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铜鼓客家习俗
①.菓子包:所谓菓子包就是用纸或箬竹叶包一些吃的东西,并用线扎好,上面夹放一小块红纸,整个包长约六、七寸,宽约四寸。
② 铜鼓“包圆”和“撑酒”:包圆和撑酒,是铜鼓山区饮食文化的两株奇葩,它们同是山区节日的席上珍,但其制作方法又都不十分复杂。包圆,以芋子、薯粉为主要原料,包以馅心的风味小吃。先将芋子煮烂去皮捣成泥状,加入适量薯粉拌匀,然后再捍成胚团,用手掌压拍成四周薄、中间稍厚的圆形薄皮,再包入事先制好的馅心(咸味的有“八宝馅”,由猪肉、冬笋、香菇、鸡肉、火腿、莲子、盐、酱油、味精等为料用锅炒成半生熟而成,甜味的有“水晶馅”,由猪油、炒芝麻、白沙糖拌和而成),用手捏成圆形、三角形或水饼形,最后上笼蒸15分钟左右即成。出笼后,包圆呈玉色,软而不粘,鲜香可口,甜而甘肥,松韧爽口。而撑酒也不过是农家土法酿造的糯米酒,但它要求在重阳蒸(酒)冬至放(水)。即:将糯米蒸熟过水,拌入地产酒药进缸酿造,半月后,将缸内酒糟搅拌匀,加入适量温水,一周后,再蒸适量糯米,稍冷后做成糯米饭团(团内放酒药),放置原酿的酒缸内再酿,如此反复酿2—3次,滤出酒糟,即成撑酒。这种酒色泽青亮,香气浓郁,味正微甜,酒力火厚,入口温和,喝了还想喝,直至飘然欲仙……颇受人们青睐。
③. 铜鼓客家干子茶:“客人进门茶当先”,这是居住在这里的客家乡亲流传已久的待客习俗。每逢有客人来到,主人除了捧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果子茶外,格外引人注目的就是要摆出几碟五颜六色、清香诱人的“干子”。这就是当地客家人的“干子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