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宝钗骨子里很叛逆,她绝不是一个只懂得逆来顺受之人,她的一言一行流淌着道家的风骨,在红楼众生中独树一帜,如果她不是一个有独特个性的角色,曹公断不会在她身上花费如此多的笔墨去刻画她崇尚简约朴素的美学理念,以及博学广识却又低调冷清的人生态度,你们仔细看《红楼梦》前80回,曹公在字里行间对宝钗这个角色的偏爱与对黛玉的怜爱与悲悯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一种欣赏与钦佩。
第二,宝钗决不是视人生死于不顾的人,书中多处描写她在力所能及的状况下,对母兄,对宝、黛、湘,对刑岫烟,对香菱……对身边的所有人都本着尽善尽美的态度,甚至对赵姨娘,刘姥姥这种在大观园内满受鄙夷的人,她都给以尊重,如此涵养,如此心地,能是无情之人么?要说她对于金钏和柳湘莲的态度,宝钗的心态的确现实,人既然已经死亡或下落不明,客观上便成了现实,沉溺于自责之中也无济于事,宝钗所作的只是用一种唯物的态度提醒周遭的人,生死不过如此而已,我不认为这是一种错误,试问金钏的死和柳湘莲的出走和宝钗有直接关联么?没有。宝钗只是从一个旁人的角度给当事人(姨母和母兄)以宽慰而已,她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而且她将自己的衣服给死者当丧衣,这已经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了,而对于柳的出走,也许在她看来这是最好的解脱吧。在那个年代,一个年轻女子,我想能做到的也就是这些了,她能够阻止金钏投井的命运么?她能够改变柳湘莲出走的现实么?她不能,大家对宝钗的要求太高了,试问那些同情黛玉,看不惯宝钗的人,如果有一天黛玉得知刘姥姥死了,她会为她掉眼泪么?她也许会轻笑一声说“母蝗虫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