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的朦胧吧 关注:522贴子:90,298
  • 3回复贴,共1

排箫,是为妈妈吹的 ZT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四年前的大年初一,为聆听新年音乐会,我谢绝了朋友夫妇的热情挽留,离开浦东,匆匆往浦西赶.当我踏上轮渡的时候,才发觉夕阳已从远处的高楼间跌落,静谧安宁的天地间唯有舷下的水浪在“哗哗”作响.
  突然,一阵幽怨、凄惶的旋律传来,我悚然.(插队之歌)!这是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思念家乡时最爱唱的一支“地下歌曲”,如今,它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可今天,是谁在这喜气洋洋的大年初一吹起这支痛煞肝肠的曲儿呢?我回首张望,只见船尾的栏杆边靠着一个穿着黑色羽绒衣的小伙,黝黑的肤色掩不住他一脸的清秀.小伙正捧着一只褐色排箫低首而吹,那忧郁柔美的音符绵绵不断地从萧管中流出,清亮中含着悲咽,悠扬中带着迷惘,飘飘忽忽,如泣如诉......起初我以为他是乞讨的流浪艺人,后来发觉他丝毫没向人乞讨的意思,只是低头吹着.
  一会儿,曲子变成了(孽债)主题曲,一会儿,又变成了(酒干淌卖无)......这些哀怨的音乐仿佛是江面上吹来的凛冽的风,直透人的心底,让人一阵颤抖,一阵心痛.听着,听着......猛然我的心头一抖:莫非他是知青的后代?要不为什么尽吹这些曲子.也许,他和我这个老知青一样,对上海的“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眷恋,也有着隐藏在心底深处的痛楚吧......
  我向船尾缓缓走去.边上的船工轻声地告诉我,这个小伙今天下午已经循环乘船好几次了,什么话也不说,只是不停地对着江水吹......
  船渐渐靠近了码头,我默默地注视着他.抑或是渐渐暗淡的天色催促着他,他将排箫塞进脚下的那只红色的背包里,对着江水深深地鞠了三个躬,随着稀疏的人流走上了码头的引桥.在引桥上,好奇心促使我快速向他靠近.我向他发问:“你是知青子女?”我单刀直入的问话令他诧异.我接着说:“我是老知青,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也许我们的心本是相通的,一路上,他敞开了心扉向我讲述了一个漫长的故事.....
  他的母亲是知青,当年在东北插队.由于外婆家的出身问题影响了母亲,直至老大不小的年龄,母亲才无奈的嫁给了鳏夫.也就是这桩婚姻,断绝了母亲和娘家人的关系.但他忘不了,儿时家中虽然贫穷,但有父母的呵护,他觉得很幸福.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父亲不听母亲的劝告,执意要和当地几位老乡去前苏联淘金.不料,这一去就如同秋天飘落的树叶,不知被风刮去了何方.母亲拖着多病的身子含辛茹苦地将他养大.前年,母亲终因患癌而去世,临终前再三嘱咐他:有朝一日要将她的骨灰洒入黄浦江里去......
  母亲是听着黄浦江的涛声、喝着黄浦江水长大的,自从那一别,却再也没有回过上海.多少年来,她想故乡想得心痛,她要魂兮归来,永远伴随着家乡的浦江水......
  母亲的嘱托刻在了他的心里.去年一年,他白天干活,晚上吹排箫挣钱,终于攒够了路费---他抱着母亲回来了!听人说,黄浦江内不能抛洒骨灰,他坐上了去崇明的船,把母亲的骨灰和着花瓣从吴淞口外一直洒到崇明......
  此番,他怕母亲过年寂寞---他们曾是相依为命的母子---借着春节的长假他又提前赶到了上海.母亲生前最爱听他吹排箫,由于时间关系,他来不及再去坐崇明的船,所以在渡轮上吹了一下午.滚滚的浦江水,一定会将儿子的萧声带给母亲的吧......
  那天晚上我懵懵懂懂的,新年音乐会演奏些什么曲子,我一概没有听进去.出了剧院大门,抬头只见夜幕闪烁着几颗星星,空旷的天宇间仿佛又响起那哀婉凄惶的排箫声......




1楼2007-01-09 11:40回复
    凄婉的排萧声是儿子送给母亲的思念,是儿子对母亲的挂牵,多么感人的故事,又是多么令人辛酸的心声.
    愿那位母亲在天之灵保佑她的儿子一生平安.


    2楼2007-01-09 13:18
    回复
      2025-08-18 22:44: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父母情,天地恩.这样的亲情真叫我们感动!


      3楼2007-01-09 16:34
      回复
        真情最能打动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


        4楼2007-01-10 14: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