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吧 关注:206,082贴子:3,082,168
  • 2回复贴,共1

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编者按2006年过去了,地球绕着太阳转了一圈,从终点又回到起点。与此类似,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关于人类社会的许多故事都像一幕幕戏剧一样,循环往复地不停上演着。花开花落,月缺月圆。如果说,人类所经历的大多数景象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的话,那么,还有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让人真切地感觉到历史的列车在往前开。 

如果有一个最合适的答案,那么这个答案恐怕就是科学。科学总是把人类智慧的认知范围一点点地拓展开来,从未知到已知。这种轨迹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出循环的迹象。似乎惟有在求真务实的道路上,人类不会倒退。 

但虚假的东西在循环着。中国年度十大科技骗局已经评选了两届,驳斥声和赞扬声一样都表明了它的巨大影响力,但我们至今看不到停止下来的理由,因为我们发现,虚假的东西从来没有绝迹。 

作为一家媒体,我们消灭不了任何东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虚假指出来,让它们和真实一起亮亮相。假做真时真亦假,因为我们热爱真实,所以愿意不惜任何代价来捍卫它。 

正因如此,尽管每一届的骗局评选都给我们留下了来自反驳者的伤痕,但伤口是会痊愈的,心中之爱却永不改变。我们依然存在,所以推出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 

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1 念力医学包治百病 

事件回放 

2006 年5月14日,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中播出了“念力医学”讲座。作为“太极五行自我康复工程创始人”、“抗癌高人”、“念力医学创始人”,讲座人何斌辉提出了“只要通过念力来进行治疗,所有的疾病都可以治愈”的概念,整堂讲座围绕过去少为人知的念力。讲座一经播出,引起了公众的哗然。本报记者经多方努力获得了何斌辉秘书沙先生的联系方式。 

随后,记者暗访,以亲人患胃癌手术3年后肿瘤复发为由向沙先生求助,希望能请何斌辉通过他的“念力医学”来为亲人缓解疼痛,治愈复发的肿瘤。沙先生表示,要想通过“念力医学”来治病,只要花3000元买一个MP3就可以了。在这个MP3里,有何斌辉关于 “念力医学”的全部精髓,根据MP3的引导词,每天坚持10个小时以上的练习,就能提高免疫力,最后癌症康复,彻底根治。记者一再要求面见何斌辉大师,沙先生表示,见何斌辉本人不可能,如果确定要买MP3,他可以安排通过念力治好了的乳腺癌晚期的重症病人、何斌辉大师在京的“高足”苏女士和记者见面。 

“念力医学创始人”何斌辉 

在试听MP3以及和苏某的交谈中,她给记者出示了数张她和沙先生以及何斌辉的合影。当记者表示,如果苏某能出示她的康复报告,会更有说服力,对方遂顾左右而言它。之后,记者表示再考虑时,苏女士告辞而去。 (详见本报2006年5月31日《念力医学能否治百病》一文) 

入选依据 

当事人声称:只要通过念力,也就是自己的意念,就能治好所有的疾病,包括晚期癌症等目前医学界还无能为力的疾病。 

记者调查:记者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几个疑点,首先,所谓大师何斌辉从没有学过医学,他曾经是广东省南方歌舞团的一个灯光师;其次,他的头衔也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再者,不问病因、病情,直接听MP3治病的方式也遭受了医学界众多专家的质疑。北京肿瘤研究所的张珊文教授表示,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很大的,致病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绝不能一刀切。他认为,念力这种治疗方式对癔病可能是有效的。而武警总医院的纪小龙教授则认为,科学的前提是可重复性,他认为,没有行医资格的何斌辉不具备传授医学的资格。而著名的科技打假人则明确指出,江湖医生用来糊弄人的惯用说法就是治不好就怪你心不诚,而不是他的方法不行,碰巧治好了就是他医术高明。 

结局回访 

本报关于念力医学的报道见报后,何斌辉在2006年7月向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他在起诉书中称:《北京科技报》侵权,要求本报在相同的版面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且赔偿其精神损失费200000元。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法院在2006年9月28日作出判决:驳回原告何斌辉的全部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100元由原告何斌辉负担。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天内,向法院递交上诉状,上诉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逾期不交的,按自动撤回。 


1楼2007-01-11 10:37回复
    2006中国十大科技骗局之3 丘小庆《自然》杂志论文公布新发现 

    事件回放 

    2003年12月,丘小庆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种作为新型靶向性、特异性抗生素的杀菌工程多肽》的论文。丘小庆声称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抗菌素多肽PH-SA,它比目前最强效的抗生素都要厉害,并且具有“杀敌不杀我”的特殊功效。 

    该论文发表前,丘小庆的所在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已签署了一份协议,将此技术转让给了后者。而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在随后的日子里试图将丘小庆论文中提到的“新型抗菌素(PH-SA)蛋白”在现实中还原,但始终没有成功。 
    2005 年12月18日,曾经和丘小庆一起工作的新泰克工作人员寄给《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主编一封信,直指丘小庆的论文涉嫌造假,并要求撤销共同署名。2006 年1月11日,本报率先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详见本报2006年1月11日《中国学者《自然》论文被指造假》一文) 

    入选依据 

    当事人声称: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丘小庆始终声称他发现的抗菌素多肽PH-SA是存在的。科学是可以通过实验来还原的。对于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对他造假的指责,丘小庆认为那是一场商业纠纷的一部分。华西医院一位廖姓负责人也声称,新泰克公司完全是出于商业目的,想把丘小庆搞垮。 

    记者调查:受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委托的西藏华西药业公司对PH-SA的真实性采取了全面的印证实验,结论却是:其杀菌功能并非所谓的抗菌多肽(PH-SA),而是制备过程中掺入的高浓度链霉素残留量所致。当链霉素残留去除后,PH-SA无任何抗菌活性。 

    此后,四川新泰克控股有限公司在美国的合作伙伴PROPHET公司又在四川抗生素研究所出具的一份正式的PH-SA药效报告中,发现实验报告结论与丘在该论文中所表述的完全相悖。 

    “PH -SA主要药效学实验”的直接参与者,四川省抗菌素生物研究所的张淑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论文摘要中的结论性内容与实验报告确实有点不一致。论文摘要显示,PH-SA的杀菌效力专一,对无关菌种无杀灭作用。而她的实验报告显示,虽然PH-SA对指定细菌有着强大杀灭效力,对其他无关菌种也有一定杀灭效力,证明了PH-SA并不具有“导弹式”的定向杀菌功能,更是证明了起杀菌作用的是残留在PH-SA中的链霉素所致的结论。 

    结局回访 

    在2006 年的最后一周里,记者多次联系丘小庆和他的助手张杰,但他们的电话均无人接听,而记者在他们的留言电话中留言,二人也均未回话。在其后,记者采访了事件的另一方----—新泰克公司的老总程世平先生。他表示,他们的合同是和华西医院签定的,买专利花了200万,虽然还有100万未付,但建实验室,买实验设备,雇佣人员开展工作,已累计花费了一千多万了,这些投资都打了水漂。 

    目前,他们已经向成都仲裁委员会申请裁决,要求判定专利转让协议无效,由于华西医院的律师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了财产保全,而财产保全的最长期限是一年,因此,目前,所有的问题都还处于搁置状态。 

    -文/本报记者唐逸 《北京科技报》


    3楼2007-01-11 10:38
    回复
      2025-08-25 07:52: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啊!


      IP属地:湖北11楼2007-01-12 01: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