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诗词按在原著中出现顺序排列: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第一回:风月无情)
《神雕侠侣》以欧阳修的两首〈蝶恋花〉作引子,第一首是: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越女是指春秋时越国的美女,最美的当然是西施,郭靖的七师父韩小莹外号「越女剑」,金庸又有一短篇小说名《越女剑》。《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李秋水是逍遥派三巨头之一,邓百川却是慕容家青云庄庄主。金钏却教人想起《红楼梦》里面贾家投井自杀的丫头。
词意倒也清楚明白,越女采莲摘花,赌物思人,芳心便紊乱如丝。同伴为风浪烟雾所阻,同去而各归,只听闻隐约歌声,唯有带著离愁别绪登岸。
然而这样的短暂离愁实在稀松平常之至,既闻歌声,则思念的游伴定必安然无恙,不必牵肠挂肚。所以这首〈蝶恋花〉无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向来不知这「鸡尺溪头」究竟是甚麼东西,查证之后,才知这首词金庸也曾动过手术,另一个版本是: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两岸。
「鸂鶒」似鸳鸯而略大,因毛色多紫,故又名紫鸳鸯。这鸂鶒滩在洛阳,不合移作案发现场的嘉兴南湖,便大笔一挥,将「鸂鶒滩」改为「鸡尺溪」,「江两岸」改为「江南岸」。
原先好好的一对紫鸳鸯於风浪烟雾中失散,分隔两岸,难怪要愁。
第二首〈蝶恋花〉只引了最后两句:
……一阵风吹来,隐隐送来两句:「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歌声甫歇,便是一阵格格娇笑。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左手,瞧著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甚麼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
在那道姑身后十余丈处,一个青袍长须的老者也是一直悄立不动,只有当「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那两句传到之时,发出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
道姑是赤练仙子李莫愁,老者是东邪黄药师。一众泛舟湖上的小妮子不知愁滋味,既无相思之苦、惆怅之意,唱完之后当然还可以有心情格格娇笑了。故此宋词当真宜在病中读,有病呻吟,方可多一点愁思。
全词是: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南唐后主词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之句。真的,别时容易见时难! 那相思之苦、惆怅之意,不就在於「见时难」吗? 然而道姑与老者所识的愁滋味又大不相同,所以李莫愁是「一声长叹」,显示心中仍有愤愤不平之意;黄药师却只「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充满无奈,真是「欲说还休」,当中有没有一丝一毫的惭愧懊恼在呢?不单止难见,根本就是不能再见!这才是真正的愁。风月泛指清风明月,暗喻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当然无情,有情的只是风中月下的痴人。「人非草木,谁属无情?」苏轼〈前赤壁赋〉云: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有情人心中既有所思念,风声入耳、月色在目,都化成那个惹愁的根源。
李莫愁的愁是「人暗换」。「爱人结婚了,新娘不是我」,把心一横去大闹礼堂,但是她又不能如赵敏濠州搅局一举成功,徒然丢尽了脸面。陆展元对她并无山盟海誓,发乎情,止乎礼,两无拖欠,李莫愁未免出师无名。
黄药师的愁是利欲熏心,为了巧取豪夺那天 下第一的名头,害死了自己一生最爱的妻子,咎由自取,与人无尤,怪得了谁?只有一时怪罪於周伯通炫耀《九阴真经》,但是这样的遯词连自己也骗不过。「奇谋 妙计梦一场」,原本好好的燕子双飞,结果去如春梦,肠断,肠断。那一声叹息能不极轻极轻?
无话可说!只好欲说还休。二十多年之后初遇小外孙女郭襄,勾起那一份教人欲说还休的愁,只能说声:「真像,真像!」那是顾左右而言他的「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第一回:风月无情)
《神雕侠侣》以欧阳修的两首〈蝶恋花〉作引子,第一首是: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鸡尺溪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越女是指春秋时越国的美女,最美的当然是西施,郭靖的七师父韩小莹外号「越女剑」,金庸又有一短篇小说名《越女剑》。《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李秋水是逍遥派三巨头之一,邓百川却是慕容家青云庄庄主。金钏却教人想起《红楼梦》里面贾家投井自杀的丫头。
词意倒也清楚明白,越女采莲摘花,赌物思人,芳心便紊乱如丝。同伴为风浪烟雾所阻,同去而各归,只听闻隐约歌声,唯有带著离愁别绪登岸。
然而这样的短暂离愁实在稀松平常之至,既闻歌声,则思念的游伴定必安然无恙,不必牵肠挂肚。所以这首〈蝶恋花〉无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
向来不知这「鸡尺溪头」究竟是甚麼东西,查证之后,才知这首词金庸也曾动过手术,另一个版本是: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两岸。
「鸂鶒」似鸳鸯而略大,因毛色多紫,故又名紫鸳鸯。这鸂鶒滩在洛阳,不合移作案发现场的嘉兴南湖,便大笔一挥,将「鸂鶒滩」改为「鸡尺溪」,「江两岸」改为「江南岸」。
原先好好的一对紫鸳鸯於风浪烟雾中失散,分隔两岸,难怪要愁。
第二首〈蝶恋花〉只引了最后两句:
……一阵风吹来,隐隐送来两句:「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歌声甫歇,便是一阵格格娇笑。那道姑一声长叹,提起左手,瞧著染满了鲜血的手掌,喃喃自语:「那又有甚麼好笑?小妮子只是瞎唱,浑不解词中相思之苦、惆怅之意。」
在那道姑身后十余丈处,一个青袍长须的老者也是一直悄立不动,只有当「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那两句传到之时,发出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
道姑是赤练仙子李莫愁,老者是东邪黄药师。一众泛舟湖上的小妮子不知愁滋味,既无相思之苦、惆怅之意,唱完之后当然还可以有心情格格娇笑了。故此宋词当真宜在病中读,有病呻吟,方可多一点愁思。
全词是:
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
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南唐后主词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之句。真的,别时容易见时难! 那相思之苦、惆怅之意,不就在於「见时难」吗? 然而道姑与老者所识的愁滋味又大不相同,所以李莫愁是「一声长叹」,显示心中仍有愤愤不平之意;黄药师却只「一声极轻极轻的叹息」,充满无奈,真是「欲说还休」,当中有没有一丝一毫的惭愧懊恼在呢?不单止难见,根本就是不能再见!这才是真正的愁。风月泛指清风明月,暗喻男女间的情爱,风月当然无情,有情的只是风中月下的痴人。「人非草木,谁属无情?」苏轼〈前赤壁赋〉云: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有情人心中既有所思念,风声入耳、月色在目,都化成那个惹愁的根源。
李莫愁的愁是「人暗换」。「爱人结婚了,新娘不是我」,把心一横去大闹礼堂,但是她又不能如赵敏濠州搅局一举成功,徒然丢尽了脸面。陆展元对她并无山盟海誓,发乎情,止乎礼,两无拖欠,李莫愁未免出师无名。
黄药师的愁是利欲熏心,为了巧取豪夺那天 下第一的名头,害死了自己一生最爱的妻子,咎由自取,与人无尤,怪得了谁?只有一时怪罪於周伯通炫耀《九阴真经》,但是这样的遯词连自己也骗不过。「奇谋 妙计梦一场」,原本好好的燕子双飞,结果去如春梦,肠断,肠断。那一声叹息能不极轻极轻?
无话可说!只好欲说还休。二十多年之后初遇小外孙女郭襄,勾起那一份教人欲说还休的愁,只能说声:「真像,真像!」那是顾左右而言他的「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