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一个增补版~~~~~~~~~~~~
=========================================
三百年后依然爱你,一封写给亡妻的情书。
《屋塔房王世子》是李熙明编剧痛失爱妻后的第一部作品。
从最初的角色设定,就可以感觉出编剧在借王世子之身表达着对亡妻的思念。
而到了第19集,编剧又借朴荷之口诉说着他想对妻子说的话,那些他没有来得及说的话。
婚礼中的凄美一吻之后,李恪渐渐透明,两人望着彼此,微笑、流泪。在李恪消失后,朴荷哭着说道:
「走了吗?我的话……听不到了吗?
早知道……就先说再见了……傻瓜一样没能说出口
早知道……就说一路顺风了」
语毕,一阵旋风刮起,卷着花瓣飞向了空中。我们知道李恪在这时才彻底离开,朴荷说的话他都已经听到了。
为什么要说“再见”?为什么要说“一路顺风”?
因为我会在这里等你的,等着你好好地回来。
无论写小说还是剧本,其实再长的故事,作者想要表达的往往只是那么一句话而已。
而19集这个段落为我们展现的,也许就是编剧大叔的初衷吧。
到了第20集,编剧更是利用芙蓉与王世子的两封信,直接道出了他的心声。
芙蓉给李恪的信:
「邸下如果您读到了这封信,就证明您仍然活着,芙蓉真的很高兴。
失去生命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我把藏在心里一辈子的话放心地说出来。
我一直……思慕着邸下。
我这一生……都在爱着邸下。
生亦是死,死亦是生。
就算是过去几百年,我依然会爱你。」
李恪给朴荷的信:
「朴荷,我平安回来了,你过得如何呢?
如果你看到了这封信,那就是三百年后的信件了。
还有,如果你找到了这封信,我就取消对你傻瓜的称呼了。取消。
果汁生意做得还好吗?
我现在只能想象着你做生意的样子,伸手却无法触及。
疯了一般,要死一般,非常想你,朴荷,想听到你的声音,想碰触你。
如果死后能与你相见,我想立刻死去。
早知道临走前再多说几遍我爱你了。
朴荷,我爱你,我发疯似地想看你微笑的脸。
祝你一生平安,祝你长命百岁。」
结尾处,背着手的龙泰瑢说道:
「为何来这么晚?我等了许久。」
朴荷回答:
「你在哪里?我一直……在这里呢。」
向朴荷伸出手的,既是龙泰瑢、又是李恪。
而伸手回握他的,既是朴荷、又是芙蓉。
「就算过去三百年,我……依然爱你。」
很多人会纠结结尾处那个人究竟是李恪还是龙泰瑢,在他们看来,朴荷爱的是李恪而不是泰瑢。
而在编剧的设定中,泰瑢就是李恪,芙蓉就是朴荷,只是同样的灵魂生活在了不同的时间和躯壳里而已。
只有他们是相同的人,“三百年后依然爱你”这句誓言才会成立。
因为三百年后的我们,你还是你,我也还是我。
生亦是死、死亦是生,在周而复始中,我对你的感情从未改变。
无论穿越也好,转生也罢,经过再久的时间,我依然会记得你,然后找到你,爱上你。
无论经过多少次的轮回,对你的爱与记忆,早已融入骨血,成为我的本能。而你也会是一样。
你怎么才来?我已经等了你三百年。
你去了哪里?我一直都在这里等你。
另:关于编剧“转生前后是同一人”的设定,还有一些间接的证据。比如李恪经常对朴荷说你在朝鲜时如何如何,朴荷也说知道我也在朝鲜非常高兴。而这孽缘的四位主人公,在不同的时空中始终有着同样的关系、做着同样的事情,不也正说明他们仍然是同样的人么?
又:李恪穿越三百年来到现代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为了修正缘分偏离的轨道:前世的他与芙蓉、后世的泰瑢与朴荷本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在偏离的命运中,本该是世子嫔的芙蓉为了保护爱人默默死去,意外落水的泰瑢也终不能与心仪的姑娘相见。
11集中李恪曾说过,朴荷与龙泰瑢是命中注定要见面的。这是编剧早早留给我们的暗示。
在穿越的那段时间里,李恪帮今世和后世的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然后用三百年的时间等待这份爱。
编剧用这20集的篇幅,写着一封给亡妻的情书,诉说着他的思念:
即使死亡也无法将我们分开,三百年后我依然会爱着你。
=========================================
三百年后依然爱你,一封写给亡妻的情书。
《屋塔房王世子》是李熙明编剧痛失爱妻后的第一部作品。
从最初的角色设定,就可以感觉出编剧在借王世子之身表达着对亡妻的思念。
而到了第19集,编剧又借朴荷之口诉说着他想对妻子说的话,那些他没有来得及说的话。
婚礼中的凄美一吻之后,李恪渐渐透明,两人望着彼此,微笑、流泪。在李恪消失后,朴荷哭着说道:
「走了吗?我的话……听不到了吗?
早知道……就先说再见了……傻瓜一样没能说出口
早知道……就说一路顺风了」
语毕,一阵旋风刮起,卷着花瓣飞向了空中。我们知道李恪在这时才彻底离开,朴荷说的话他都已经听到了。
为什么要说“再见”?为什么要说“一路顺风”?
因为我会在这里等你的,等着你好好地回来。
无论写小说还是剧本,其实再长的故事,作者想要表达的往往只是那么一句话而已。
而19集这个段落为我们展现的,也许就是编剧大叔的初衷吧。
到了第20集,编剧更是利用芙蓉与王世子的两封信,直接道出了他的心声。
芙蓉给李恪的信:
「邸下如果您读到了这封信,就证明您仍然活着,芙蓉真的很高兴。
失去生命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我把藏在心里一辈子的话放心地说出来。
我一直……思慕着邸下。
我这一生……都在爱着邸下。
生亦是死,死亦是生。
就算是过去几百年,我依然会爱你。」
李恪给朴荷的信:
「朴荷,我平安回来了,你过得如何呢?
如果你看到了这封信,那就是三百年后的信件了。
还有,如果你找到了这封信,我就取消对你傻瓜的称呼了。取消。
果汁生意做得还好吗?
我现在只能想象着你做生意的样子,伸手却无法触及。
疯了一般,要死一般,非常想你,朴荷,想听到你的声音,想碰触你。
如果死后能与你相见,我想立刻死去。
早知道临走前再多说几遍我爱你了。
朴荷,我爱你,我发疯似地想看你微笑的脸。
祝你一生平安,祝你长命百岁。」
结尾处,背着手的龙泰瑢说道:
「为何来这么晚?我等了许久。」
朴荷回答:
「你在哪里?我一直……在这里呢。」
向朴荷伸出手的,既是龙泰瑢、又是李恪。
而伸手回握他的,既是朴荷、又是芙蓉。
「就算过去三百年,我……依然爱你。」
很多人会纠结结尾处那个人究竟是李恪还是龙泰瑢,在他们看来,朴荷爱的是李恪而不是泰瑢。
而在编剧的设定中,泰瑢就是李恪,芙蓉就是朴荷,只是同样的灵魂生活在了不同的时间和躯壳里而已。
只有他们是相同的人,“三百年后依然爱你”这句誓言才会成立。
因为三百年后的我们,你还是你,我也还是我。
生亦是死、死亦是生,在周而复始中,我对你的感情从未改变。
无论穿越也好,转生也罢,经过再久的时间,我依然会记得你,然后找到你,爱上你。
无论经过多少次的轮回,对你的爱与记忆,早已融入骨血,成为我的本能。而你也会是一样。
你怎么才来?我已经等了你三百年。
你去了哪里?我一直都在这里等你。
另:关于编剧“转生前后是同一人”的设定,还有一些间接的证据。比如李恪经常对朴荷说你在朝鲜时如何如何,朴荷也说知道我也在朝鲜非常高兴。而这孽缘的四位主人公,在不同的时空中始终有着同样的关系、做着同样的事情,不也正说明他们仍然是同样的人么?
又:李恪穿越三百年来到现代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为了修正缘分偏离的轨道:前世的他与芙蓉、后世的泰瑢与朴荷本该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在偏离的命运中,本该是世子嫔的芙蓉为了保护爱人默默死去,意外落水的泰瑢也终不能与心仪的姑娘相见。
11集中李恪曾说过,朴荷与龙泰瑢是命中注定要见面的。这是编剧早早留给我们的暗示。
在穿越的那段时间里,李恪帮今世和后世的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然后用三百年的时间等待这份爱。
编剧用这20集的篇幅,写着一封给亡妻的情书,诉说着他的思念:
即使死亡也无法将我们分开,三百年后我依然会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