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将建设成为综合性特大城市
2011年,吉林市GDP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到2208亿元,同比增长14.3%;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超过200亿元,实现245.1亿元,同比增长27.5%;地方级财政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实现101.9亿元,同比增长39.3%。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与建设正稳步推进,吉林市的未来轮廓也随之逐渐清晰……
■建设成果
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7平方公里
围绕建设综合性特大城市,吉林市深入推进“北拓、南优、东控、西调”战略,大力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一核三带十大功能区”的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北工、中商、南居”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7平方公里。
一核,即以吉林市中心城区为核心。
三带,即北线长吉现代制造产业带、南线绿色休闲与现代农业产业带、长吉南部生态旅游产业带。
十大功能区,即高新南区、高新北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金珠工业区、哈达湾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南部新城、松花湖风景旅游区、北大壶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吉林中新食品区。
与长春互补融合
按照长吉一体化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城市扩展方向,全面推进十大功能区建设,三条轴带形成与长春互补融合、联动发展的格局。
北线,以打造长吉现代制造产业带为目标,在加快化工园区、经开区、金珠工业区建设及哈达湾老工业区改造的同时,全面启动了高新北区建设,强化了与“长东北”的空间对接。
南线,以中新食品区建设为载体,优化长吉区域农业布局,共同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际健康食品区。
南部,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长吉区域乃至东北亚重要的休闲居住、观光旅游区。
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
通过东北亚博览会等招商活动,吉林市国际化招商取得了重大突破,两年来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8.62亿美元,美国亨斯迈、德国赢创、日本住友、马来西亚完美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吉林市。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的中油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中心是中国石油三大数据中心之一,是吉林市信息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推进汽车化工产业融合
围绕汽车专用料、汽车用化学品产业链积极谋划项目,努力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现已建有龙山有机硅、星云工贸、航盛宏宇电子等一批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配套产品。特别是丙烯产业链的延伸,将促进化工原料到汽车零部件、车用化学品的转化,实现与汽车产业的衔接,从而更大力度地推进我省化工、汽车两大支柱产业配套融合。
城镇社会管理创新
昌邑区积极推进城镇社会管理创新,在59个社区全面展开,构建了“统一领导、双轨并行、三级负责、四化推进、五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探索了区直管社区模式。
高新区与重庆康达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订合作协议,以BT模式合作建设高新北区起步区的相关市政道路、管网、污水泵站等基础设施,对高新北区的启动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构想
到2020年
承载300万人
到2020年,吉林市城市建成区力争扩大到220到250平方公里,初步具备承载250万到300万人口的能力。
率先启动“气化吉林”工程
适应长吉图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对外通道建设。重点实施吉林机场复航、吉珲客运专线、沈吉复线改造、吉林至哈尔滨高速公路、长吉高速拓宽、长吉北线和南线一级公路改造等重大工程。加强长吉区域能源体系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率先启动“气化吉林”工程,推进实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松花江流域治理及生态保护工程。
改造哈达湾老工业区
长吉图先导区的最大政策就是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利,结合吉林市实际,现阶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创新和突破。
以中新吉林食品区建设为契机,探索中新两国政府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合作模式,建立与国际接轨、国内先行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方式。
围绕哈达湾区域整体改造升级,重新组建并充实哈达湾老工业区改造指挥部,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推进成片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现实途径。
在高新北区探索市场化开发建设模式,重点推进与重庆康达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投资战略合作。
本报记者 王小野
——摘自2012.05.26《新文化报》 A02版
2011年,吉林市GDP首次超过2000亿元,达到2208亿元,同比增长14.3%;全口径财政收入首次超过200亿元,实现245.1亿元,同比增长27.5%;地方级财政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实现101.9亿元,同比增长39.3%。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与建设正稳步推进,吉林市的未来轮廓也随之逐渐清晰……
■建设成果
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7平方公里
围绕建设综合性特大城市,吉林市深入推进“北拓、南优、东控、西调”战略,大力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按照“一核三带十大功能区”的产业布局,加快形成“北工、中商、南居”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67平方公里。
一核,即以吉林市中心城区为核心。
三带,即北线长吉现代制造产业带、南线绿色休闲与现代农业产业带、长吉南部生态旅游产业带。
十大功能区,即高新南区、高新北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金珠工业区、哈达湾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南部新城、松花湖风景旅游区、北大壶体育旅游经济开发区、吉林中新食品区。
与长春互补融合
按照长吉一体化发展要求,不断调整城市扩展方向,全面推进十大功能区建设,三条轴带形成与长春互补融合、联动发展的格局。
北线,以打造长吉现代制造产业带为目标,在加快化工园区、经开区、金珠工业区建设及哈达湾老工业区改造的同时,全面启动了高新北区建设,强化了与“长东北”的空间对接。
南线,以中新食品区建设为载体,优化长吉区域农业布局,共同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际健康食品区。
南部,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长吉区域乃至东北亚重要的休闲居住、观光旅游区。
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
通过东北亚博览会等招商活动,吉林市国际化招商取得了重大突破,两年来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8.62亿美元,美国亨斯迈、德国赢创、日本住友、马来西亚完美等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吉林市。
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的中油数据中心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该中心是中国石油三大数据中心之一,是吉林市信息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推进汽车化工产业融合
围绕汽车专用料、汽车用化学品产业链积极谋划项目,努力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现已建有龙山有机硅、星云工贸、航盛宏宇电子等一批企业,主要生产汽车配套产品。特别是丙烯产业链的延伸,将促进化工原料到汽车零部件、车用化学品的转化,实现与汽车产业的衔接,从而更大力度地推进我省化工、汽车两大支柱产业配套融合。
城镇社会管理创新
昌邑区积极推进城镇社会管理创新,在59个社区全面展开,构建了“统一领导、双轨并行、三级负责、四化推进、五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探索了区直管社区模式。
高新区与重庆康达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签订合作协议,以BT模式合作建设高新北区起步区的相关市政道路、管网、污水泵站等基础设施,对高新北区的启动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未来构想
到2020年
承载300万人
到2020年,吉林市城市建成区力争扩大到220到250平方公里,初步具备承载250万到300万人口的能力。
率先启动“气化吉林”工程
适应长吉图一体化发展要求,加强对外通道建设。重点实施吉林机场复航、吉珲客运专线、沈吉复线改造、吉林至哈尔滨高速公路、长吉高速拓宽、长吉北线和南线一级公路改造等重大工程。加强长吉区域能源体系和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率先启动“气化吉林”工程,推进实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松花江流域治理及生态保护工程。
改造哈达湾老工业区
长吉图先导区的最大政策就是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利,结合吉林市实际,现阶段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创新和突破。
以中新吉林食品区建设为契机,探索中新两国政府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合作模式,建立与国际接轨、国内先行的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方式。
围绕哈达湾区域整体改造升级,重新组建并充实哈达湾老工业区改造指挥部,积极探索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推进成片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现实途径。
在高新北区探索市场化开发建设模式,重点推进与重庆康达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投资战略合作。
本报记者 王小野
——摘自2012.05.26《新文化报》 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