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本身数据就不说了,都可以查到。
港行和大陆行,自己看着办,港行在大陆没售后,而且现在有黄斑问题,很严重。
黄斑:
据新浪科技报道称,日前分析师分析近期索尼lt26i越演越烈的黄斑事件并非炒作,而是确有其因导致的!分析师分析早在去年lt18i热卖期间,lt26i谍照已经流出,当时屏幕面板上方logo还是Sony Ericsson事实上在直到lt26i上市前两个月左右索尼才完成对爱立信的收购,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由于lt26i和lt18一样采用的是sony独有的无缝结合一体屏技术,而当sony完成收购这时工厂里已有相当一部分一体结合的屏幕面板组件成品,但是其上方logo还是Sony Ericsson,但是sony决定要更换logo为SONY,出于成本考虑,sony将这些组装好的一体屏幕组件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回收利用重新分离开后与新的带有sony标识logo的屏幕前面板再度粘合成无缝结合的一体屏幕组件。问题就出在二次粘合这儿!
试想lt18的机身够薄,但是其采用的无缝结合屏幕并未有类似问题,说明该无缝结合屏的技术是过关的,这次出问题就是在于改装的前面这批屏幕,二次粘合可能导致了无缝结合组装工艺的问题,事实上分析师还指出,小绿球的保留有过渡的意义的考虑,但同时也是索尼为了节约成本的考虑之一(不排除明年sony会让这个小绿球消失的可能),因为收购来的太突然,已有大部分配件量产成型,比如背盖、说明书、一体屏幕面板组件等。事实上黄斑正是因为收购这个事件才得以发生,发热导致的温度是诱因,但是粘合剂的二次组装工艺问题才是本因,而粘合剂本不应出问题的(lt18等去年一系列机型均为无缝结合屏幕技术,粘合剂技术是过关的),皆因为第一批货换logo而致!sony官方声明近期新货不会有此问题是有理可循的,因为近期的货源屏幕都是一次生产成型的了,而不再是以前的那批换为了换面板logo而二次粘合的货源。
AA** 的机器坚决不能要,所有出黄斑的机器都是AA**的
12W** 代表2012年第几周生产的。
下面是索尼公司内部资料的数据。
港行和大陆行,自己看着办,港行在大陆没售后,而且现在有黄斑问题,很严重。
黄斑:
据新浪科技报道称,日前分析师分析近期索尼lt26i越演越烈的黄斑事件并非炒作,而是确有其因导致的!分析师分析早在去年lt18i热卖期间,lt26i谍照已经流出,当时屏幕面板上方logo还是Sony Ericsson事实上在直到lt26i上市前两个月左右索尼才完成对爱立信的收购,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由于lt26i和lt18一样采用的是sony独有的无缝结合一体屏技术,而当sony完成收购这时工厂里已有相当一部分一体结合的屏幕面板组件成品,但是其上方logo还是Sony Ericsson,但是sony决定要更换logo为SONY,出于成本考虑,sony将这些组装好的一体屏幕组件的液晶显示器面板回收利用重新分离开后与新的带有sony标识logo的屏幕前面板再度粘合成无缝结合的一体屏幕组件。问题就出在二次粘合这儿!
试想lt18的机身够薄,但是其采用的无缝结合屏幕并未有类似问题,说明该无缝结合屏的技术是过关的,这次出问题就是在于改装的前面这批屏幕,二次粘合可能导致了无缝结合组装工艺的问题,事实上分析师还指出,小绿球的保留有过渡的意义的考虑,但同时也是索尼为了节约成本的考虑之一(不排除明年sony会让这个小绿球消失的可能),因为收购来的太突然,已有大部分配件量产成型,比如背盖、说明书、一体屏幕面板组件等。事实上黄斑正是因为收购这个事件才得以发生,发热导致的温度是诱因,但是粘合剂的二次组装工艺问题才是本因,而粘合剂本不应出问题的(lt18等去年一系列机型均为无缝结合屏幕技术,粘合剂技术是过关的),皆因为第一批货换logo而致!sony官方声明近期新货不会有此问题是有理可循的,因为近期的货源屏幕都是一次生产成型的了,而不再是以前的那批换为了换面板logo而二次粘合的货源。
AA** 的机器坚决不能要,所有出黄斑的机器都是AA**的

12W** 代表2012年第几周生产的。
下面是索尼公司内部资料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