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从金瓯缺里找到的一段:
东京城东的太师赐第是一座沿着汴河北岸建造翻修的大宅院.它依靠太师桥而出名.东京人也许还有不知道太师府座落在哪儿的,但要问到太师桥,连得八、九岁的孩子也会干净利落地回答:"老爹,你活了偌大一把年纪,颠倒问起太师桥在哪里了.谁不知'春风杨柳太师桥',就在临汴东街老鸦巷口那座大宅院前面."
"春风杨柳太师桥"原是一句诗,现在通俗化到成为小儿的口语,太师桥的盛名可想而知.不错!太师桥正对蔡京赐第的大门,随着蔡京本人官阶不断地上升,赐第建筑范围的不断扩大,这座桥也一再翻修,面目全非往昔了.现在的太师桥是赤栏、朱雕、玉阶石墩,其精丽和奇巧的程度完全可以与蔡京本人的身分相媲美.虽然这座桥远在蔡京还不过当一名学士的时候,就被他的家人讨好地称为"太师桥"了.
在蔡京致仕的两年中,为了不失去东山再起的机会,为了不至于给人造成一种"车马冷落门前稀"的印象——这是一个罢了官的宰相和一个年华老大、过时的名妓同样最害怕的事情——他比过去更加注意大兴土木,装修门面.有时是开封尹盛章的顺手人情,有时是总管艮岳工程的新贵朱勔把吃剩的肉骨头扔几块给他,有时也不免要自掏腰包,但总之是把第宅花园连同马路桥梁都修建得比他当宰相时更加讲究了.
今天,轮到他大宴宾客之日,这座堂堂相府,这一并排五大间、亮晶晶地发出金钉和铜兽环的炫目光彩的黑漆大门,这座红彤彤的太师桥,全都打扮得焕然一新,赋有今天相府中任何人应有的逢迎讨好、献媚凑趣的姿态.连得夹岸密植的碧毵毵的杨柳也在展开笑靥,乱睃星眼地勾引路人,连得蹲踞在大门口的一对石狻猊也变得眉开眼笑、喜气袭人,不再像往常一样气象凶猛、面目狰狞地欺侮过路的老百姓了.
"宰相家奴七品官",相府的豪奴们本来都是不可一世,站个门班,一个个腆胸凸肚地欺压行人、调戏妇女、勒索来客,十分威武.今天不但他们,连带一大堆的干办、虞侯、元从、相府的小总管们,也一个个穿戴起来,一个个都缩进肚皮,换上笑脸,控背弯腰地迎候来宾,替他们称衔通报,兼管车舆马匹,招待仆从们饮茶喝水,服务得十分周到.连走两步路,也带着小跑步的姿势,看来十分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