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78,219贴子:12,165,274
  • 14回复贴,共1

乱弹三国 (原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初来乍到,出于对三国的热爱,写一些小文,各位看官切莫较真,若有损诸位心中英雄形象,实非本意,权作博君一笑。才疏学浅,望诸位多包涵。


1楼2012-05-14 21:53回复

    南阳苦读篇
    时孔明未出隆中,乃躬耕于南阳,常执策深夜读之,故白日多眠而少食,其师水镜先生屡劝未果。一日忽觉腹痛难忍,有如灼烧之感,问于水镜,对曰:“此症名为:‘胃炎’,盖汝饮食无序,久必为之所累,不可再犯,切记切记。”孔明方信之。后遂深惧文长,密属马岱乘其不备除之。


    2楼2012-05-14 21:54
    回复
      割须弃袍篇
      传欧冶子尝以异石砺剑,所铸宝剑皆削铁如泥,及至吴越征战,其后人于乱军中出逃,为避战火携此石远走他乡,铸剑之术自此失传。后潼关之下曹兵大败,西凉兵来势甚猛,曹操无奈只得割须弃袍而逃,正走之间,背后一骑赶来,回头视之,正是马超。操大惊。超厉声大叫曰:“曹贼休走!” 操惊得马鞭坠地。看看赶上,马超从后使枪搠来。操绕树而走,超一枪搠在树上;急拔下时,操已走远。超自疑不曾有失,忽见树上微隙,命人伐之,见一石藏于中,回见韩遂,对曰:“磁石也。”


      3楼2012-05-14 21:55
      回复



        4楼2012-05-14 21:56
        回复
          空城绝唱篇
          却说孔明失了街亭,彼时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压至西城,孔明身畔别无大将,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运粮草去了,仅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万急之下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懿观孔明笑容可掬,琴音中隐伏杀意,遂大疑,望北山路而退。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听了此曲,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不妨度之?”一人曰:“此曲可是《高山流水》?”对曰: “非也。” 又一人曰:“可是《十面埋伏》?”对曰:“亦非也。”众人皆异之,孔明笑曰:“此曲之名为《千年等一回》尔。”
          后琴谱失于战乱不可得,然有士卒降魏者称嵇叔夜临刑所奏之曲犹似之。叔夜既亡,不可考也。


          5楼2012-05-14 21:56
          回复



            IP属地:上海6楼2012-05-14 21:59
            回复
              宝马枭雄篇
              辛幼安少时才思丰敏,通经史。一日问于其师曰:“吾尝闻三国时‘的卢’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骑则妨主。其旧主张武骑之乃亡,后庞士元亦遭难于落凤坡。然则襄阳城西檀溪水中竟一踊三丈,独救玄德于危矣,何也?” 其师刘瞻莞尔不答,执一册置于案,幼安视之,其略如下:
              “初,刘备与众镇诸侯一十八路分讨董卓,惜众诸侯各怀异心,终各自分散而去;兴平元年,曹操兵至徐州,陶谦不敌,备以本部千余人往援之,次年恭祖病故;建安元年,备败于袁术,遂求和于吕布,建安三年,奉先殒命白门楼;备至许昌,受衣带诏,次年事发,同谋者董承,王子服等皆被诛三族;后改投袁绍,同年,本初官渡大败,又二年,郁郁而终;建安六年,曹操亲讨刘备,备遂奔荆州依刘表,十三年,景升病逝;及至操大败于赤壁,备乃表刘琦为荆州刺史,次年琦亦病亡云云。”幼安阅毕,大笑曰:“只道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却不知 ‘人中玄德,马中的卢’耳,今日方晓。”
              后有《稼轩长短句》所录其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有“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之句,另有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之句。


              7楼2012-05-14 22:02
              回复
                前尘入梦篇
                昔项王兵败垓下,汉军围困数重,夜闻四面楚歌。项王则起,饮帐中。目视虞姬,良久,慨而悲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闻之,拔剑起舞,泫然和之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遂自刎而死。项王泣数行下,誓曰:“若得来世,定不相负。”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次日项王于乌江畔自刎而终。
                后长沙太守孙坚之子孙策骁勇善战,建安四年,江东六郡已定。五年,猎日,有卒三人欲报许贡之仇,举弓射策,中颊。创甚,医言可治,然当好自将护,百日勿动。一日,策会诸将宾客於郡城门楼上,饮酒之间,忽见诸将互相耳语,纷纷下楼。策起身凭栏观之,见一道人,身披鹤氅,手携藜杖,立于当道,百姓多伏道而拜。问于左右,曰:“此人姓于,名吉,寓居东方,往来吴会,救人万病。当世呼为神仙,未可轻渎。”策即令收之,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催叱左右斩之。临刑,吉忽而抬首视策,半晌,凄然一笑,叹曰:“重瞳已逝终一梦,纵使相逢却不识。罢了,罢了。”言辞间似有女子之态,策恐其有异,命人速斩之。是夜梦中惊醒,忽而忆及一事,乃心痛如绞、大呼数声,遂金疮迸裂而亡,时年二十六。
                传策少时即能托千斤,尝纵马过乌江霸王亭,亭柱崩裂,柱中一戈,重一百二十一斤,时人皆称“小霸王”。另传昔江东有一女子颇通医术,更兼倾国之色,然其言辞服饰与时人迥异。往而求者络绎不绝,遂乔装而迁,及至策亡,其踪亦未可知也。
                


                8楼2012-05-17 08:54
                回复
                  乱世红颜篇
                  东汉末年灵帝年间,宦官曹节等弄权,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蜂起。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七月,忽有五色虹见于玉堂,视之,为赤,黄,青,白,黑。须臾,分散各方而去,时人皆异之。
                  一日帝夜读于内室,觉神思昏迷,乃伏几而卧。忽闻窗外隐有琴瑟之声。遂悠悠而出循声而往。至一殿,上书“镜花水月”。又似见一女子抚琴而歌,其声泠泠,其形翩翩,姿颜淑美,非凡人所及也。帝遂曰:“不知仙姑来自何方?欲往何处?近日四方异像频现,恐非吉兆,还望仙姑指点迷津。” 仙姑曰:“ 正是为此而来,吾乃虚无越衡天虚空仙境怜芳仙姑是也。近日天宫失了五灵珠,以至地气振荡,异象四起。此珠共为五颗,分含金,木,水,火,土之神力。原镶于天庭五灵柱中,五灵存,则天地安。今五灵乍失,天地失衡,恐徒生战事。” 帝惊曰:“然则可有化解之法?” 仙姑摇首轻叹曰:“凡事终有定,今五灵已入凡尘,战事难免。倘汝能寻得其投胎之人,令其重返天庭,或有转机。” 言罢,遂飘然而去。
                  帝见其琴台上一卷轴,展而视之,其上画一红衣美人,执一花锄锄草,草甚多,绵延千里。锄杆上缚一布,两端各有一“口”字,有书曰:
                  舍身咽泪妆欢舞,离间由人辩是非。
                  烽火红颜逢乱世,白门肠断掩清辉。
                  后面画一大川,有美人立于川畔岩边,其书云:
                  倾城一顾君心动,贤雅才高礼自持。
                  薄命非关谗谤起,空余洛水话陈思。
                  其后画一美人独坐抚琴,面有忧色,琴旁有胡笳,其书曰:
                  万里尘沙回路杳,辛酸谁解诉边心。
                  重归汉土终得望,忍顾胡儿泪满襟。
                  后面画一独木桥,两端各立一美人,皆掩面而泣状,其书云:
                  子系江东小霸王,英姿羽扇世流芳。
                  双雄潇洒乘风去,独木流离各自殇。
                  其后画一枝腊梅,旁有一弓,其书曰:
                  暗香金质俏娇妍,志胜儿郎气不凡。
                  江畔遗碑今纵在,相思忠义两难全。
                  帝阅罢不甚解,忽狂风起,卷轴落。帝惊,则醒,遂属人仿梦中所见卷轴录之。后董卓作乱,卷轴乃失。又群雄割据,魏蜀吴三分天下,战事四起,烽火绵延数十载,纷乱始平。
                  后随园先生一日访友佟氏府,见一古时卷轴,佟氏自言此卷轴来历甚异,为其祖辗转所得,并细细分说。先生闻言,笑曰:“岂可以梦断人乎?况此皆薄命女子,生逢乱世又岂是一己之力可定?”后查为仁遭饮臼之痛作悼亡诗,和者甚众。佟氏有姬人名艳雪者一绝甚佳,其结句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先生遂有所感,乃记之于《随园诗话》。
                  


                  9楼2012-05-21 16:30
                  回复
                    楼主好文采


                    IP属地:北京10楼2012-05-21 16:44
                    回复
                      多谢鼓励~


                      11楼2012-05-22 14:16
                      回复
                        这不是马伯庸的作品吗?
                        楼主直接据为己有,当真令人钦佩!!!


                        IP属地:江苏12楼2012-05-22 14:25
                        回复
                          楼主很有才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05-22 14:34
                          回复
                            回去看了一下马亲王的文,果然有接近的。呵呵呵,只能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英雄所见略同吧。”文长这名取的实在那个令人囧的很。而且,他也是一悲摧孩纸,容易让人联想到受欺负的模样。


                            14楼2012-05-22 17:24
                            回复
                              凤梧知音篇
                              时建安十六年,周瑜既殁,孙权素服举哀,又闻庞统欲往荆州投玄德,乃谓鲁肃曰:“孤尝闻‘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今彼二人皆往投玄德,如之奈何?”对曰:“ 所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物盛极则衰,天地之常数也。主公勿忧,吾自有计较。”
                              却说统即入荆州,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适逢鲁肃遣书至,刘备视之,略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备乃问于孔明,亦言之如是。遂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亲待亚于亮,统随从入蜀,而亮留镇荆州。不日探使回报,大军所过辄克,斩杨怀、高沛二将,袭了涪水关。众皆称善,唯孔明沉吟不语,面有忧色。
                              玄德既得涪水关,与众将商议进取雒城,庞统进曰:“雒城乃成都之保障,闻得二将即斩,彼必遣人往成都求救,不若速遣军乘势击之。”忽报荆州诸葛亮军师特遣马良奉书至此,备拆而观之,略曰:“亮夜算太乙数,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切宜谨慎。” 统观玄德面有难色,暗思:孔明乃故意以此书相阻耳,吾须得取西川,成了功,方可行事。遂谓玄德曰:“统亦算太乙数,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玄德心中惶惑,见庞统再三催促,沉吟半晌,曰:“众皆劳顿,须得稍事休憩,且待来日平明进兵。”遂于涪大会,置酒作乐,暂且不表。次日微雨,进围雒县,只听得一声号响,弓弩齐发,统为流矢所中,坠于马下,又见城中守将率众杀出,左右死战不能得脱。统乃仰天长叹一声,曰:“凤翔千仞,非梧不栖。其心不改,怎奈天命已绝矣。”言讫而卒,年三十六。后人有诗叹曰:“寒城吹角啸云深,烟雨梧桐几度寻。展骥将军千古恨,岂知天命似人心。” 却说玄德闻庞统已死,痛惜不已,亦悔当日不用庞统之策,言则流涕,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拜统父为议郎,迁谏议大夫,亮亦亲为之拜,此乃后话不提。
                              传庞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素与周瑜有旧,常对弈论琴、合塌共饮。瑜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昔日赤壁鏖兵,统献连环策于曹公。彼时火光冲天,曹兵无可逃避,死伤甚众,遂成公瑾之名。后公瑾与曹仁战,为流矢所中右胁,疮甚,及至进蜀而道马丘卒,时年三十六。统乃送丧至吴,故吴人多闻其名,陆绩、顾劭、全琮等亦诚与之交。


                              15楼2012-05-28 21:30
                              回复