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1日漏签0天
黛玉传吧 关注:3,571贴子:219,139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 96回复贴,共5页
  • ,跳到 页  
<<返回黛玉传吧
>0< 加载中...

回复:看似寻常最奇崛——再来说说黛玉传中那些给人以各种感触的小镜头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木剑星空
  • 妙不可言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镜头NO.1:薛蟠上京时,路旁经过的衙役和囚徒(第2集)
对于薛蟠上京的情景,原著中只是一笔带过,主要描写的乃是薛蟠的心理活动和上京缘由。而在87版和北影版的红楼梦中,对于薛蟠上京都有较长的镜头描述。以87版为例,摄像师拍了整整一分钟的镜头,从意气扬扬骑在马上的薛蟠,到轿子里的薛姨妈、宝钗、香菱,乃至整条街上薛家长龙似的车轿、浩浩荡荡的仆役和小厮,都给了不少的镜头,以反映薛家的富贵与财势。
而在黛玉传中,薛蟠上京的镜头相对较短,但是在不久前重温这段情节时,我却发现了一个之前影视版本都没有的镜头,细想竟是非常有深度的:
黛玉传中,薛蟠进京的情节开场时,整个画面尚未转明,首先传入观众耳中的,却是一声明亮的锣响。正当观众疑惑之际,镜头逐渐明朗起来,由俯视渐渐转为平视,只见以骑在马上的薛蟠为首,薛家的队伍正从远处缓缓开来。而与此同时,道路的另一旁,却是一堆衙役,正押送着数名犯人想着相反的方向而去,领头的衙役不时鸣锣喝道,原来方才黑幕时的那一声锣响,便是由他而发。两支队伍擦肩而过时,马上的呆霸王转头看了看旁边的衙役和犯人,神情中似有些好奇、又似有些不耐烦。片刻之后,衙役和犯人就从镜头中远去了……
编剧在薛家进京的短短数个镜头中,特意设置的这支衙役与囚徒的队伍,我以为是大有深意的:
其一,反映薛家的权势威风:情节一开场,衙役身形尚未显露,喝道之声已远远传来,待到画面拉近,可以看见衙役们不时驱赶着道旁的行人。然而就在这样的官府威势之下,我们却看到薛蟠高坐马上安然不动,既无半分下马回避之意,也无丝毫速速驾马走过的想法,而是悠然自如的任胯下之马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旁边的衙役喝斥驱赶了许多行人,却没有一个人来向薛蟠斥上一斥、赶上一赶。仅凭这一个镜头,观众便以足能感受到堂堂“丰年好大雪”的权威与地位。如果说87版薛家进京的镜头更多反映了薛家的财势,那么黛玉传中的这组镜头便更侧重暗示了薛家的威风,乃至整个四大家族的威风。编剧删掉了原著中护官符的情节,却巧妙地利用这样一个小小的镜头,达到了同样的效果。细思薛蟠此处表现之坦然乃至跋扈、衙役们面对不同人时全然不同的表现,便不难明白,何以薛蟠打死了人还敢若无其事大摇大摆的进京、何以门子肆言无忌“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何以贾雨村细晓其中缘故之后便黑下心肠徇情枉法胡乱判案……
其二,巧妙的暗示薛蟠的结局、暗示四大家族的末路:就在薛蟠看似无意的望向旁边囚徒的那一瞬时,不知道这个呆霸王有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自己竟也会和眼前的囚徒一般披枷带锁、甚至性命不保呢?呆霸王有没有想过,纵然薛家此刻权势熏天,他自己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死了冯渊抢走了香菱,也不过如若无事,自有贾雨村这等赃官替他遮掩;然而有朝一日,真到了家族运尽、自己数终的时候,却再也不会有人来拉他一把?当他在狱中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时候,又有没有想到,他此刻的遭遇,早于今日便已结下了因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冯渊的冤魂,或许囿于黑暗的世道而不能昭雪,然而苍茫之天意,却令薛蟠最终为自己的肆意妄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惜,以呆霸王的慧根,怕是永远也不会明白这些了……

眼看着周围路人被衙役们呵斥驱赶,自己却可以坦然的安坐马上,享受着这一份无人敢扰的威风与气派,呆霸王,你这一刻定是十分得意的罢?

可惜,今朝锦衣公子,他日阶下囚徒,命运的诡异,又岂是一个像你这样的浑人所能预知呢?

就连轿中的宝钗和香菱也听到了外面的喝道之声,孩子心性的香菱还想掀帘去看,不知此时此刻,她们心中又都想到了什么呢……


  • 木剑星空
  • 妙不可言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镜头NO.2:蟹宴上李纨称赞鸳鸯时,迎春不自觉的微笑点头(第15集)
本剧中,作为海棠诗社成立后众钗间的第一场群体戏,剧组对蟹宴这场戏给予了较多的侧重,除了原著中重点描写的凤姐、鸳鸯、李纨、平儿等人,其他配角如宝黛钗、史湘云等人在剧中也都给了很多的特写镜头,演员们通过在整场宴会中的表情变化,流畅而清晰的反映出了各自的性格以及整段情节里乐中含悲的氛围,从凤姐和鸳鸯互相打趣的欢笑开场,到李纨黯自伤叹的凄然落幕,带给了观众以深深的感触和思索。
这场戏里,迎春的表现空间相对于黛玉、宝钗、湘云等主要配角而言,并不是很多,但是有一个镜头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具体是在李纨称赞鸳鸯,说到“况且她(鸳鸯)的心也公道,倒常替别人说好话”这句话时,镜头转向旁边的迎春、惜春、湘云三人,这段不到一秒钟的镜头里,在旁边的惜春和湘云并没有任何动作和表情变化时,我们可以看到迎春微笑着点了点头,还不由自主的轻轻“嗯”了一声,显然是很赞同李纨对鸳鸯的称赞。看到这里,又不由让人生出几分感叹。
迎春,一个被讥为“二木头”“出气的死人”的姑娘,她真的如很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浑浑噩噩、丝毫不谙世事的人吗?未必。她知道鸳鸯的好心,知道鸳鸯这些年在府中对诸多下人们的照顾,或许就在不久前的某一天,鸳鸯还曾经帮助过她这个一直在府中默默无闻、不被长辈看重、不被下人尊重的懦小姐。迎春虽然懦弱,但她并不愚笨、并不糊涂,就像累金凤事件中她对绣桔的话:“哪里还需要去问?这件事难道我心里不清楚吗,(累金凤)肯定是老妈妈拿去当了……”谁对她好,她知道;谁对她不好,她也明白。迎春,这个平日里一句话也不多说的木头人,她的内心,或许远没有外表上那么死气沉沉、波澜不惊,对她好的人,她也会牢牢记在心里,哪怕自己没有机会报答,也绝不会淡忘那一份自己生命中少有的温暖……
迎春是善良的,她的善良让她不吝于表现自己对同样善良之人的喜爱;迎春是懦弱的,她的懦弱令她无法在势利残酷的封建家族中独善其身。善良原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可这份品质一旦被懦弱所役使,在这末世下便成了一剂慢性的毒药,最终害死了她。她喜欢鸳鸯的为人,可却偏偏没有丝毫鸳鸯的胆气与烈性,这正是迎春的悲哀。她听到李纨称赞鸳鸯“常替别人说好话”时便不住点头,或许这也正是她自己的为人准则,与人方便、屈己从人。然而她却忘了,鸳鸯在抗婚时的那份激烈,一个丫头敢于违抗主子的意志以死明志,迎春作为小姐却默默接受了那份不过相当于五千两银子替代品的婚姻,最后含恨而终——看着迎春此刻的微笑颔首,再联想到这一切,又怎能不让人心痛伤怀呢?!
贾府四春,人们或羡元春之富贵,或爱探春之才略,或感惜春之孤介,迎春则是她们四人中最不起眼的。在原文中,元春有省亲的大手笔,探春有理家的大风头,就连惜春亦有在贾母面前被刘姥姥盛赞为天人的风采。唯有迎春,除了累金凤一场戏里的唯唯诺诺令人看的憋气拍案,恐怕根本无福像其他人那样,在读者心中留下多少精彩的回忆。唯一能够勉强忆起的,大概也就是这场蟹宴中,那个独自默默用花针穿着茉莉花的身影,以及她安静地听着席上众姐妹说话时,面上那一抹无言的微笑……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有元春探春她们那样的运气与心性呢?或许,那个一向被人们忽视的懦小姐,才是离我们最近的影子,可我们又有多少人读懂了她、能够真的以她的悲剧为戒呢?与原著相比,剧组在这里不惜删掉了宝玉探春等人的几句对话,却刻意让演员为迎春留了这样一个小表情,想来未尝不值得深思吧。




2025-08-21 00:24: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木剑星空
  • 妙不可言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镜头NO.3:抄检怡红院后众婆子离去时,袭人愤懑的眼神(第28集)
抄检大观园,无论是在原著中还是电视剧里,都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重头戏。怡红院这里作为抄检的第一站,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而今天我想说的这个小镜头,并不是关于这场戏里情节最精彩、地位最突出的晴雯的,而是另一个在整段情节中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丫头——袭人。
在王夫人的推动下,这场抄检来的又急又快,快到怡红院中任何一个人都来不及有丝毫准备。一院之主的宝玉尚在懵懂之中,下面几个管事的大丫头,袭人、麝月、秋纹她们几个,在随众婆子而至的那份紧张而诡异的气氛中,却都或多或少揣测到了些许不祥。然而,不管她们此刻想到了什么,面对王善保家的疾言厉色,也只能一个个默默蹲下身去,静静的打开自己的箱子,一件一件地将物品拿出来放在众婆子的眼前。几个丫头的脸上都没有丝毫表情,她们的目光凝重而无辜,与之相对的,则是王善保家的那一双充满着急迫和不甘心的眼睛……
这一刻,整个怡红院里是那么安静,这份安静与片刻前婆子们喧嚣呵叱时的喧哗相对比,又是那样的令人不安。她们被迫沉默,可沉默,有时候也是一种抗争、一种控诉!
王善保家的嚣张气焰,终于被爆发的晴雯和机智的凤姐所略略压制,然而,这一切在得到了两位太太授权的她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王善保家的在言语上吃了亏,临走时却仍是有恃无恐的狠狠啐了晴雯一口,刚烈的晴雯面对如此羞辱,也忍不住落泪。这个时候,袭人轻轻走到她的身后,双手握住了她的肩头,似要安慰,她的脸转了过来,遥遥望着婆子们扬长而去的背影,一瞬间,脸上终于露出了难掩的愤懑——是那种在前面的剧情中,观众们从未在她这样一个温柔隐忍的丫头身上,看到的气愤和不满!
是啊,袭人固然是一个隐忍的人,固然曾经面对李嬷嬷的羞辱吞声饮泣、固然在被宝玉踢伤吐血之后还能想着大事化小不要惊扰了旁人,她已经是这大观园里最能忍耐、最能息事宁人的丫头了。可是,她也是有尊严的、也是会生气的!
堂堂怡红院的大丫头,纵然已经得到王夫人的眷顾,成为了宝玉准姨娘般的存在,然而,在这场暴风骤雨般的抄检中,婆子们又何尝给她以丝毫照顾?不要说是宝玉的准姨娘,就是大观园里普普通通的一个小丫头,被当作所谓贼人的嫌疑犯,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迫一件一件公开自己的私人物品以示清白,这种羞辱,又岂是凭借涵养和委曲求全的思想就能够轻易抹去、不当作一回事的?!
与晴雯相比,袭人的奴性固然更重,心性也显得更为柔怯。但是,她的奴性也好、息事宁人也好,终究是有限度的;她的尊严,也同样是不容旁人侵犯的。袭人不会像晴雯那样,用暴烈而泼辣的举动痛斥对方的无礼,但是,她在这一瞬的目光和表情,却于无言中宣示了自己的尊严,抒发了自己在面对无端伤害时心中那份不敢、不能说于人前的悲愤和不满。
感谢宋雨霏在这场戏里对袭人的精彩表演,感谢黛玉传带给了我们一个真实的袭人!不再是以往银幕上晴雯华丽壮烈的形象之下,映衬出的那个卑微奸小的身影,而是一个真真切切的生活在宝玉身边、有着自己的善良和弱点的丫头。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就在这场抄检之中,便已见得分明,纵然性情不同、身份各异,她们的悲情与伤痛,又有什么不同呢?
(除了袭人之外,这场戏里其他几个配角的表演也都十分精彩,同样一句台词没有的麝月和秋纹,她们的表情、动作,也都于不起眼中蕴含深意。特别是剧中情节较少的秋纹,戏中给她的寥寥几个镜头,也为这个丫头形象的树立涂上了不可忽视的一笔,在此不再赘述,大家可以去重温一下这段视频。这也是我非常喜爱黛玉传的原因之一,即便是一场戏里连台词都没有的配角,编剧和演员也都给予了她们十分的重视,这份用心和诚意,令人既感且佩。)


  • 木剑星空
  • 妙不可言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镜头NO.4:元妃省亲之夜,众人观戏时,宝钗望向元春的那一回眸(第7集)
元妃省亲也是本剧的重头戏之一,与原著相比,编剧在这场戏中特别加强了众人观戏一段的表现。元春和赵姨娘,这两个人物无论身份、地位、性情,均是天差地别,可她们观戏时不约而同的泪眼,却带给观众同样的难过和不同的思索。宝玉对黛玉有感而发的窃窃交谈,更无异于悲凉的谶语,脂批中关于这四出戏“伏贾家之败”“伏元妃之死”“伏黛玉之死”的暗示,均已于二人的私语间展露无遗,令人感叹于命运的无常与无情……
但是,这段戏中还有一个人物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宝钗。尽管这段戏对应的原著和脂批中都没有关于宝钗的内容,编剧依然给宝钗设置了一处小小的情节,也算是为本剧宝钗较少的表现空间多留了一份余地。当众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向外面的戏台时,宝钗悄悄转头向殿中央的元春望去,却看到了元春泪盈双目、似乎正尽力忍着不让眼泪流下来,此时宝钗的表情非常细微,眼神中惊讶、疑惑、同情、伤感、黯然数种情绪间的转换,在短短数秒钟里流畅的表现了出来(个人认为这是邓莎在剧中非常出色的一段表演),最终垂下目去,又缓缓的转回了头……
人们评价宝钗在元妃省亲中的表现,多是从她“自惭何敢再为辞”的颂圣诗作、“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的亲慕之语处着眼,而本剧则给了观众另一个角度,来看待宝钗在省亲一事中的思想状态。就在众人都目不转睛地欣赏着外面那些“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态”的戏剧时,为什么只有宝钗偷偷回头看了元春一眼?因为在座众人中,只有宝钗是以入宫侍读为目标,并且整个家族都在为此做着努力。此时她侍选的事还未正式失败,宝钗本人在忐忑不安之余,自然也抱着不小的希望。而正因如此,她对元春的到来自然也较别人更多留一份心——因为元春的今天,可能就是自己的明天。
然而,在煊赫堂皇的皇家气派之下,她这一回眸,看到的却是元春满眼含泪,却碍于皇妃礼数不敢哭出声、甚至要强忍着不让眼泪淌下来以免失了体面的神情(另一个镜头中的赵姨娘却可以肆意抹泪不必顾忌,这个对比又是何等令人感叹!)。看到这里,宝钗一下子睁大了眼睛,此时此刻,她的心里有何感触呢?演员没有一句台词,仅仅凭借着眼神中几种情绪的转换,将其展现给了观众。聪明如她,对隐藏在入宫那个看似风光圆满的归宿背后,那份无法逃避的悲哀与凄凉,又怎么会不了解呢?那种“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的生活,又是她真心想要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是,为了家族的利益,她终究选择了服从,今日服从于光大家族的需要参加侍选,就如同他日服从于拯救家族的需要嫁给宝玉一样。在调包计前夜,她默然以对母亲的询问时,眼神中那种黯然和无奈,与这一幕的回眸又何其相似!
看完了本剧的调包计部分,很多观众或许不免会感慨:如果当初宝钗入宫的事办成了,她就可以不必作为贾薛联姻的筹码,用牺牲自己的人生幸福来拯救家族,那该有多好!可是,在重温了这段镜头之后,我们又不禁感叹,就算宝钗真的如愿入宫了,她就能够获得幸福吗?她就能逃脱“终身误”的悲哀宿命吗?这一刻元春的神情、宝钗的神情,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了我们。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 96回复贴,共5页
  • ,跳到 页  
<<返回黛玉传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