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国家怎么看待邮政?到底是创收企业还是公益性企业,对邮政工作人员的待遇又是如何看待?
试问一下,当信件堆积如山,一个月却只有两千块钱,还有各重任务指标,连人都招不上,谈什么服务。而且,邮政管理局对邮政法所赋予的权力在各级地方何曾有过去行使自己的法律权益?可以去试问每一个邮政投递员工,他们是在怎样的艰辛环境下坚持下来的 ,微薄的工资,繁重的工作,过高的任务压力,在生活成本日益增大的社会环境下,收入不如民工,工作要求却在各项工作任务下越来越大,甚至一些营销方式都放到投递人员身上,拿的是投递人员的钱,要求的是本科生的工作,全员营销比比可见。
现在邮政现实的问题是,缺员现象普遍,投递人员服务面积过大,一个投递人员服务的片区按每月峰值核算一天能有近千封信,以1小时最多投递30封信进行核算需要多久能把当天的信件投送完毕?还不算当天的报刊杂志及各类销售任务。而且各类信件是每日都有(虽然峰值的近千封每月也就两至三天)。一边是各类任务要跟绩效挂钩,一边是信件送不完要考核,因此信件“丢失”丢去哪里不得而知。邮政已经走入追求效益+缺员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且,邮政真正在投递岗位上的员工90%以上为劳务派遣,俗称临时工(以我所工作的地方如此)。这些人员流动性大,员工对企业无归属感,企业责任更无从谈起,人员素质很低(一个月2000块大劳动量体力工作能招上大学生?)在一个基础投递部门(省会城市的一个区),三年下来投递人员的的更替率达到了60%强,由此可见,邮政的普遍服务何从谈起,67%的信件投递率已经完全能够解释清楚。
诚然,丢失信件的责任在邮政,但是责任只在邮政吗?邮政走入这个歧途是自己愿意走进去的?还是被逼走进去的?既然是社会公益,卖月饼、卖化肥、卖各种,公益性何在?也许,社会公益性企业就可以拿少工资,少吃饭,不买房,不结婚。现在这社会,公益是不是就该和奉献挂钩?33封信只是开始,邮政业全面崩盘的时候 还未到来。现在在社会上问一下,邮政还是十几年前的那个受人尊敬人人向往的单位吗?在举国拜金下要求企业责任,扯的太远了,平信能收到67封信按60分及格算不错了。试问企业责任,那中石油中石化的企业责任在哪里?电力银行的企业责任又在哪里?毕竟邮政做的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比不上打一口井财源滚滚,架一根线金钱万贯。邮政都是后妈的孩子了,还谈什么企业责任和义务。还谈什么服务水平呢?
试问一下,当信件堆积如山,一个月却只有两千块钱,还有各重任务指标,连人都招不上,谈什么服务。而且,邮政管理局对邮政法所赋予的权力在各级地方何曾有过去行使自己的法律权益?可以去试问每一个邮政投递员工,他们是在怎样的艰辛环境下坚持下来的 ,微薄的工资,繁重的工作,过高的任务压力,在生活成本日益增大的社会环境下,收入不如民工,工作要求却在各项工作任务下越来越大,甚至一些营销方式都放到投递人员身上,拿的是投递人员的钱,要求的是本科生的工作,全员营销比比可见。
现在邮政现实的问题是,缺员现象普遍,投递人员服务面积过大,一个投递人员服务的片区按每月峰值核算一天能有近千封信,以1小时最多投递30封信进行核算需要多久能把当天的信件投送完毕?还不算当天的报刊杂志及各类销售任务。而且各类信件是每日都有(虽然峰值的近千封每月也就两至三天)。一边是各类任务要跟绩效挂钩,一边是信件送不完要考核,因此信件“丢失”丢去哪里不得而知。邮政已经走入追求效益+缺员的恶性循环之中。而且,邮政真正在投递岗位上的员工90%以上为劳务派遣,俗称临时工(以我所工作的地方如此)。这些人员流动性大,员工对企业无归属感,企业责任更无从谈起,人员素质很低(一个月2000块大劳动量体力工作能招上大学生?)在一个基础投递部门(省会城市的一个区),三年下来投递人员的的更替率达到了60%强,由此可见,邮政的普遍服务何从谈起,67%的信件投递率已经完全能够解释清楚。
诚然,丢失信件的责任在邮政,但是责任只在邮政吗?邮政走入这个歧途是自己愿意走进去的?还是被逼走进去的?既然是社会公益,卖月饼、卖化肥、卖各种,公益性何在?也许,社会公益性企业就可以拿少工资,少吃饭,不买房,不结婚。现在这社会,公益是不是就该和奉献挂钩?33封信只是开始,邮政业全面崩盘的时候 还未到来。现在在社会上问一下,邮政还是十几年前的那个受人尊敬人人向往的单位吗?在举国拜金下要求企业责任,扯的太远了,平信能收到67封信按60分及格算不错了。试问企业责任,那中石油中石化的企业责任在哪里?电力银行的企业责任又在哪里?毕竟邮政做的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比不上打一口井财源滚滚,架一根线金钱万贯。邮政都是后妈的孩子了,还谈什么企业责任和义务。还谈什么服务水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