满无奈,真是「欲说还休」,当中有没有一丝一毫的惭愧懊恼在呢?不单止难见,根本就是不能再见!这才是真正的愁。风月泛指清风明月,暗喻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当然无情,有情的只是风中月下的痴人。「人非草木,谁属无情?」苏轼〈前赤壁赋〉云: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有情人心中既有所思念,风声入耳、月色在目,都化成那个惹愁的根源。
    李莫愁的愁是「人暗换」。「爱人结婚了,新娘不是我」,把心一横去大闹礼堂,但是她又不能如赵敏濠州搅局一举成功,徒然丢尽了脸面。陆展元对她并无山盟海誓,发乎情,止乎礼,两无拖欠,李莫愁未免出师无名。
    黄药师的愁是利欲熏心,为了巧取豪夺那天 下第一的名头,害死了自己一生最爱的妻子,咎由自取,与人无尤,怪得了谁?只有一时怪罪於周伯通炫耀《九阴真经》,但是这样的遯词连自己也骗不过。「奇谋 妙计梦一场」,原本好好的燕子双飞,结果去如春梦,肠断,肠断。那一声叹息能不极轻极轻?
    无话可说!只好欲说还休。二十多年之后初遇小外孙女郭襄,勾起那一份教人欲说还休的愁,只能说声:「真像,真像!」那是顾左右而言他的「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2楼2012-06-13 16:17
    回复
      2025-11-11 10:15: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毛主席的蝶恋花有杨柳-0-


      3楼2012-06-13 16:18
      回复
        作者貌似漏了这首,补上啦~
        妄迹复知非,收心活死墓——林朝英以指题诗
        二人来到山峰绝顶。丘处机走到一块大石之后,说道:“这里刻得有字。” 此时天色昏暗,大石背后更是漆黑一团。郭靖伸手石后,果觉石上有字,逐字摸去,原 来是一首诗,诗云: “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佐汉开鸿举,屹然天一柱,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异 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重阳起全真,高视仍阔步,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妄迹复知 非,收心活死墓。人传入道初,二仙此相遇。于今终南下,殿阁凌烟雾。”
        ——第四回《全真门下》
        金庸设定这首诗是王重阳的情人林朝英和东邪黄药师合写的,其实这首诗是元朝人商挺写的,名为《题甘河遇仙宫》诗,是写王重阳在甘河镇遇仙的故事,全诗如下:
        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
        佐汉开鸿基,矻然天一柱。
        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
        异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
        重阳起全真,高视乃阔步。
        矫矫英雄姿,乘时或割据。
        妄迹复知非,收心活死墓。
        人传入道初,二仙此相遇。
        于今终南下,殿阁凌烟雾。
        我经大患余,一洗尘世虑。
        巾车徜西归,拟借茅庵住。
        明月清风前,曳杖甘河路。
        原著中林朝英除了武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实在是才貌双全。丘处机对郭靖说:“其实这位女流前辈才貌武功都是上上之选,她一片情深,先师也不是不动心,但不知如何,说到要结为夫妇,却总是没这个缘份。”
        “那人脸上一红,无言可答,终于一咬牙,说道:『你那活死人墓就让给我住。』”
        “那人凄然一笑,道:『好啊,你做定道士啦。』说着左手在石上抚摸了一阵,沉吟良久,道:『我刻些甚么字好?嗯,自来出家之人,第一位英雄豪杰是张子房。他反抗暴秦,不图名利,是你的先辈。』”
        原著中对林朝英直接的神态描写只有这两处,却足以传神。两个人一生争强斗胜,却错过了一段好姻缘。多年后杨过小龙女在重阳祖师画像前成亲,于华山玉女峰拜林朝英像,两人若在天有灵一定欣慰。

        


        5楼2012-06-13 17:32
        回复
          好帖!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2-06-13 17:34
          回复
            嗯,确为好贴!顶了!


            7楼2012-06-13 18:25
            回复
              忘了发“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的《神雕》原文出处:
              李莫愁道:“师妹,你听我说,我们做女子的,一生最 有福气之事,乃是有一个真心的郎君。古人有言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做姊姊的命 苦,那是不用说了。这少年待你这么好,你实是甚么都不欠缺的了。”小龙女微微一笑, 道:“我确是很开心啊。他永远不会对我负心的,我知道。”
              ——第七回《重阳遗刻》


              9楼2012-06-13 21:54
              回复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既见杨过,一世倾心!
                一. 鸡鸣不已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 郑风. 风雨》
                二. 鸡鸣君子,非狗屁君子
                金庸用这首诗,只挑了最后两句:
                他要吃粽子,却是另有用意,快吃完时乘那少女不觉,在手掌心里暗藏一块,待她收拾碗筷出去,忙取过一条她做衫时留下的布线,一端黏了块粽子,掷出去黏住她撕破的碎纸,提回来一看,不由得一怔。 原来纸上写的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八个字。 那是「诗经」中的两句,当年黄蓉曾教他读过,解说这两句的意思是:「既然见到了这男子,怎么我还会不快活?」杨过又掷出布线黏回一张,见纸上写的仍是这八个字,只是头上那个「既」字却已给撕去了一半。 杨过心中怦怦乱跳,接连掷线收线,黏回来十多张碎纸片,但见纸上颠来倒去写的就只这八个字。 细想其中深意,不由得痴了。
                忽听脚步声响,那少女回进室来。 杨过忙将碎纸片在被窝中藏过。 那少女将余下的碎纸搓成一团,拿到室外点火烧化了。
                杨过心想:「她写『既见君子』,这君子难道说的是我么?我和她话都没说过几句,她瞧见我有什么可欢喜的呢?再说,我这么乱七八糟,又是什么狗屁君子了。若说不是我,这里又没旁人。」
                ——第十五回〈东邪门人〉


                11楼2012-06-13 22:27
                回复
                  2025-11-11 10:09: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首《风雨》是写女子在风雨之夜孤独无聊,思念心中牵挂的「君子」,以原诗意境来说并不是真的见到君子,只是想得太厉害,那个君子,却没有在外面冒着风雨而来,没有成为「落汤鸡」! 跟程英得与意中人同处一室大不相同。
                  晦,天色昏暗。
                  喈喈和胶胶都是拟声词。
                  夷也是喜悦;瘳,则是病愈之后的喜悦。
                  因风雨中听到鸡鸣而想起君子,重点当在鸡鸣而不在风雨。 这鸡又有何德何能,可与君子比拟?
                  鸡鸭鹅合称三鸟,以鸡居首,需知鸭是甲鸟;鹅是我鸟;所以鸡的来头着实不小!
                  十二生肖,只有鸡是禽鸟;牛羊马鸡犬豕,是为六畜,也是由鸡来代表家禽。
                  三. 德禽
                  原来鸡向来有德禽之称,典出《韩诗外传》:「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
                  雄鸡天生有冠,古代文人也是头戴冠,因此鸡有文德。
                  鸡的足趾似是武器,因此鸡有武德。
                  敌在前敢斗,却是读书人强加诸鸡的,因此鸡还有勇德。
                  鸡进食是总是咯咯的啼,便在读书人的浪漫情怀之下,变成了仁德。
                  天亮是啼鸣是人编排给雄鸡的天职,便成了信德。
                  程英为何见了杨过便欢喜呢? 因为在她的心目中杨过是有德君子。
                  杨过英俊潇洒,深得乃父真传,所以程英见他故意穿得破烂,便说:
                  「以你这等人品,怎么故意穿得这般褴褛?」
                  《神雕侠侣》第十五回〈东邪门人〉
                  然后为杨过做新衣,还赞他「舍命救人」,那是武德、勇德、仁德都兼备。
                  梦中不断叫「姑姑」,想必是信德了。

                  


                  12楼2012-06-13 22:29
                  回复
                    好帖子


                    13楼2012-06-13 22:30
                    回复
                      瞻彼淇澳,有匪君子——程英箫声传情
                      一. 《卫风. 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 卫风. 淇奥》
                      二. 君子、还是君子
                      《神雕侠侣》书中一众爱慕杨过的女孩子之中,以程英读书最多,所以便常凭诗寄意,君子之后,还是君子,杨过只好继续奉陪,恰巧又读过这诗、听过这曲:
                      过了半晌,只听室外箫声幽咽,从窗中送了进来。 杨过曾见她用玉箫与李莫愁动手,武功甚是不弱,不意这管箫吹将起来却也这么好听。 他在古墓之中,有时小龙女抚琴,他便伴在一旁,听她述说曲意,也算得粗解音律。 这时辨出箫中吹的是「无射商」调子,却是一曲「淇奥」,这首琴曲温雅平和,杨过听过几遍,也并不喜爱。 但听她吹的翻来覆去总是头上五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或高或低,忽徐忽疾,始终是这五句的变化,却颇具缠绵之意。 杨过知道这五句也出自「诗经」,是赞美一个男子像切蹉过的象牙那么雅致,像琢磨过的美玉那么和润。
                      杨过听了良久,不禁低声吟和:「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只吟得两句,突然箫声断绝。 杨过一怔,暗悔唐突:「她吹箫是自舒其意,我出声低吟,显得明白了她的心思,那可太也无礼了。」
                      ——第十五回〈东邪门人〉
                      次日,杨过再请程英吹箫,女孩子脸皮薄,被意中人识破了,只好:
                      那少女微一沉吟,道:「好的。」出室去取了玉箫,坐在杨过床前,幽幽吹了起来。 这次吹的是一曲「迎仙客」,乃宾主酬答之乐,曲调也如是雍容揖让,肃接大宾。 杨过心想:「原来你在箫声之中也带了面具,不肯透露心曲。」
                      ——第十五回〈东邪门人〉
                      三.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这首《淇奥》不是情诗,却是赞美卫武公「终生学习」。
                      淇奥是淇水之奥,淇水在今河南省淇县注入卫河,奥是指岸边水流弯曲之处。
                      诗人在淇澳见到青绿的竹林,便以绿竹比喻那「有匪君子」,这个匪与胡斐的斐通,正如秦耐之所言,是「斐然成章」之斐。
                      切从刀,是切割牛骨;磋从石,是用石制器具来加工象牙;琢从玉,是雕琢玉器;磨从石,是打磨骨角。
                      琇莹都从玉,君子用玉器作耳饰;也放在帽子(弁)上。 《千字文》有云:「弁转疑星」,也是用这个典。
                      瑟是庄重,僩是样子威严,连同宽与绰,全都不是杨过的气质。
                      咺与烜通,一个从火,一个从口。 赫兮咺兮,就如同李白的《侠客行》云:「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猗通倚,较从车,是指车子上的木板。 古代有身份的人才可以坐车,那是说卫武公,不是说杨过。
                      倒是「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才是杨过的写照。
                      谑而不虐,喜欢拿人来开玩笑,但却幽默而不过什,无伤大雅。
                      那日在酒楼合力对付李莫愁,稳重的是耶律齐,戏谑的是杨过:
                      众人各出全力,自酒楼斗到街心,又自大街斗到荒郊。 杨过不住叫嚷:「亲亲媳妇儿,亲亲好妹子,走得越快越好。耶律师妹、青衫姑娘,你们快走罢,咱两个男子汉死不了。」耶律齐却一言不发,他年纪只比杨过稍大几岁,但容色威严,沉毅厚重,全然不同于杨过的轻捷剽捍、浮躁跳脱。 二人断后挡敌,耶律齐硬碰硬的挡接敌人毒招,杨过却纵前跃后,扰乱对方心神。
                      ——第十回〈少年英侠〉
                      然而程英的芳心已被俊美杨生俘虏了,难免有溢美之词。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14楼2012-06-13 22:41
                      回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程英待嫁杨过之心
                        一. 之子于归,宜室宜家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 周南. 桃夭》
                        二. 临死前的待嫁心
                        这首《桃夭》是为女子出嫁而写,诗人善颂善祷,祝贺她嫁后开枝散叶,并与夫家家人相处融洽。
                        夭夭是茂盛貌,即是《倚天屠龙记》第三十六回〈夭矫三松郁青苍〉的那个夭。
                        华即是花,古代未有花字,灼灼其华,桃花开得鲜明灿烂。 蕡是大而且多。 蓁蓁,繁茂之象。
                        即是说第一章是「桃花仙」,第二章是「桃实仙」,第三章却回过头来是「桃叶仙」了。 开花、结实、然后再更茁壮。
                        之子于归即是女子出嫁,当中的子是女子而不是男子。
                        宜其室家、家室、家人,即是与夫家上上下下都和睦相处。
                        却说杨过为救黄蓉母女而身受重伤,幸得程英相救,与陆无双三人在一起,差点死在李莫愁的毒手之下,大难临头之际,程英便弹奏这首《桃夭》,暗示愿以身相许:
                        杨过身上有伤,无法起身相抗,只有躺着不动。 程英料知与李莫愁动手也是徒然送命,当下把心一横,生死置之度外,调弦转律,弹起一曲「桃夭」来。 这一曲华美灿烂,喜气盎然。 她心中暗思:「我一生孤苦,今日得在杨大哥身边而死,却也不枉了。」目光斜向杨过瞧去。 杨过对她微微一笑,程英心中愉乐甜美,暗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琴声更是洋洋洒洒,乐音中春风和畅,花气馨芳。
                        ……
                        杨过又从怀中取出两片半边锦帕,铺在床头几上,道:「这帕子请你一并取去罢!」李莫愁脸色大变,拂尘一挥,将两块帕子卷了过去,怔怔的拿在手中,一时间思潮起伏,心神不定。 程英和陆无双互视不眼,都是脸上晕红,料不到对方竟将帕子给了杨过,而他却当面取了出来。
                        这几下你望我、我望你,心事脉脉,眼波盈盈,茅屋中本来一团肃杀之气,霎时间尽化为浓情密意。 程英琴中那「桃夭」之曲更是弹得缠绵欢悦。
                        ——第十五回〈东邪门人〉
                        两块帕子是当日李莫愁送给陆展元的定情信物,后来陆展元有了更好的选择,便移情别恋。
                        程英凭曲寄意,那是幻想着出嫁的心情,这曲《桃夭》杨过却是不识,然后就是程英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杨过笑道:「我三人今日同时而死,快快活活,远胜于你孤苦寂寞的活在世间。英妹、双妹,你们过来。」程英和陆无双走到他床边。 杨过左手挽住程英,右手挽住陆无双,笑道:「咱三个死在一起,在黄泉路上说说笑笑,却不强胜于这恶毒女子十倍?」陆无双笑道:「是啊,好傻蛋,你说的一点儿不错。」程英温柔一笑。 表姊妹二人给杨过握住了手,都是心神俱醉。 杨过却想:「唉,可惜不是姑姑在身旁陪着我。」但他强颜欢笑,双手轻轻将二女拉近,靠在自己身上。
                        ——第十五回〈东邪门人〉
                        倘如真的这样便死去,或可快快活活、说说笑笑,结果……
                        这时杨过的心中,却是想着另一个女子。

                        


                        15楼2012-06-14 07:49
                        回复
                          2


                          17楼2012-06-18 20:15
                          回复
                            咝哄哑咬啅呗唓咐啈唐


                            19楼2012-06-22 21:34
                            回复
                              2025-11-11 10:03: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glvxh


                              20楼2012-06-22 2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