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只是一部美食纪录片却引爆中国,然而,这部纪录片最大的遗憾是回避了投射在食物上的社会问题。在拍摄诱人的舌尖上的中国的同时,没有触及刀尖上的中国,这使得这部纪录片难以长时间停留在人们的心尖。
《舌尖上的中国》有多火?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很多跟我一样平常不看央视的朋友,一到晚上10点40分就巴巴地守在电视机前,等待著名“扫街嘴”、 央视总编导陈晓卿带来的午夜盛宴。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美食纪录片,但能够系统全面、
多角度、多人物地讲述食物的故事,让这么通俗的题材用如此贴近的方式 走进大众视野,确实是中国纪录片的一个创新。那种关注美食背后劳动者的平民视角,使这部拍给“吃货”看的片子有了几分悯农情怀。很多人坦陈,看完前两集, 不仅流了口水,而且落了泪。 然而,随着这部片子的持续播出,人们对内容和手法的争议逐渐多了起来。
多角度、多人物地讲述食物的故事,让这么通俗的题材用如此贴近的方式 走进大众视野,确实是中国纪录片的一个创新。那种关注美食背后劳动者的平民视角,使这部拍给“吃货”看的片子有了几分悯农情怀。很多人坦陈,看完前两集, 不仅流了口水,而且落了泪。 然而,随着这部片子的持续播出,人们对内容和手法的争议逐渐多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