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一家由7名80后办起的“大锅饭”公司吸引了社会的目光。在这里,没有发工资一说,大家同吃同住同工作,花销均由公司支付,目标是将来“每人一套房、一辆车”。4年的时间,公司由1万元本金起步,已发展到拥有100多万元资产。目前,该公司已买下4套房子、2辆车,原则是“谁需要谁用”。
这则消息令很多同为80后的人们既羡慕又感叹。羡慕的是他们早早摆脱了为别人打工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理想插上了有力的翅膀。感叹的则是,作为马上就要迈入而立之年的80后,自己的前方在哪里?自己又能因何而立?
恐怕,就连孔子也不会想到,2000多年前组合出的4个字——“三十而立”,如今会因为一个叫“80后”的群体,再度引发国人的集体思考。
三十而立,那么,何为“立”?最通俗惯常的说法,30岁应该成家立业,有所作为。而最低的要求则是30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责任,并已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与70后相比,即将步入30岁的80后大多工作还不够稳定,房子、车子似乎也是很遥远的事情,而且,这其中还有为数可观的大龄青年。在变革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80后承担着更多来自现实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总之,曾经被贴上“轻狂,张扬,离经叛道”等标签的众多80后似乎离“而立”的标准好像还差很远。但是,这究竟应该是80后的悲哀,还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这则消息令很多同为80后的人们既羡慕又感叹。羡慕的是他们早早摆脱了为别人打工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理想插上了有力的翅膀。感叹的则是,作为马上就要迈入而立之年的80后,自己的前方在哪里?自己又能因何而立?
恐怕,就连孔子也不会想到,2000多年前组合出的4个字——“三十而立”,如今会因为一个叫“80后”的群体,再度引发国人的集体思考。
三十而立,那么,何为“立”?最通俗惯常的说法,30岁应该成家立业,有所作为。而最低的要求则是30岁的人应该能依靠自己的本领,独立承担责任,并已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与70后相比,即将步入30岁的80后大多工作还不够稳定,房子、车子似乎也是很遥远的事情,而且,这其中还有为数可观的大龄青年。在变革的社会中成长起来的80后承担着更多来自现实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总之,曾经被贴上“轻狂,张扬,离经叛道”等标签的众多80后似乎离“而立”的标准好像还差很远。但是,这究竟应该是80后的悲哀,还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