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吧 关注:677贴子:9,412

回复:【元和遗事】论元和君权与政治兴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16楼和18楼的话题,末将班门弄斧插几句。
其实延英议政制度设置的初衷是分宰相的权,以避免再出现天宝时期的李林甫、杨国忠。所以甘露之变后延英议政遭到宦官破坏,反而导致武宗会昌年间出现晚唐少有的权相李德裕。大中年间忱叔收回宦官的延英议政权,然后又用弱势宰相,其实是相互配套的措施,既打击宦官的权力,又给宰相权力可能扩大打了预防针,可谓一箭双雕~~~~~~


21楼2012-05-20 18:52
回复

    其实咸通年间“王政多僻,宰臣用事”(《新唐书·杨收》),可见宰相还是有相当的权力的。所谓将议政权拱手相让其实只是一种表象,深层面里,皇帝的意志和倾向性一直以来被淡化甚至是忽略了。比如开成之后文宗已经以汉献帝、周赧王自居了,而且延英议政也被宦官介入,但宰相郑覃、李石仍然敢于在延英议政时与宦官争执,主要在于有文宗的态度在;到了大中年间,宣宗皇帝是既不买宦官的账,又有强硬手腕,所以干脆把宦官从延英议政里赶了出去;而咸通年间懿宗是靠宦官起家又完全仰赖宦官,甘愿受宦官摆布的角色,如此一来,宦官侵夺相权便势成必然,不是夏侯孜一个人说想让就让得了的。


    22楼2012-05-22 00:08
    回复
      2025-08-24 07:58: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郎后期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权利确实太大了,所以独相模式才会被取代,唐朝中后期主要是群相为主了。


      23楼2012-05-25 15:06
      回复
        虽说是群相吧,宰相集体负责制,但有几个还是权力大多的,比如说代宗朝的元载,最后竟然因为权倾朝野被皇帝担心尾大不掉而诛杀。


        24楼2012-05-29 11:39
        回复
          独相和和群相互有利弊,群相来说如果用的是一帮庸人,遇事只会相互推诿,反而会把事情搞糟!


          25楼2012-06-04 08:52
          回复
            裴度被宪宗罢相起因就是因为反对宪宗拜皇甫镈为相


            34楼2012-06-24 12:20
            收起回复
              皇甫镈算不上什么大奸大恶之徒,主要是因为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讨好宪宗才为人所不齿,再说了,太子就是后来的昏君穆宗,当初要是废了改立岂不更好?
              


              38楼2012-06-30 12:03
              收起回复
                还是群相好…


                39楼2012-08-09 15: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