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吧 关注:8,216贴子:567,797
  • 23回复贴,共1

来一篇自我总结的为帅之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帅者八德:忠勇仁智威猛廉信
忠君报国,大忠者方能大勇。两军相遇勇者胜,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帅无能累死千军,无勇者不能为帅,有勇无谋者也不能当好元帅。
什么是智?智就是谋略,为帅者:胸怀锦绣志,二目如三光。心计如四海,奥妙如太仓。行军知地理,派将知短长。对垒观气象,当知生众亡。要做到这些,没有大智大谋是办不到的。
威猛廉信,无威则不慑,无猛则不胜,无廉则不能自律,单说一个信字。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而不精,帅无信而不威,兵无信而不战。做元帅的,必须要讲这个信字。言必信,行必果。言而有信,言出即行,才能令下山河动,言出鬼神惊。军中要是没有信用,没有纪律的约束,便会不战自败。不用敌人来打,自己就会散花。
以上是元帅八德。做元帅的,未必要阵阵出马临敌,而主要是排兵布阵,提调三军。这里还有个用人的学问。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扬长避短,分配得当。不能把压粮官当成先锋使。要了解队伍里的下属都是适合干什么的。
为帅者,三韬六略不说全通,也得了解的差不离儿。三韬者,黄石公所著,乃是天时、地利、人和。六略,乃是姜尚姜子牙所著。说到姜子牙,这是个值得学习的人物。古代有这么些个人物。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兴汉四百年之张子房。春秋管仲治齐,使齐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乐毅伐齐,使微弱之燕下强齐七十余城,几乎灭掉齐国。刘邦手下元帅韩信,有恩必报,受胯下之辱如同儿戏,能投明主。齐国军师孙膑,假作痴傻骗过庞涓,最终连环计将庞涓逼死。吴王手下大将孙武,斩妃训宫,使宫里的宫娥变成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著有孙子兵法,是兵家的鼻主。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为帅者需牢记: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度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先擒王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要在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计策。
注:三韬六略,实际是三略六韬,为大众化演化之。


1楼2012-06-02 11:20回复
    好长


    IP属地:安徽2楼2012-06-02 11:27
    回复
      2025-11-04 00:34: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好长…龙虾发贴啦!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2-06-02 11:57
      回复


        5楼2012-06-02 16:06
        回复
          龙虾这次写的不错,不过怎么突然想到这个的


          IP属地:广东6楼2012-06-02 17:03
          收起回复
            写得不错,加精支持下!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2-06-03 10:59
            收起回复
              帅者,统兵御将,宁上谐下;慑敌安民,随机应变而已。


              IP属地:广西8楼2012-06-03 11:06
              收起回复
                那青衣文士不觉摇头叹气,打量戚继光一眼,忽而笑道:“你这将官,瞧着长大威武,怎么却被锁起来了,是犯了军法,还是贪赃纳贿……”
                那莫乙不待他说完,又插嘴道:“军法者,早见于《周礼?夏官司马第四》,后有《司马法》曰……”青衣文士皱眉道:“谁问你了?”莫乙挠挠稀疏头发,讪讪低头。
                戚继光笑笑道:“贪赃纳贿不敢,戚某追寇不成,反为倭寇所败,算是犯了军法。”
                那青衣文士含笑道:“兵法有云,穷寇勿迫……”莫乙忙接口道:“这一句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兴致正浓,忽听那青衣文士重重咳嗽一声,心一惊,慌忙闭嘴。
                戚继光摆手道:“戚某迫的倒也不是穷寇,而是精锐未战之寇。只因诸将之中,无人敢于出兵迎战,只是固守坚城,坐看贼焰张天。戚某年轻气盛,率师追击,反而落入埋伏,手下兵卒孱弱,被倭贼一鼓击破,叫人汗颜。”
                那青衣文士沉默时许,微笑道:“所谓‘锐卒勿攻、饵兵勿食’,你连犯两条兵家大忌,焉能不败?”
                戚继光平生好武,但有闲暇,无时不在思索如何用兵,此时城郊野外,竟然遇上如此好事书生,与自己议论兵法,不觉心怀大慰,长笑道:“先生句句不离《孙子兵法》,却不知《孙子兵法》十三篇,字句虽多,当真中用的,却不过一句而已。”
                那文士哑然失笑,哦了一声,说道:“照你这样说,除了这一句,孙武的盖世兵法,大多都是废话吗?”
                “戚某岂敢有辱先贤。”戚继光叹道,“只不过,孙武这兵法写出来,不是给他自己瞧的,而是给寻常的王侯将帅看的,这等人用兵的天分并非极高,所以孙武子怕他们不懂,言辞务求精详。若是依照那兵法所载,一板一眼,布阵行军,就算是中人之资,也不会大败亏输,但如此拘泥呆板,却也不是常胜不败之法。自古常胜不败之将,无不想人之未想,行人之所难行,故而能每战必克,胜无侥幸,又岂会拘泥于兵法,死于言下?”
                那文士笑道:“说得倒好听,但不知你说的那句兵法,是哪一句?”
                戚继光微微一笑,扬声道:“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为之神!”
                文士不及答话,莫乙已接口道:“这是《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篇’倒数第二句话。”
                “足下好记性。”戚继光叹道,“当真临阵决机,生死只在一线,统兵者又哪有工夫去思索什么兵法,无非是料敌虚实、随机应变而已;戚某读兵书无算,但当真记得的,也只有这一句了。”
                “好一个‘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为之神’。”那文士哈哈笑道,“若你不是败军之将,这番话说来,倒也动人。”
                戚继光不禁苦笑。那文士笑罢,问道:“怎么,泄气了吗?听你所言,当是深谙兵法,为何却不能料敌先机,明知不敌,也要追赶上去,自取其辱呢?”
                戚继光摇头道:“我与足下所论,不过是兵家小道,而追与不追,却是国家大义。倭寇横行东南,所向无敌,并非他们本身如何厉害,而是我大明官兵贪生怕死,望贼风而先遁,见倭形而胆裂。当此诸将束手、万民哀号之际,戚某倘若爱惜一己性命,守城纵敌,龟缩养寇,岂非猪狗不如吗?戚某虽不是儒生,却也知道先圣有言:‘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千万人尚无所惧,何况区区数百倭奴?”
                那文士听罢,低眉沉吟,久久也无话说。


                IP属地:广西9楼2012-06-03 11: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